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15年《水产学杂志》文献计量学研究

2018-07-06张金凤徐伟纪锋耿波邱岭泉

水产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发文科技期刊水产

张金凤,徐伟,纪锋,耿波,邱岭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水产学杂志》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主办,于1988年创刊,2009年由半年刊改为季刊,201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水产各分支学科如水产养殖、鱼类遗传育种、水产生物技术、渔业资源与增殖、渔业环境保护、营养与饲料、鱼病防治、水生生物、设施渔业等原创性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综述和学术动态等方面的科技论文。《水产学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前已被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

本文从统计概况、被引情况、来源情况三个方面统计分析了《水产学杂志》文献计量指标,以了解期刊的现状,掌握期刊发展进程,为调整办刊定位、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办刊质量和影响力等提供较为客观、详实的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及其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从统计概况(发文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指标(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被引半衰期)及来源指标(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等方面对2006-2015年正式出版的《水产学杂志》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产学杂志》统计概况

2.1.1 发文统计

发文量指期刊发表的全部论文数,为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期刊吸收文献情报的能力[1];刊均发文量指期刊所在学科内所有期刊的平均发文量,其算法为所在学科内所有期刊的来源文献量相加÷学科内期刊数。由图1可知,《水产学杂志》近10年发文情况以2009年和2013年为节点分为3个阶段:2006-2008年每年分别刊载论文37、40篇、34篇,平均37篇/年;2009-2012年每年分别刊载论文57篇、54篇、56篇、58篇,平均56.3篇/年;2013-2015年每年分别刊载论文80篇、77篇、66篇,平均74.3篇/年。各阶段间发文量明显提升,这与该期刊2009年由半年刊改为季刊,201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的客观情况相吻合。各阶段内发文情况比较稳定,一定程度上反应该期刊稿源和质量比较稳定;2013-2015年发文量略有下降,与该期刊的版面及发展战略的调整有关。整体仍与水产渔业学科刊均发文量存在较大差距。

图1 《水产学杂志》及水产渔业刊均发文量Fig.1 Average publication amou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other fishery science periodicals

2.1.2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指期刊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反映了期刊被学者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学术刊物被引次数越多,其学术价值与可信度越高[2];刊均被引频次指统计当年期刊所在学科内所有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其算法为所在学科内所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相加÷学科内期刊数。由图2可知,《水产学杂志》近十年的总被引频次由157次上升至最高410次,增长明显,但增长速率相对较慢,仍与本学科的刊均总被引频次有较大差距。

图2 《水产学杂志》及水产渔业刊均总被引频次Fig.2 Average total cited frequency of 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other fishery science periodicals

2.1.3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指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刊均影响因子指期刊所在学科内所有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加÷学科内期刊数。影响因子可以消除期刊类型、载文量大小、统计年限范围长短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3]。

由图3可知,《水产学杂志》近十年影响因子波动较大,但整体仍然呈现增高趋势。2009年影响因子为0.392,与2008年的0.312相比增高明显;2010年影响因子达到0.637,比2009年增长62.5%,超过水产渔业刊均影响因子;此后直至2013年,该刊影响因子较为平稳,持续高于学科内刊均影响因子,并于2013年达到最高值0.675,超过水产渔业刊均影响因子41.5%;2014年以后有所滑落,但仍高于2009年之前的影响因子水平。

图3 《水产学杂志》及水产渔业刊均影响因子Fig.3 Average impact factor of 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other fishery science periodicals

2.2 被引指标分析

2.2.1 即年指标

即年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是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客观衡量期刊的及时性与有用性,对本学科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2]。《水产学杂志》的即年指标波动较大(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2年的数据未统计),2013年最高,为0.088,2014年和2015年稍有回落,分别为0.052和0.06,与以往年度相比仍有明显提高,整体呈升高趋势(图4)。

图4 《水产学杂志》的即年指标和他引情况Fig.4 The immediacy index and number of citing journals of 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

2.2.2 他引率

他引率指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他引率越高,说明期刊所受关注程度越高,开放性和包容性越好。自引率则反映期刊载文的连续性和继承性[4]。《水产学杂志》近十年他引率较为稳定,基本处于0.8~0.9之间(图4)。

