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如何不“脱靶”

2018-07-05周珊珊

求学·素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路子城门竹竿

周珊珊

【赏析點评】本篇时评文题面巧致、形式整饬。如果仅是写弘扬传统文化,不免过于宽泛,但若是写传统文化最深沉最长远的意义,有如千年长河,万年清流,“浸润人心”,则是非常巧致的表达,题目对行文内容做出了范围定位。为什么说它形式整饬呢?由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入题,分别从“精神礼赞”“浸润心灵”“形式创新”“深远意义”等几方面展开议论,全文清晰、合理、有序,让人读来一气呵成,仍意犹未尽。

【关键词四】精准扶贫

帮助贫困户找准路子,再铆足劲,才能增收致富摘穷帽。

——导读语

有个笑话,讲古时候有个人拿着竹竿进城门。他先是竖着拿,竹竿高,城门低,进不去;他改成横着端,竹竿长,城门窄,还是进不去。旁人看他这么犯愁,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截成两段呢?

其实,更好的办法是把竹竿伸直,跟城门保持一个方向再进城门。扶贫就好像拿着竹竿进城门,途径有很多,养羊养牛、种花种树、外出打工、异地搬迁等等,但是对某一个地方来说,这么多“进城术”并非都适用,需要多方求解,多措并举。这个过程中,思想不能僵化,一个法子不行,就换换思路,时时校正扶贫准星。

如果把贫困户比作一颗还未发芽的种子,那么,精准扶贫就是要踏踏实实地给一抔适合种子扎根、生长的泥土。转变已经落伍的发展思路,像是把一渠活水注入久旱的田地,带来增收致富摘穷帽的希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农村贫困户来说,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尤其不能固守一维,得审时度势,理顺供需,转什么、怎么转,思路就清晰起来了。要实现这一点,离不开精准的指导。

以黑龙江的扶贫经验为例:种粮食不行,就改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务农难增收,就改当月嫂、做护工;从前没有的光伏发电,只要适合当地发展、能保证老百姓增收,就大胆尝试、努力发展。“产业+”,加出来一条宽阔的脱贫路。转变的是思路,拓宽的则是脱贫致富的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帮扶一方来说,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是因地制宜。各地情况不一样,转变思路还得依照地方特色。适合种植业的就发展特色种植,有山珍土产的就提高知名度扩大销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就发展旅游业……总有一条路子适合自己。找准路子再铆足劲,才是真正的“造血”。

探好航路,还要找好领头雁。以能人为头羊,领着贫困户奔着好日子跑,是在很多地方行之有效的做法。先由条件相对好、能力相对强的能人带头,把前路探明,同时也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最后,政策保障要跟上。以政策为兜底,给贫困户以保护伞、安全网,让他们在脱贫路上大胆闯。帮扶一方将来也不能对刚摘掉贫困帽的家庭转头不管。

(文章选自2017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路子城门竹竿
黑夜过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4
“晨钟暮鼓”怎么敲
野路子背后
Lexical Approach
“失踪”的南纪门重现
取旗
长竹竿的帽子
选竹竿
爱的花园,有一支香水百合葬送了我的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