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类”作文押题导练
2018-07-05孔令元
孔令元
“新四大发明”
2017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受访的外国青年纷纷表示,“新四大发明”是他们最想带回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刷新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2017年5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最喜爱的中国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受访的外国青年纷纷表示,中国的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新四大发明”,是他们最想带回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深层次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科技引领未来。无论是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如今的“新四大发明”,都是推动着我国向前发展的伟大创新,让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唯有科技创新才能让一个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引领世界的发展。
2.理性看待“新四大发明”。有人指出,“新四大发明”并不值得人们过分自豪或骄傲。因为在这四项新事物中,只有高铁的发明触及核心科技,其他的三项都属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容易被既得利益者绞杀,也很容易被其他新技术所取代。不进则退,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对待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3.不断创新,坚持创造。无论是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如今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国人抓住了创新机遇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结果。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为我国创造历史性的机遇,能不能迎来重大突破,关键在于我们对待创新的态度、能力、勇气和智慧。我们要从进步中吸取经验,乘势前进,坚持创新、坚持创造,这样才能取得更多更新的重量级成果。
4.凭借实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新四大发明”的发展过程,就是对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造的过程,能做出如此大的规模,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实属不易。我们在很多领域逐渐从跟随者变成领先者,凭借实力占据了更大市场份额,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素材一:3D打印技术的神话
小到一颗螺丝,大到一幢房子,3D打印技术似乎无所不能。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方式不同的特性及其理论上近乎“无限”的可能性,触动了科技界、产业界的敏感神经,成为近几年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将要改变世界的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的开发与模具的制造上。预计未来5到10年,3D打印技术将在医疗康复领域中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与应用,这将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素材化用】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是对这一历史规律的生动诠释。科学技术的创新引领社会发展,引领社会未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素材二:商鞅变法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落后的面貌,于是下了一条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正是在这个時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来到秦国后,商鞅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他也因此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两次颁布了新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面貌焕然一新,从落后国家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迎来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新局面。
【素材化用】正是由于商鞅创新性地进行了社会变革,才使得秦国国富民强,天下大治,秦朝的历史才会变得如此辉煌。商鞅变法的成功告诉我们,唯有创新才能推动历史进步,唯有创新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素材三:詹天佑修铁路
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便赴美国就读。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后,詹天佑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完成学业回国后,詹天佑成了一名工程师。
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消息传到国外,英俄两国挖苦说:“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做梦,至少也得50年。”但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请任何外国工程师。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量,降低了坡度。经过工人们几年奋斗,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京张铁路原计划6年完成,结果只用了4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纷纷称赞詹天佑了不起。
【素材化用】创新需要勇气。詹天佑意志坚定,坚持自组团队建设京张铁路,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更需要智慧。他艺高胆大,努力创新,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铁路,减少了修建费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只有坚定意志,勇于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素材四:中国有望引领5G世界通信标准
在4G推广得如火如荼之际,5G全球通信标准的话语权之争和巨大商业前景也正推动着各大电信强国提前布局、抓紧研发。
