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复兴号”启程看弯道超车

2018-07-05李拯

求学·素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桥流水复兴号动车组

李拯

【关键词八】“复兴号”启程

虽然是从跟跑开始,但只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就能逐步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进入领跑编队。

——导读语

【赏析点评】本篇时评文立意深远,思辨睿智,笔力深厚。首段引入中心话题,直接点明“复兴号”的重大意义;接下来分析“看得见的进步之外”中国制造的技术突破,引出“中国速度”的重大意义,提出弯道超车的重要性;由“复兴号”的弯道超车,推及我国其他领域的“弯道超车”,立意深远,颇具时代意义;文末再谈“复兴号”的重大隐喻。全文思辨睿智,颇有文采,比如“驰骋一马平川的北国,穿越小桥流水的江南,高铁让中国变得更小,让人们的活动半径变得更大,生活的获得感变得更强”,读来颇有美感和质感。

“复兴号”来了!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这标志着中国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复兴号”的速度与激情,代表着“中国铁路在新时代奋勇先行的坚强决心”,也象征着一个民族奔向伟大复兴目标的矢志不渝。

速度更快、寿命更长、空间更大、能耗更低、安全性更强,车厢内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舒适度更高。在这些看得见的进步之外,“复兴号”更为根本的变化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在涉及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而软件则全部自主开发,“复兴号”可以说是血统纯正的“中国制造”。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极大增强了中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更标志着中国制造的新高度和新水平。

驰骋一马平川的北国,穿越小桥流水的江南,高铁让中国变得更小,让人们的活动半径变得更大,生活的获得感变得更强。而伴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推进,高铁更成为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还记得5年前,首列北京到广州的高铁开通,有媒体以“8小时从冬到春”的文学笔触,表达对“中国速度”的赞美。今天,当“复兴号”点燃引擎,中国速度穿越的不仅是有形的时空,更是科技創新的无形壁垒。

有人说,科技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第一”和“其他”的差别。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照搬照抄,就会陷入模仿的陷阱,永远落于人后。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高铁弯道超车的故事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论,它的核心要义在于,虽然是从跟跑开始,但只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就能逐步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进入领跑编队。

事实上,类似的弯道超车故事正在很多领域上演。比如,中国的“互联网+”向纵深推进,移动支付引领“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方向,共享单车也开始走向世界,这些成就甚至让发达国家的公民感慨,“从中国回来后开始感到不适应”。包括中国高铁在内的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后发国家在某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这既说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更证明了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复兴号”带来的最大影响,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更是心理层面上的。它以自身的科技突破说明,只要奋力拼搏,就完全可以实现赶超。对于一个矢志实现后发赶超和伟大复兴的民族,最重要的莫过于坚定赶超的信心。

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位记者曾以《以乘坐时速290千米的中国子弹头列车迎接猴年》一文,描绘自己在中国乘坐高铁的所见所闻。文章说,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成就很快就会因下一个成就的出现而被人淡忘。高铁这几年接连不断的突破,恰似中国飞速发展的缩影,而“复兴号”所隐喻的,正是这个民族的光明未来。

(文章选自2017年6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猜你喜欢

小桥流水复兴号动车组
初见
动力集中电动车组综合控制柜热分析计算
探秘电子技术中的“小桥流水”的微课设计
天净沙·春
“湖南造”首列CJ6动车组上线运营
江南
复兴号
A Glance of China High Speed Train
“复兴号”提速
“熊猫动车组”获量产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