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名篇开头、结尾法列举

2018-07-05闫会才

求学·素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母熊樵夫论点

闫会才

1.引用名言法。

(1)清代郑板桥有句传世名言叫“难得糊涂”,这实际上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和处世哲学。同样的道理,在不少事情上,我们也不要过于“聪明”,或自以为聪明,有时“不聪明”其实是最大的聪明。(徐文秀《聪明莫过“不聪明”》)

(2)诗人约翰·多恩曾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就是整个社会流动着的血液,它使黑夜长明,人心向暖。(山东一考生《关怀之光,照亮社会》)

2.故事开篇法。

(1)有个笑话讲,愚人赴宴,抱怨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后连忙加了些盐,愚人再食便觉味美无比。于是愚人心里嘀咕:“饭菜好吃原来是因为放了盐。放少许便如此美味,多放点岂不更好?”结果,愚人干脆将一勺盐放嘴里,结果弄得自己既难受又狼狽。这个故事令人捧腹之余却又发人深省:“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姜赟《分寸感,检验工作成熟的标志》)

(2)曾有人讲述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借宿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翌日晨,樵夫对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虽怏怏不乐,但嘴上仍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一下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问她头上的伤口好了没,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没错,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杨福成《语言的伤害》)

讲个故事,既可以给读者以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在巧妙地引出论点的同时艺术地论证论点,可谓一石三鸟。

3.哲理阐述法。

(1)或许,在血脉亲情之上,爱永远都是倾斜的。也正是有了倾斜,我们才看到了不死的希望,才有了不破的梦,才有了爱的延续。在我们的一生中,青年时是精彩亮丽的,中年时是充实丰富的,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老年时的响亮有力呢?(江苏考生《不肯死去的心》)

用富有哲理和耐人寻味的语句开头,让读者思考,之后围绕这哲理展开故事,并印证这哲理。

(2)岁末年初,“年薪”又成热词。没有谁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关心年薪、期盼涨薪,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对真正的有志者来说,比年薪更应当、更值得关注的,是“年新”——走过一年,盘点知识本领、工作事业、人品官德有哪些新风貌新作为,继而做好来年的“年新”预算,甚是必要。(马洲兵《算好“年新”账》)

作者由“年薪”提出“年新”,并对“年新”进行阐释,如此写法,不仅让人眼目为之一新,而且包含哲理,引人思考。

4.诗歌引用法。

(1)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很喜欢卞之琳的这首小诗,隽永而深刻,有一种悠悠情思令人遐想。简单的文字,如工笔描绘出的一幅画,细腻而自然。

一扇窗子,一座小桥;近处的你,远处的别人。如若缺少一方,还有这幅动人的画卷么?(山东考生《别人的风景你的梦》)

写作时切入的角度往往决定了文章的成败。就这篇文章而言,作者从卞之琳的诗入手,角度新颖,体现了作者的独运匠思。

(2)我想握住你的手

当你想要离开我的时候

当你想要消逝的刹那

握住不放

直到永远

(上海考生《我想握住你的手》)

本文上来便用诗开头,我们读来,感觉难以理解:你是指谁呀?这样,也便留下了悬念。继续读,读了几个自然段后,才知道“你”是指文学。我们不禁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5.问句法。

(1)你可见过《八骏图》中那昂首嘶鸣的骏马?你是否记得孟德笔下“老骥伏枥”的豪言?你是否仍能听见那踊跃田间垅上、躬耕不辍的群马嘶言?

马在中国历史上挥下浓浓一笔,在历史的封印中留下深深的蹄痕。或为将军坐骑,驰骋沙场;或为文豪伴客,走马群山;或为农夫役使,任劳任怨……在任何位置,它都把价值推至极限。放在合适的位置,它追逐并达到历史的定位,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演绎豪情与风采……(黑龙江考生《骏马,自当嘶鸣江山》)

问句式,即使用设问、反问等问句来开头,以促人思考。在阅卷现场,千篇一律的作文往往会使阅卷老师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现在突然见到这么一个开头,精神怎会不振作?

这位考生在开头段连用3个问句,一句接一句,确实能够让人提神。在连续发问的基础上,作者接着写了第二段,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话题“位置和价值”。

(2)卓别林曾言:“除了机器,我们更需要人性;除了智慧,我们更需要善良。”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人文的沉淀。何不像材料中的24小时共享书店一般,让书香盈满天地,奏响那一曲华美的人文赞歌?(山东考生《品书香底蕴,奏人文赞歌》)

本文开头引用卓别林的名言,在此基础上分析,并且和作文材料巧妙挂钩,最后用反问句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结尾法

1.巧引名言法。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马各有其用,何须都日行千里?仅仅识得千里马,也还不够,懂得各马各用,更显“伯乐”本色。(王宁《略说“知人”》)

(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识人是一门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拓展全面考察的视野,提高精准识别的能力,严把选人用人的关口,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必能脱颖而出,汇聚成浩荡前行的人才队伍。(华靓《擦亮识人的慧眼》)