我国工信部早在5年前就率先牵头成立推进组,正式启动我国5G标准化研究工作。以华为、中兴为首的中国电信企业已参与到5G研发进程中,更多的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也正积极推动5G研发,中国有望成为5G时代中的“领军者”。
【素材化用】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在很多领域,我们已逐渐从跟随者变成领先者。从2G演变至4G,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追赶、突破、赶超的过程,无论在技术标准还是通信设备制造方面均赢得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也为引领5G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5G技术有望引领世界通信标准,这充分说明,只有足够强大,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才能在该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素材五:作为“双刃剑”的大数据
近年来,大数据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渗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商投放广告、物流调度运力、金融机构推销基金、农民破解养猪周期……看似毫不相关的事,背后都有大数据在发力。从政府到企业,从群体到个人,数据的积累与日俱增。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大数据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大数据涉及的安全问题。如果某个数据库出现了数据泄露或是黑客入侵等情况,那么就有可能使大量的个人数据遭到泄露,从而对公民的财产和个人隐私造成威胁。并且,大数据作为一个有着高额利润的项目,很多企业只看重其中的利益,在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下,盲目地启动大数据项目,这就导致整个大数据项目充满了不确定性。
【素材化用】大数据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所以我们要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对待大数据。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一事物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样,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人或事,既要看到积极方面,也不能忽视消极方面。
山东省委书记讲话成“爆款”文章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的一篇讲话,成了新一年的首个“爆款”文章。刘家义在讲话中自揭山东省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弊病,谈到了转型发展中很多普遍、具体的问题。这篇讲话成为“爆款”文章的深层原因,则在于它系统、全面地展示了新时代地方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让山东省率先给全国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发展方案。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产业园建设等方面,各地将面领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作为经济发达省份的山东勇敢地先迈了一步,其余地方,要不要赶紧跟上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粤苏鲁三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前3位。然而,这3个省份的主政者却纷纷“自揭短板”。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自揭山东省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弊病,谈到了转型发展中很多普遍、具体的问题;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主动“揭丑”,坦言江苏发展还有几个“短板”,唯有补齐“短板”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承认,“广东省的高铁已经落伍了”,广东省的人口主要聚集在沿海,高铁建设却跟不上需求。
以上这两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点拨】
1.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发展得越快,得到的越多,而获得感越强烈,视野就会越开阔,自身也就会更加努力,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可写主题有“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在探索中成长”“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等。
2.认识自己的无知。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则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一个人越是处在高处,视野就会越来越宽。只有具备了更多的知识,才更能感到自身知识的匮乏,意识到自己要更努力地学习和追求。可就“知识越多越无知”为角度展开,也可分析“知识有限与认识无限”的辩证关系,还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等角度立意。
3.要有反思精神。一个地区若是经济基础较好,以前发展得比较快,掌握的资源更多,便很容易骄傲自满,止足不前。所以我们更需要去努力反思,努力学习。只有学会反思,才能让我们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4.拒绝坐井观天。有时候,人们有了点成绩就容易自我满足,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而这样并不利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我们应该勇敢地走出狭小的天地,不断拓宽视野,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不断体会人生的意义,享受成功的喜悦。还可写“走出狭小天地才会豁然开朗”“故步自封只能导致毁灭”等主题。
素材一:本土教练马林的成长
曾获“中超最佳教练”称号的中超辽宁宏运队主教练马林,是诸多中国本土教练中的成功典范。他长期担任亚足联的讲师,国内教练想拿到执教资格,甚至都要由马林来授课。这样的称号也更激发了马林的学习欲望,他说,随着自己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他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无知。在埋头钻研的过程中,马林有时候觉得自己对知识有了新的体会,但有时候又会觉得体会得不够透彻,便又否定自己,因此他一直坚持着学习,这也是他能不断取得进步与成长的原因。
【素材化用】苏格拉底曾说:“我们唯一的知识,是知道自己无知。”在洋教练扎堆的中国足坛中,本土教练马林的崛起无疑印证了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他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弥补;在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他实现了自身成长。知识有限,认识无限,唯有不断精进,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不断成就自我,实现突破。