2.2.3 引用刊数

引用刊数指当年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4]。《水产学杂志》近10年的引用刊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图5),2008-2013年的引用刊数为92~114个,平均年增长率为2.8%,增加速率较慢。这可能与该杂志自身刊物性质有关,即该杂志专业性较强,读者群小,学术影响面较窄[5]。2014年和2015年引用刊数分别为122个和144个,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和19%,平均增长率为15.5%,增长幅度较大。

2.2.4 被引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水产学杂志》近10年的被引半衰期整体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6.5年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1.5年,略有缩短趋势(图5)。

图5 《水产学杂志》的引用刊数和被引半衰期Fig.5 The number of citing journals and cited half-life of 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

2.3 来源指标分析

2.3.1 平均引文数

平均引文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用来衡量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的能力[6]。《水产学杂志》的平均引文数呈现上升趋势,尤其2013年开始平均引文数均在22篇以上(图6)。说明该期刊的交流程度和吸收信息的能力较好,一定程度也反应了该期刊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较高。

2.3.2 平均作者数

平均作者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拥有的作者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水产学杂志》近10年的平均作者数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5人/篇左右(图6)。

图6 《水产学杂志》平均引文和平均作者数Fig.6 The average citations and average number of authors of 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

2.3.3 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指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体现期刊学术水平的稿源特征参数之一,基金论文比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期刊稿源的丰富程度。《水产学杂志》近10年的基金论文比波动较大,但2013-2015年间基金论文比由0.538增至0.91,增长明显且迅速(图7)。

图7 《水产学杂志》基金论文比Fig.7 The ratio of funded papers in 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

3 讨论

陈留院[7]认为,学术影响力与期刊发文量成正相关,学术影响力大的期刊发文量相对较多。而艾红等[1]发现,学术影响力大的农大学报期刊的发文量并不多,且增长也不明显,认为发文量与学术影响力水平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尽管发文量与期刊影响力的关系还存在争议,而《水产学杂志》在增加发文量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可以继续扩大稿源,增强吸收论文的能力。但需注意不能盲目激进地增加发文量而忽略了稿件质量,在保证并提高发文质量的情况下提升发文量才有意义,才是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受期刊载文量的影响较大。《水产学杂志》总被引频次低于学科刊均水平与其发文量低于学科刊均水平相吻合。《水产学杂志》现已改为双月刊,发文量明显增加,其总被引频率也增加。但该期刊增长速率较慢可能与该期刊早期为半年刊和季刊时发文量少有关。艾红等[1]研究了23种农大学报得出被引频次与前5年的平均载文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水产学杂志》2013年改为双月刊至2015年仅两年时间,因此双月刊增加的发文量引发的被引频次的增多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水产学杂志》近10年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也与该刊发文量的变化吻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刊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通常发文量大幅增加的第2年或第3年期刊的影响因子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反观《水产学杂志》于2009年开始由半年刊更改为季刊,发文量明显增加,而2010年影响因子不但并未降低反而大幅增长,说明该刊并未因为发文量的增加导致影响因子下滑。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该刊影响因子就明显增高,说明2007年和2008该刊影响力已经开始提升。该刊以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和提高学术参考价值为前提增加发文量,不仅没有因为刊期的调整影响期刊质量,反而使影响因子在刊期调整的第二年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反映该刊具有明确的发展策略,为刊期的调整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2014年该刊影响因子略有下滑,反映2012年和2013年该刊影响力出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该刊于2013年由季刊调整为双月刊有关。

即年指标的升高表明《水产学杂志》的及时性和有用性明显提高,反映了该杂志对本学科的前沿领域、热点问题的研究动态、状况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而即年指标也受出版时滞的影响[2]。近几年该刊加强宣传,投稿量明显增加,随着稿源的增加,论文发表时滞略有延长,论文很难在当年被引用,导致该刊2014年和2015年即年指标的下滑。

郭建顺等[8]和李建辉等[9]认为,一个成熟的期刊正常和合理的他引率应不低于0.8,处于我国自然科学期刊他引率的合理范围。因此,期刊发展不能无限制地提高自引率或盲目追求他引率。本刊他引率基本稳定在0.8~0.9之间,说明该刊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包容性、连续性和继承性。

引用刊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开放性、包容性、影响力及其在行业内的被认可度。《水产学杂志》引用刊数的增加,尤其是2014年、2015年引用刊数平均增长率的大幅提高表明其被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及认可度越来越高。