2.照应开头法。

(1)“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下一句什么来着?”“不对,不对!”窗下传来两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争论童年歌谣的声音,弥漫在周围的是童年甜美的气息……(《河北考生《共享美丽童年》)

本文开头段为:

“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坐飞机……”看着泛黄的照片,耳边回响起了儿时和哥哥玩耍时唱念的歌谣。照片上天真的孩子坐着小凳子玩游戏的情形勾起了我对美丽童年的无限怀念。

开头为“你拍一,我拍一”, 结尾又是“你拍一,我拍一”,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2)有位诗人曾经写道:“风物长宜放眼量。”请让我们将之铭记在心,并像24小时书店一样去实践,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份包容,多一丝温暖。

本文开头段为:

月挂树梢,夜半人静,黑暗吞噬了大地,却唯有那一点烛光依旧坚定。那是一家伫立在漫漫长夜之中的书店,全天24小时的营业为一颗颗疲惫的心带去一丝丝温暖。它多出的不仅仅是一束灯光,更是一处给予包容的避风之港。(山东考生《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是毛泽东的诗句,作者不点出作者姓名,也就给我们以思考的余地。用这种方式与标题照应,非常巧妙。同时,结尾的“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份包容,多一丝温暖”与开头段相关字句照应,也做到了结构严谨。

3.总结点题法。

(1)借壳需要抓住机遇,需要智慧的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凭借已有之壳,走向我们期盼已久的成功。(王佳易《借壳的智慧》)

首段艺术地引出论点后,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借壳需要抓住机遇”“借壳需要智慧的创新”。结尾段则是总结点题,进一步强化了中心,使中心论点更鲜明突出。

(2)在那一瞬间,我想到了酒精,想到了幸福。酒精的浓度不能太高,过了最佳值,会适得其反。幸福也是一样,切不要贪得无厌。

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毕淑敏《恰到好处方幸福》)

作者在文中说:“75%的酒精可以破坏细菌的膜,药水渗入到内里去,整个细菌就被杀死了。而浓度更高的酒精,会飞快地把细菌外膜凝固,就像砌起一道墙,反倒阻止了药液进一步浸透到细菌内部,杀不死细菌。”由此,作者想到了幸福的诀窍,这就是恰到好处,于是有了结尾段的总结点题,这样的结尾自然能够使文章的中心更鲜明,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4.微型段落法。

(1)當初,白蛇娘娘被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最后一段“活该!”是由动词非主谓句充当的一个仅两个字的极端简略句。这个极端简略句,表达了作者对法海,也就是对封建势力的极大愤恨。法海破坏许仙和白蛇娘娘的结合,而且是千方百计。阴谋得逞之后竟将白蛇娘子压在塔底,也真够恶毒的。而现在,法海禅师落得个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出不来的结局,不是活该是什么?

(2)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

这一小节仅两个自然段,其中第二个自然段是一个仅四个字的动词非主谓句充当的极端简略句。这个极端简略句向人们大声疾呼:要改变这吃人的社会,要让孩子的思想免于毒害,不再成为吃人的人;要改变这吃人的社会,使孩子不再被吃、被摧残。真是忧愤深广,寄望殷切,表现了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5.后交代法。

(1)也许我该像书面语中女儿称呼父亲那样称呼“您”,也许我该请你原谅:我竟暗暗读了那么久。但是既然这十七年时光犹如涓涓细流般逝过,一切不言自明,就让这一切继续走过。(杜蕴《读你》)

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中说“当我是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的时候,我习惯于仰视你”,第三段说“长大了,我渐渐开始更多地凝视你”,第四段说“现在,很多事情都得依靠我自己,我不再遇事就转望你,但我仍然可以仰视你”。“你”是谁?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一直这么想,可作者就是不交代。不交代的目的自然是吊着我们阅读的胃口,吸引着我们读下去。直到结尾段,作者才如上面所写。原来,“你”是自己的父亲。想一想,如果在开头段就交代了“你”是谁,这篇文章也就索然无味了。这篇文章妙就妙在于结束时才道出“你”的身份。

(2)你,鲁迅先生,你的后人正在茁壮成长,年轻的人们从你手中接过了接力棒,中华民族的天空正泛起道道曙光。不用怀想天空,因为我要的天空已经存在,我要做的,只是去追求,去实现甚至去超越。(江苏一考生《怀想天空》)

怀想天空,鲁迅就是值得我们仰望的天空。作者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我们能够感觉到是在谈鲁迅,但作者就是不点破,直到结尾段,才写出鲁迅的名字。如此写,含蓄、有味道。这应该是此文能够在众多文章中胜出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母熊樵夫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必须是红红的,必须是圆圆的
樵夫与赫尔墨斯
母熊护子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好虚弱的北极熊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熊口脱险
说说“难”和“易”
说说“难”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