素材二:埃尔利希不断探索终获“诺奖”
20世纪初,德国青年医生埃尔利希幻想用一种魔弹去射杀人体内的病菌。经过一番探索,他决定先用一种锥虫作为魔弹射杀的对象。这项实验虽使患病的小白鼠活了60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但他没有停止探索,1907年,他从化学杂志中看到一篇文章:一位醫生用名为“阿托品”的药物来治疗一种昏睡病,结果使人患昏睡病的锥虫被杀死了,但病愈后却给患者带来了失明的后果。能不能把“阿托品”的化学结构改变一下,使它只能杀死锥虫而不损害神经呢?埃尔利希经过606次试验,终于制成了治疗昏睡病的有效药剂——砷凡纳明(又称“606”),为人类发明了第一枚神奇的魔弹。
【素材化用】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宇宙飞船的问世;没有探索,就没有埃尔利希对“606”的发明与创造。我们唯有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发现世界的奥秘,创造伟大的事物。
素材三:聂赫留朵夫的复活
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本是一个思想进步的纯洁青年,但贵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使他变成自私自利者。他在矛盾与纠结中不断挣扎,终于认清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突破了贵族思想的局限,并决心放弃贵族特权,与自己的阶级决裂。他放弃了原本舒适的生活,跟玛丝洛娃来到西伯利亚。最终他在《福音书》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完成了自己的灵魂“复活”。
【素材化用】学习永无止境,思考永无止境。思考才是美丽的,才是能让人有所发展的。个人如此,社会如此,民族更是如此。就像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一样,只有勇敢地走出自己思想的天地,经受思想的煎熬,才能最终品味到精神复活的喜悦。
素材四:苏格拉底的清醒认识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人以渎神和危害青年等罪名判处死刑。在判决前的法庭申辩中,他当着许多人的面前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的朋友凯勒丰来到了雅典的德尔斐神庙,凯勒丰问神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女祭司告诉他:“没有。”苏格拉底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并不是最有智慧的人啊!究竟为什么神会说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呢?后来苏格拉底遍地寻访,他发现很多人确实在一些重要领域超过了他,但同时他们却多半认识不到他们自己的局限性,往往会因为自己某个方面的成就而误以为自己无所不通,无所不能。
“认识你自己”,早已成为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甚至直到临死前,苏格拉底也不忘利用最后一次机会教育人们:不要妄自尊大,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无知。
【素材化用】大胆承认自己的无知,有时确实非常困难。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早已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好,总是比别人强。这时,我们不妨停下来,听听古希腊先哲的智慧:认识你自己。
素材五:马克·吐温的反思
马克·吐温写了很多文章,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读者抢购一空,他便萌生了发财的念头。心想,与其让这些出版商、书贩子赚钱,不如自己写书,自己出版,自己卖书。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两年内变成百万富翁。定下了这个目标,他便马上开始付诸行动,很快便摇身一变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书商。然而,还不到两年,马克·吐温就由于缺乏经商的技能和素质而债台高筑,不仅没有做好书商,就连自己的主业写作也被荒废了。眼看着放在不同篮子里的鸡蛋一个一个被打碎,马克·吐温果断放弃了书商的生意,回头专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学创作。
马克·吐温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名言在告诫人们,通过多元化策略分散风险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若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打翻,你便一无所获了。但对于我来说,还是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认真地看好这个篮子。”
【素材化用】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让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去发展。马克·吐温对自身职业定位的反思与及时调整,正是反思精神的体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怎样做最好,关键是看是否适合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春节黄金周旅游火爆
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假期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业内人士表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回家探亲已不再是春节唯一的主题,而通过旅游来“过大年”成了更多家庭的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18年春节假期期间,全国旅游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回家探亲已不再是春节唯的一主题,而通过旅游来“过大年”成了更多家庭的选择。
材料二:著名主持人马丁说:“趁年轻,多读书,多游历,多交往。经历得越少,人越会对环境不满意,消极地认为是环境制约了自己的发展。见识得越多,人越会对自己不满意,懂得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反而能做出一些事情来。”
材料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上这三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人生阅历比较少时,人们常常会抱怨环境、不思进取;阅历充足时,人们才懂得改变自己,可是年华机遇尽失,人生也已定型。由此可引出“多读书,多游历,多交往,多学习”“惜时,反思”“褪去轻狂,沉淀自我”等主题。
2.抱怨环境是由于自身弱小,弱者往往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的限制,而不是归因于自身不够强大。所以一个人要想实现目标取得成功,就要从内因去突破,去弥补短板。可引出“学会反思”“强大自我”等主题。
3.抱怨环境是一种消极情绪,人们不能总是怀着消极失落的心情去生活,而应该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环境中的问题和自身的缺陷。可写 “学会乐观面对生活”“学会知足”“知足常乐”等主题。