被引半衰期是衡量期刊老化速度的指标,杂志被引半衰期越大,其老化速度越慢,生命周期越长,被利用时间也就越长[5]。通常,基础理论学科期刊论文的被引半衰期较长,对应的应用技术学科半衰期较短,故今后编辑部可以注意对文稿类型的选择以及高质量论文的选用[5]。

毛大胜等[10]认为,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起点和深度,扩展了论文的学术内涵,因此参考文献的数量可以反映论文学术水平。徐绮等[5]也认为,参考文献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所引用文献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水平。引文数量的增加表明作者和编辑部对文后参考文献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以2013年为例,《水产学杂志》的平均引文数为23.12篇,比同年全国科技核心期刊平均引文数(15.9条/篇)高45.4%[11],反映该刊及其作者很重视引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这种状态应该继续保持,以保证论文的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

《水产学杂志》平均作者数基本稳定在5人/篇左右,说明该刊所刊载论文基本都是科研协作的产物,而非作者的“个体劳动”。

基金项目,特别是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经过严格的评审,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研究背景和技术手段以及研究人员的构成和研究能力都较有保障,产出的论文水平较高。因此,期刊的基金论文比越高,其学术质量相对也越好[4]。从2013年开始,基金论文比大幅增长反映出该期刊对基金论文比的重视,也说明该期刊论文资助情况越来越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综上所述,《水产学杂志》发文量、他引率、被引半衰期和平均作者数等数据较为稳定,引用刊数、平均引文数两个指标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比较平稳,说明该期刊较为成熟,具有自己稳定的发展基础,总被引频次的稳步上升也可以佐证了这一点;但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等短期指标波动较大,建议该期刊更加重视这几个指标,有针对性的制订发展策略,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提高期刊影响力。(1)精确杂志的定位,在保证发文量和发文质量的前提下,深挖特色内容,突出办刊特色;(2)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塑造大格局、高品位的编辑[12],同时提高编辑业务能力并加强专业修养,关注学科相关的学术动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形成多元化视角[13];(3)增加宣传,通过加入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提高期刊国际显示度[13],利用网络进行期刊推广,提高杂志影响力;(4)提高稿件质量,重视稿件的创新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关注度等特性,严格规范英文摘要,以利于国际推广和交流[14]。此外,多向专家约稿也是提高和保证稿件质量的重要方法;(5)核心作者是期刊质量稳固和持续发展的基础[15],根据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建立核心作者群[16,17],与核心作者保持持续的联系,既能加强杂志内容的延续性,能增加在相关学科研究上的持续影响和辐射强度[18]。

[1]艾红,章丽萍.23种农大学报核心期刊载文被引情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295-298.

[2]罗国锋.《情报杂志》质量及学术影响力分析[J].情报探索,2014(3):32-35.

[3]张皓.浅析期刊影响因子及其扩展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2):33-36.

[4]秦江敏,王荣,林平,等.军队12种技术院校学报2005~2008年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790-793.

[5]徐绮,水汶,张书红,等.《医用生物力学》2010-2013年主要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5,30(2):179-184.

[6]颜巧元,辛建英.从主要文献评价指标看我国护理期刊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319-321.

[7]陈留院.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16-319.

[8]郭建顺,张学东,李文红,等.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自引率及其不合理自引的甄别[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55-458.

[9]李建辉,王志魁,徐宏等.自引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J].编辑学报,2007,19(2):154-157.

[10]毛大胜,周菁菁.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1):34-36.

[11]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2]邹晨双,段春波,谭瀟,等.医学学术期刊定位对编辑主体性的影响[J].科技与出版,2016(3):62-65.

[13]刘艳,尹卫靖,王莉红.优化医学期刊定位的策略探讨——以《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11,23(5):432-434.

[14]游苏宁.以学术引导科技期刊的经营[J].科技导报,2006,24(11):71-73.

[15]王嘉.2003-2015年《中国防痨杂志》文献计量学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中心,2016.

[16]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57-60.

[17]王军芳.PubMed收录肺结核的放射诊断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z1):72.

[18]钟文娟.从论文作者群统计看对外汉语期刊学术影响力——以《世界汉语教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苑,2011,31(19):64-68.

猜你喜欢

发文科技期刊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加油!水产人!
科技期刊的分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