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2018-07-05李素利

求学·素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游学名校高铁

李素利

【关键词六】海外游学

不论是国内游学,还是海外游学,都应该回归教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本意。

——导读语

【赏析点评】本文最大的特征是:结构严谨,观点高蹈。在“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本文以“高铁阅读”为论题,展开精辟论述。从畅销小说《1Q84》入题,以日本“通勤族”的文库本说开,引出高铁不仅可以订餐,还可以订书的构想。又以“地铁阅读”的国情限制,对比引出“高铁阅读”的可行性及其重大意义。文末对“高铁阅读”的实施和推广给予了很高期望,并提出了推广工作的切入点。这篇文章,从层次构思的角度看,曲径通幽,層层深入,严谨有加;从内容表达的角度来看,论证与中心话题十分契合,笔走龙蛇,信手拈来。

海外游学热,一定程度上是国内游学热的延续。许多家长早就带孩子参观过国内的清华、北大等名校,而为了让孩子感受一下世界名校的氛围,形成国际视野,趁暑假到海外转一圈,本无可厚非。然而,若是在对海外游学的目的和内容缺乏成熟考虑的情况下,抱有“别人去了,我们也得去”的想法,甚至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这就值得商榷了。

对父母来说,海外游学当以体验文化和生活、提升孩子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回归教育本意,理性选择合适的夏令营,切忌一拥而上、人云亦云。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意识尚不能胜任独自游学的要求,如果家长或组织者不注意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引导,很容易把游学变成“到此一游”,甚至助长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因此,作为家长,对待海外游学应量力而行,兼顾自身情况和实际效果,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帮助他们把所学所看应用于生活与学习,这远比游学本身更重要。

往深层次看,海外游学的火爆,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家长的教育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之所以选择暑期海外游学,是担心享受不到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留学早做准备。对于这种教育焦虑,一方面应该予以正视,加快国内的教育发展,满足更多人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教育是一项兼容并蓄的事业,需要在借鉴他人长处的基础上树立自信,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海外游学需求大、市场旺,相应的监管仍需要完善。据了解,中国赴海外游学的市场总规模已达上百亿元,利益驱动之下,海外游学市场不乏乱象。比如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游学机构发展良莠不齐,部分游学机构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等等。家长和孩子在噱头的吸引下,本以为可以全面接触海外名校,到了才知道,就只是去校园里走一走,在草坪上坐一坐,名师课堂更是子虚乌有。规范游学市场,除了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服务性标准,还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以此提高游学机构的准入门槛。同时,作为很多海外游学的组织方,学校也要多一份责任心,以促进学生学业、提升学生多维能力为导向,杜绝与游学机构产生利益关联,避免被“产业链”的逻辑所捕获。相关部门也应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家长和学生的消费权益,真正做到“游出去、学回来”。

古人说,“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不论是国内游学,还是海外游学,都应该回归教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本意,在增广见闻、开放融合之中找到教育自信,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提升。

(文章选自2017年8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猜你喜欢

游学名校高铁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