4.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对自身感到不满的人往往都懂得改变自己,正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写“通过思考洞察环境”“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等主题。
素材一:齐白石终成大家
齐白石自出生到40岁,都未踏出湘乡一步。他在自己的百梅书屋里,做着木匠活,兼画水墨画,生活闲适安逸,并且也在故乡有些名气。可是,身怀奇才的他不甘被乡土束缚,不甘寿终正寝。于是,40岁时,他收拾行囊,放下了自己经营了小半辈子的家业,只身乘船前往北平。这一路有千里远,但齐白石并不感到疲乏,因为沿途的山明水秀,深深地震撼了这位来自乡间的赤子。齊白石在路上领略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了他的故土从未有过的壮阔。走出家乡让齐白石的见识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而这些山水最终也成就了他一代巨匠的盛名。
【素材化用】齐白石未出门游历之前,虽小有名气,但也是井底之蛙。通过游历,他领略到了祖国的美景,从而丰富了绘画视野,开拓了绘画思维,拓展了绘画技法。这场游历,改变了齐白石的眼光,更成就了他一代巨匠的盛名。人要成功,就要走出狭小的天地,向外寻求突破。而突破的方式古人早已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齐白石的成功也是如此。
素材二:普京的教训与成长
普京小时候因为一次无礼的顶撞,被一个看上去像个“瘦猴”一样的孩子毫不留情地打了一顿。这“街头学校”的第一堂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由此普京给自己总结了几点反思:第一,自己的粗鲁和无礼是毫无道理的,因此当场受到了应得的惩罚;第二,对谁都应当尊重;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我是对是错,如果能够还击,就应该成为强者;第四,我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就瞬间进行回击,瞬间;第五,如果你想要成为胜者,那么在任何一次对打中,你都要咬牙坚持到底。普京总结出来的这些“打架哲学”,透着男子汉的坚定、果敢和刚毅,洋溢着蓬勃的阳刚之气。而这些经由反思得出的结论,也使他在日后的政治生涯中受益匪浅。
【素材化用】普京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迷人色彩的领导人,据说,俄罗斯有半数以上的女子喜欢普京,也许这能从普京的反思中找到一些答案。一个人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反思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普京的人生中,他从反思中领悟到的东西太多。一次看似平常的打架,他都能总结出五条充满理性思考和阳刚之气的“打架哲学”,大家不喜欢他又会去喜欢谁呢?
素材三:胡九韶淡泊处世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家境很贫困,他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支撑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日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首先我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素材化用】孔子曾对自己的得意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啊,在困苦的情况下颜回还能坚持学习,知足常乐,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胡九韶每天黄昏时分向天拜九拜,感恩平凡的生活,懂得知足于清福。感恩生命,感谢生活,愿我们能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感受点滴平凡中的快乐。
素材四:学界泰斗蔡元培
蔡元培是远近闻名教育家,但他的渊博并非一日积累而成。蔡元培自幼嗜读,阅读成为他了解世界与开阔思维的途径。蔡元培在晚年时曾回忆,他自己从10余岁起开始读书,读书已有60余年了,几乎没有哪一天是不读书的。正是因为蔡元培这股对读书的热忱,成就了他“五育并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成就了北大的鼎盛的风光。而他本人,亦被称为“学界泰斗”,极受人敬仰。如果人人都像少年才子方仲永,自以为学识丰富便舍卷弃读,那么失去书籍滋养的灵魂一定会渐渐堕落,最终泯然众人。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阅历,从对书籍的思考中增加学识,人便是在这一学一思之间慢慢成长的。
【素材化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蔡元培60多年的读书经历,使他在学与思中不断成长,他用坚持不懈的阅读,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北大,更成就了中国的高等教育。
素材五:董卿凭借积淀成功
董卿因为主持《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惊艳了整个中国。可谁知道,她的出色表现,与她长期以来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董卿学习能力强,又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她天性浪漫,从小爱读诗,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工作后有时间也会读诗,所以董卿的文学积淀很深,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
董卿非常有职业精神,会提前为录制节目做好充分的准备。她曾在一些访谈节目上说,每次录制《中国诗词大会》,她都会提前了解选手的背景和可以挖掘的资料,然后自己提前组织好语言以备在现场运用。
董卿记忆能力强,又懂得活学活用。有一位和她一起工作过的艺人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给董卿看一篇稿子,董卿看一遍就能流畅地用自己的语言记诵并转述出来。同时,她很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她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将知识都理解内化了。”
【素材化用】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过广泛阅读,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有益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大量的材料,到需要使用时便可以自如地选择运用。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上灵活引用文学经典的出色表现,正是她长期以来饱读诗书、辛勤积累的结果,而她更是以生动的舞台表现诠释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个道理。
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中国人民,用勤劳、勇敢与智慧不断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今后一系列重大举措还将落地。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特别提及,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机会,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一些政策可能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前夕,某地区组织了一次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探讨改革经验,回忆改革故事。主持人让每个人用四个字来总结,改革开放的这40年最关键的因素,有人说是顺天应人,有人说是持续变革,有人说是积累智慧,有人说是不断突围,有人说是把握规律……
