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新政:中关村的“组合拳”

2018-07-05张洪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组合拳外籍中关村

张洪

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不仅有众多的国内研发机构和孵化器,还吸引了美国微软公司、英国ARM等跨国企业,这里正在成为全球创新研发网络的核心节点。

前不久,北京推出《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20条改革举措中多项为全国率先提出。新政通过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让国际人才在北京“留得下”“干得好”。

在全国各大城市不断推出的人才新政中,针对中关村人才新政的亮点和特色,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关村管委会。

《今日中国》:近期以来,中国各大城市纷纷推出自己的人才政策,在这些政策中,中关村的人才新政有哪些特色?

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人才新政不仅关注人才自身需求,而且统筹考虑人才、科技、产业、服务等相关配套,打的是“组合拳”。例如,今年在中组部等部委支持下,我们推出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就是从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四个方面,为国际化人才提供便捷、高效、暖心的服务。相关政策体现在:一是针对性强。《若干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扣人才和用人单位反映强烈的人才引进、留住、使用、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反复论证、精准施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二是示范性强。《若干措施》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政策中,绝大部分是在全国率先推出,部分政策仅在北京先行先试,突破力度较大、政策含金量较高;三是协同性强。《若干措施》中,部分政策属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事权,另外部分政策则属于北京市事权。这既体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北京市的支持,推动改革举措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又体现了北京市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地方层面政策创新。通过央地协同、上下联动,增强了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政策创新的耦合与协同。

《今日中国》:作为中国第一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方面,中关村做了哪些尝试?

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中央有关部委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支持下,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了良好的聚才用才环境。主要做法包括以下方面:

(一)在人才政策创新上不断先行先试

一是在人才激励方面,围绕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税收等关键环节,推出“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把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对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实行股权和分红激励,并给予分期纳税或取得收益再纳税的优惠政策,推动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市级落实政策,在制度上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在收益分配上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这些政策已推广到全国,不少经验纳入了2015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法律上为科技人员转化成果获得收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在人才评价方面,打破职称、学历和任职年限等限制,率先实施“中关村高端领軍人才教授级高工职称评审直通车”政策,建立了以业绩和能力为核心的评价导向,重在对人选的业绩、能力及成果转化、创新能力等考核,淡化了发表论文、著书立说、履职年限等传统硬件“指标”。目前,小米公司雷军、奇虎360公司齐向东等461名中关村高端人才通过“直通车”取得了教授级高工职称。

三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自201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13项人才政策、人才八条、中关村先行先试10项出入境等政策,打通了引才聚才渠道。特别是今年年初还争取相关部委出台了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为国际人才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干得好创造条件。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出入境新政中最受关注的“绿卡直通车”政策办理申请440余人,已有370人获得在华永久居留,办证时间从过去的180天缩短到50个工作日,被外籍人才誉为“世界上办理速度最快的绿卡”。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制度探索,针对达不到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标准但为示范区创新创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外籍人才,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引进评价机制。目前累计有94位外籍人才通过积分评估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推荐函,已有阿拉伯创业者阿哈迈德等近20位外籍人才通过积分评估拿到绿卡。

(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人才计划支持体系

一是实施世界级顶尖人才及团队引进计划,支持世界级顶尖人才及团队创新发展,面向前沿技术领域,每年给予世界级顶尖人才及团队相应资金支持。

二是深入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和北京市“海聚工程”。目前中关村地区拥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343名,占全国19%;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590人,占北京地区66%。大力实施中关村“高聚工程”,认定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336人(团队),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三是支持雏鹰人才到中关村创业,认定枭龙科技、视感科技等雏鹰人才企业 258家,其中U30企业70余家。同时支持分园实施区级人才计划,如支持海淀园实施“海英计划”、朝阳园实施“凤凰计划”、亦庄园实施“新创工程”等,初步形成了示范区“高端引领、带动全局”的人才发展格局。

《今日中国》:在人才引进上,中关村有哪些综合考虑?整个中关村的产业布局对人才有哪些特殊需求?

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园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些主要得益于集聚了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加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支撑。其主要包括这几类人才:一是具有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科技人才;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三是能够发现技术价值、捕捉市场机遇的投资人;四是各类法律、知识产权、财会等方面的专业化人才。

《今日中国》:在人才“留得住”方面,中关村有哪些贴心措施?

中关村管委会:一是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通过构建以科学家为本的科研管理体制,释放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如支持王晓东院士成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成立北京纳米能源研究所,鄂维南院士成立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为促进海外顶尖人才团队引进和原创成果快速涌现提供了平台支撑。

二是建成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42家,为海外人才提供孵化面积61万平方米,向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知识产权代理等服务,累计孵化碧水源、恒泰艾普、百济神州等海外人才企业6400余家,累计获得专利著作权、商标等有效知识产权11.34万项。园区孵化成功企业北京奥瑞金种业、达内时代、百济神州等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

三是建设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2家,吸引从事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团队)入驻,实现高端人才和“高精尖”产业项目的有效聚集。如中关村(房山)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目前已吸引黄晓庆、胡志宇、冯翔、柳超等10余名“千人计划”专家和吴甘沙、胡志远等20余名行业领军人才入驻。

四是设立“一站式”外籍人才服务平台,如在海淀区设立“公安部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在朝阳、顺义增设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为各类外籍人才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出入境服务;2017年9月还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挂牌设立了“中关村外籍人才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受理、企业注册、财务税务等“一站式”咨询服务。

猜你喜欢

组合拳外籍中关村
打好“组合拳” 改出新气象
打好红色乡村发展“组合拳”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上万外籍儿童没在日本就学
中关村产业孵化链发布
中关村
中关村的记录者
2013年中关村节能环保业总收入2500亿元 同比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