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握紧智能时代的钥匙

2018-07-05盛玉雷

求学·素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融人机钥匙

盛玉雷

【关键词十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要成为下一个时代被广泛应用的“智能力”,就要让每个人都有触摸钥匙的可能、使用钥匙的权利。

——导读语

在浙江余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个稍显意外的场景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一场中雨猝不及防,许多户外展区的厂家都在忙着收拢展品,一款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却依然在雨中“执勤”。汹涌人潮、漫天细雨、从容漫步,仿佛织就了一个未来人机共融的智慧时代。

过去,见多了作家天马行空的走笔,看惯了影院的刻画,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还是只能通过想象来还原人工智能的模样。 “人工智能离我到底有多远?”这个曾经困惑过很多人的问题,到如今才逐渐有了眉目。

“小远”锃亮的坚硬外壳,折射出其他小伙伴们的全貌英姿。外表迷人的全息影像机器人化身智能管家,不仅会唱歌弹吉他,还能操作家用电器;凹凸有型的健康管理机器人变成家庭医生,拥有“望闻问切”的一技之长,可以捕捉人们健康指标的风吹草动……各种形状不同、功能相异的服务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正走下展台、走进家庭,点燃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日常应用的无限遐想。

代表一个时代的突出特征的事物,往往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有学者指出,蒸汽时代最大的贡献,是寻找到一种可以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蒸汽力”,而未来人工智能也将成为一种如同电力一般的资源,能够转化成各个领域的能量。但如果机器人大多停留在冷冰冰的实验室、封闭的生产车间,如果人工智能的概念只存在于科学的语境,那么无论再高精尖的技术,也无法成为开启时代大门的钥匙。

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人类本身始终是无法绕开的“X因素”。人工智能要成为下一个时代被广泛应用的“智能力”,就要让每个人都有触摸钥匙的可能、使用钥匙的权利,因此人机共融就是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在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现场上,有关“服务型机器人的春天何时到来”的讨论令人瞩目。一方面,从单机器人作业到多机器人作业,最终实现人机协作的技术难题尚未攻克;另一方面,疑问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市场蛋糕。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滞后的研发进度,更说明研发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蒙混过关。在网上检索“机器人”的相关产品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扫地机器人等初级产品,滥竽充数者甚众。在某次世界性机器人比赛上,有厂商展出一款老年陪护型机器人,号称能够全方位覆盖老人生活,功能却只是在老人摔倒后拍照上传……人机共融的道路固然漫长,但真正能够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机器人,绝不是在音箱或者人形玩具中加入语音模块、摄像模块的大杂烩。技术不成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粗制滥造的“人工智能”消解了人们寻找钥匙的热情、开启时代的信心。

“如果你拒绝一次又一次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最终就会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创新变成创伤。”从“机器换人”的担忧,到“人机共融”的展望,人工智能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假以时日,当发展到足以冠名下一个时代,我们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原来人工智能一直就在身边。

(文章选自201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赏析点评】视角独特、气势恢宏是本篇时评文的特点。从标题看, “握紧智能时代的钥匙”,以喻入题,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开篇通过描写安防巡逻机器人“小远”在雨中巡逻的情景,展示了一幅人机共融的和谐美景,为下文深入论证人工智能日常应用的必要性张本,从而引出人工智能要成为时代的“智能力”,就要人讓每个人“触摸钥匙”。随后作者针对当下人工智能的尴尬现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全文视角独特,理性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弊端不足,行文大气恢宏。

猜你喜欢

共融人机钥匙
共融共建共育,构建教育新生态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南京古巷熙南里重現明清“笪橋燈會”
共融机器人
人机对视
水下无人机:解锁钓鱼新姿势
钥匙和锁
二米饭
钥匙
钥匙失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