你是否同意以上几种说法?你认为最关键的四个字是什么呢?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持续变革,变革引领发展。哲学认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世界每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只有把握变化,摒弃不利因素,不断变革,才能实现发展,实现突破。可从变革方法的角度立意,变革需要“破”,也需要“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适合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百姓意愿的机制。
2.不断突围,跳出发展的舒适圈。可写改革的策略,即要学会突围,要从暂时优越的环境、陈旧的传统、世俗的束缚等因素中突破,要具备胆识、智慧、恒心、合作等特质,这样才能不断突围,实现进步。
3.积累智慧,认识事物的本质。《周易》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是我们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所以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拥有勇气,努力实践,不断积累智慧,提高自我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4.把握规律,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不变”是把握规律,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变”是推进改革,持续变革。“变”是在“不变”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变”是“变”的基础和前提,“变”是“不变”的内在要求。
素材一:改革开放成就中国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今天,改革开放走向了第40个年头,从跟随世界到引领世界,在获得一系列卓越成就的今天,中国依旧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中国40年来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众多成就,关键在于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心剂,刺激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连接,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融入世界才能有效发展一国的经济。中国从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到部署亚投行、丝路基金、“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终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努力,以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素材化用】《周易》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正确地把握变化,尊重变化的规律,是实现进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一个人,都要具备自我变革的精神。1978年,改革之风吹遍全国,而40年后的今天,神州大地生机勃勃,这便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景象。
素材二:联想集团的成功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曾在一次企业商会上说,联想集团正是突破了自身发展的舒适圈,才会不断取得成功。
在刚刚并购美国IBM公司的时候,联想集团尚缺乏应有的经验,但整个联想集团的管理层都在考虑,如何突破自己曾经熟悉的国内市场,去国外市场进行开拓。正是在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联想集团培养出了很多国际化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能跟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并能够管理国际业务,为联想集团开拓海外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终于,联想集团突破了国内的舒适圈,开拓了海外市场,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素材化用】不论是人还是企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都在于能够不断突破自身的舒适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联想集团正是敢于突破自身国内市场的局限,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最终才走出了一条高效发展的路子,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素材三:鲁庙里的怪酒壶
孔子带他的弟子们瞻仰鲁桓公的宗庙时,在案桌上发现了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作为铭志用的酒壶。”孔子马上回头吩咐弟子们,让他们取些清水灌进这口酒壶里。
弟子们舀来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时,壶身开始倾斜了;接着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却又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注水,水刚满到壶口时,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孔子拍手叹道:“对啊,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顷,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当然有!”孔子对大家说,做人的道理也同这只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無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孔武有力,要当作自己还很怯弱;富庶强盛,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截长补短,也就是这个道理。
【素材化用】《周易》中的“不易”认为,宇宙间存在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必须以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怪酒壶有它自身的属性和规律,当孔子的弟子们遵循规律时,它便“中则正”,没有按规律办事时,便“满则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我们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素材四:达尔文违背规律受惩罚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1836年出海航行回来后便结婚了。那时他二十六七岁,正如他已经在科学上获得了丰硕成果一样,他的爱情生活也是幸福美满的。达尔文的妻子就是他的表妹,名叫爱玛·韦奇伍德。
