APP下载

补肾益骨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40例*

2018-07-06李中锋徐浩军李军杰彭冉东

中医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质

李中锋,徐浩军,李军杰,彭冉东,范 强,邓 强

(1.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甘肃 兰州 730050; 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疾病,病因繁多且复杂[1]。长期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的损害,骨骼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当DM患者骨代谢紊乱时,就会出现糖尿病在人体骨骼系统的严重并发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DM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其中慢性并发症包含微血管的病变、大血管的病变、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等等,能够引起全身诸多不适症状。因为DM合并的OP临床症状容易受其他并发症的干扰,所以其病情常常被患者和医生忽略。DM合并OP的发现,常常是因为OP导致了病理性骨折[2]。2 型糖尿病是如何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目前国内外尚无确定统一的说法。国内外有研究发现,DM 合并 OP 可能与胰岛素、尿钙、肾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炎症等因素有关[3]。早在1976年Levin等[4]就已指出,DM患者中有50%会发生骨质疏松症。2016年6 月—2017 年10月,笔者采用补肾益骨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收治住院的2 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平均(63.4±2.8)岁;空腹血糖平均(6.65±0.32)mmol/L。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平均(62.2±3.7)岁;空腹血糖平均(6.53±0.34)mmol/L。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5]的标准。以汉族妇女DEXA测量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在目前尚无细分标准的情况下,不同民族、地区和性别可参照执行该标准。>M-1 SD为正常;M-1 SD~2 SD为骨量减少;

2型糖尿病诊断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标准。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质量下降)+随机血糖检测≥11.1 mmol/L(200 mg/dL),或空腹血糖检测≥7.1 mmol/L(126 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75 g)2 h血糖值≥11.1 mmol/L(200 mg/dL)。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7]的标准。证属肝肾亏损证,主证:神疲乏力,腰背部疼痛,膝胫酸痛软弱无力,眩晕耳鸣,健忘,头空痛,性功能下降。舌红或淡,脉沉细或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60~75 岁的患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对中药汤剂过敏者;③机体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④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肿瘤或其他肿瘤、出血性疾病等疾病者;⑤长时间服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或糖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影响骨代谢药物者;⑥3个月之内在其他医院住院者;⑦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临床治疗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HbA1c<7.0%,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给予碳酸钙D3 600 mg(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H10950029,600 mg×36片)口服,2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益骨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川芎10 g,熟地黄20 g,白术20 g,当归20 g,骨碎补20 g,补骨脂30 g,淫羊藿20 g,牛膝15 g,枸杞子15 g,山萸肉20 g,桑寄生20 g,桑葚15 g。1剂/d,水煎服。治疗组中药均为在住院期间服用1个月,出院后每半个月来甘肃省中医院开1次中药,由甘肃省中医院药剂室熬成汤药,装入药袋,每200 mL 制成1袋,回家后放置冰箱保鲜层,服用时用开水暖热温服,2 次/d,连续服用3个月。 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

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型号DPX-NT,测定治疗前后L2-L4骨密度平均值 g/cm2。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的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疼痛消失,骨密度增加。有效:临床症状及疼痛较治疗前好转,骨密度无明显增加。无效:临床症状及骨密度均无改善。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3,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男女治疗组40 治疗前1.314±0.1080.926±0.067 治疗后1.425±0.122**##0.973±0.088**对照组40 治疗前1.284±0.0920.925±0.087 治疗后1.303±0.0940.932±0.09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2型糖尿病有多种慢性并发症,骨质疏松症就是其中之一。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等是DM继发OP患者最多出现的临床症状,腰、背、髋部疼痛或持续性肌肉钝痛是其常出现得到伴随症状。骨质疏松严重者极易发生骨折,一旦骨折后长期卧床更易产生其他并发症,病死率高。该病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机体构成骨架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流失、维生素D代谢紊乱、尿液中钙流失及钙摄入量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6]。目前,研究较多的包括激素调控、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等。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减少肠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强破骨细胞数量及活性等途径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此外,有研究报道个人生活习性和该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过咸饮食、喜饮浓茶及咖啡、蛋白摄入不均衡、男性吸烟饮酒等均会影响肠道对蛋白质的吸收,引起人体激素水平失衡,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一种特效药可用,中医中药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病属中医学“骨枯”“骨痿”“痿证”范畴,病变在骨,其本在肾。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气”密切相关。《素问·逆调论篇》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消渴病多以肝肾亏虚为本,燥热偏盛为标,属本虚标实[7]。肝主疏泄,畅达一身气机,肾主骨生髓,髓可化为精血,精血充足,输布正常,则可充养筋骨,使筋骨粗健有力,而运动自如,能持重物。若精血亏虚,筋骨失养则髓空筋纵,肢体瘫痪软弱无力。中医学认为:本病的治疗当以补肾填精为主,精充则髓满,髓满则骨健。补肾益骨方为邓强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用之屡试不爽。方中以黄芪、熟地黄、白术益肾脾之精气;川芎、当归行气活血、补血;山萸肉、桑寄生、杜仲、续断、牛膝补肝益肾,强筋健骨;淫羊藿、补骨脂补肾壮阳;枸杞子、桑葚补肝肾之阴。全方尽现张景岳先生“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之精髓,共奏补肾益骨之功效。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其原因主要是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骨方能降低本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达 95.0%,高于对照组的 80.0% (P<0.05);治疗组在升高骨密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1)。

对于本病的治疗,应坚持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在中医学整体观与辨证观的指导之下,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遣方用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价格低廉的特点和优势。然而本病治疗的关键仍是要严格控制高血糖,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并发症的发生。

10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

[2]孙丽莎,刘润萍,陈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山东医药,2012,52(17):92-96.

[3]MONTAGNANI A,GONNELLI S,ALESSANDRI M,etal.Osteoporosis and risk of fractur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an update[J].Aging Clin Exp Res,2011,23(2):84-90.

[4]LEVIN ME.BOISSEAM VC.AVOILI LV.Effe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bone mass in juvenile and adult nurse diabetes[J].N Eng J Med.1976,294(5):241-245.

[5]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A].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2000:7.

[6]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3):265-266.

[8]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9]黄明炜,廖勇敢,李晓雯,等.补肾益骨方治疗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397-1398.

[10]宋超,刘祖德. 2 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2):139-142.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