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婚恋问题上,却粗心大意地忽略了一个遗传学的规律:近亲结婚是有害于子女的。他们所生的10个孩子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有3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而其余的7个孩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有的还很严重。
达尔文家族原来人丁兴旺,到他的下一代,家中就逐渐冷清了。这惨痛的事实证明,客观规律是无情的,更是不能违背的,即使如达尔文这样的对物种起源、生物进化有着高深研究的科学家也无能为力。
【素材化用】事物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一旦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任何人也不会例外。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与其表妹的婚姻属于近亲结婚,导致他们所生的10个孩子中有3个夭折,其他7个孩子也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他违背了客观规律,同样要自食其果,受到惩罚。
《经典咏流传》的热播\
2018年春节期间,一首只有20个字的小诗《苔》一夜之间在网络上走红。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凭借《经典咏流传》里的一段演绎,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仅3天时间,微信端与《苔》有关的阅读量就超过了3000万,成为春节期间朋友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有关该节目的短视频在全网的播放量已突破1.5亿,近50篇微信文章的浏览量突破10万,该节目在微信“摇一摇”的互动更是获得了近400万次分享,总曝光量约4亿。这档由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由此走进公众视野,不仅在开年之初引爆了微信朋友圈,还在豆瓣电影上得到网友们的高分评价,开启了新一年的文化新气象。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经典诗词,这种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使得该节目不仅在开年之初引爆了微信朋友圈,还在豆瓣电影斩获高分,创文化节目新高。
材料二: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是这样一种著作,它永远不会完结它所要述说的东西。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材料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如儒家文化中的《论语》,基督教文化中的《圣经》,伊斯兰文化中的《古兰经》,犹太文化中的《塔木德》等。这些经典文化不断地给人们以精神滋养,使血脉流传,思想延续,文化传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经典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形式。经典距离当下已相当久远,需要用新的、符合大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重新包装,内容上也需要进行重新整合,再辅以先进的传播媒介,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2.经典的传播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作品,是与时俱进的作品,是难以超越的作品。阅读经典,能弘扬传统文化,能对大众进行礼乐教化,从而起到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
3.经典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思想的符号象征。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淘洗,经典已成为一个民族语言和思想的符号和标志,每个民族的经典都深深地烙上了该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印记。
4.传承文化需要阅读经典。文化需要传承,文化的血脉需要不断流淌。阅读经典就是一种最基本的传承文化的方法。只有经典不断被阅读、被解读、被思考,民族文化才能渗入每个人的血液中,得到真正的传承。
素材一:犹太文化经典《塔木德》
被犹太人尊为经典的《塔木德》,是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影响广泛,意义深远。这些内容是犹太教有关律法条例、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的论著和注疏的汇集。犹太人从这本书中汲取了立身处世的智慧,从而在世界上取得了显赫的成就。
【素材化用】经典的魅力是独特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經典,人们受其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抚慰。犹太民族的《塔木德》就是这样一部经典,它是犹太人最可贵的圣物,是生活的慰藉和心灵的避难所,被誉为“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处世圣经”,对犹太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素材二:《论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是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的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
孔子的思想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也正是孔子的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素材化用】卡尔维诺说,经典具有特异的影响力,它们不可能从人们的头脑中清除,它们潜藏在大脑的深层记忆中,披上了集体或个体无意识的伪装。《论语》就是这样一部著作,几千年来,孔子的思想一直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心中。“仁”的伦理道德范畴、“礼”的社会政治范畴、“中庸”的认识方法论范畴已成为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情况。其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为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的《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要求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初,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这次修订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内容和分量。以下是五个从语文必修教材中节选出来的句子,它们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③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这些句子微言大义,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坚持不懈,方能成功。“九层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小目标,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才能铸就辉煌的人生大厦。
2.目标明确,抱定宗旨。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在一个崇高目标的支持下,只要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3.竭尽全力,努力精进。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仅仅是尽力而为,所付出的精力便不会集中,成效也不会显著。只有我们竭尽全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到完美。
4.深入钻研,用心体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朱熹说:“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不仅读书如此,做任何事情恐怕大多如此。
素材一:卡特坚持不懈终成总统
24岁的美国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将军。在谈话中,将军让卡特任意挑选他愿意谈论的话题,然后再问卡特一些问题,结果每次將军都把卡特问得直冒冷汗。卡特终于开始明白:自己认为懂得了很多东西,其实还远远不够。结束谈话时,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卡特立即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中,我排在第59名。”将军皱了皱眉头,问:“为什么你不是第一名呢,你竭尽全力了吗?”此话如当头棒喝,影响了卡特的一生。此后,他事事竭尽全力,后来终于当上了美国总统。
【素材化用】美国海军军官卡特在一次与将军的谈话中醍醐灌顶,明白了那些让他沾沾自喜的东西其实不过是自己做事不努力的结果。从此卡特开始竭尽全力,最终成就人生。卡特的行为与精神,正应验了钱学森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素材二:于永正认真备课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的几十年里,备课一直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他在《我怎样备课》中写道:“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字,我都一一查字典,注拼音。凡是新词(包括说不准的词)都查词典,弄明白”“一般要朗读四五遍……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意是不罢休的。”
在《我是怎样细读文本的》中,于永正先生写道:“教师也得有消化教材的胃,这个胃就是文化。首先得读书。语文教师必须是个爱读书的人”“书读多了,‘知识背景就会广阔,理解力、想象力才会丰富。”他还说:“这个‘胃是靠长期修炼得来的,而且还得天天充电,不然就算修炼好了,它也会萎缩。”
【素材化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仅教学如此,工作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于永正老师认真备课,细读文本,深钻教材,几十年如一日,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这正应验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凡事要“尽吾志”。
素材三:华罗庚努力学习终成大师
华罗庚从前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从小就很有数学才能。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就因为家中贫困而失学了。他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替父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边做生意,一边学数学。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华罗庚一直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几篇重要的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最后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终成一代数学大师。
【素材化用】华罗庚失学后坚持每天钻研数学,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这正如伏尔泰所说,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素材四:目标明确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他有自知之明,常常进行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成绩一般,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好,因此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于是,他读大学时便选读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往后的几年里他又相继发表了4篇重要的科学论文,解释了光电效应,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为了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到充分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这使他能集中精力攻克选定的学习目标。
【素材化用】如果爱因斯坦在学习时不对知识点进行筛选,而是漫无目的地涉猎各种知识,那么相对论就未必能如此快地创立。如果爱因斯坦没有拒绝政府做官的邀请,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学成就。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启示我们:目标明确,方能成功。
素材五:小目标铸就大成功
日本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马拉松运动员,此人曾在两次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夺得世界冠军。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古怪的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高楼……就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结束。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短跑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他在自传中写道:“以前我总把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素材化用】要有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小目标促成大目标,大目标统领小目标。这位日本马拉松运动员通过拆分大目标再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方式,激励自己不断向前奔跑,既实现了赛程优化,也实现了效率提升,最终跑完马拉松全程,成就了完整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