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育人 医德惠民
2018-07-05程立
程立
伍连德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也是中国华侨的优秀代表。
1879年,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903年,伍连德成为第一位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华人医学博士。
1907年,他受聘回国任职。1910年,东北鼠疫爆发,伍连德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防疫总医官。他不畏艰险置身疫区,领导东北民众抗击鼠疫,通过采取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仅用4个月时间就扑灭了那场震惊中外的流行性鼠疫,挽救了千万个生命,被誉为“鼠疫斗士”。
1926年,伍连德创建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并亲任校长,开了东北地区中国人自办医学教育的先河。
时光流转,功绩永存。
1998年春,哈京渝三地的32名医学、医史学及其他学科的专家教授,联名向哈尔滨市政府提出建立伍连德纪念馆的建议。同年年末,哈尔滨市政府批准伍连德曾工作过的旧址——东三省防疫总管理处,即哈尔滨市道外区保障街140号为市级文物保护建筑。
1999年,该旧址被列为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9月8日,在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建的伍连德纪念馆举行奠基典礼。
2008年9月8日,伍连德纪念馆建成开馆。自此,纪念馆承担起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任,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10月,伍连德纪念馆被哈尔滨市委宣传部授予“哈尔滨市首届十佳人民建议成果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市民携手逛新城旅游景点”和“市民喜爱的文博展馆”,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黑龙江省高校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被哈尔滨市政府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分别评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16年被民盟黑龙江省委评为“民盟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为弘扬伍连德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其附属第一医院的主持下,伍连德纪念医院与伍连德纪念馆毗邻而建,以践行伍连德发展现代医学、解除百姓疾苦的宏愿。
2010年,受伍连德博士的精神感召,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院长刘平带领眼科专家、青年骨干及先进的眼科仪器设备进驻伍连德纪念医院,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自眼科医生入驻伍连德纪念医院后,全体医务人员以解决广大民众眼疾治疗和预防眼科疾病为己任。多年来,省内外眼疾患者以及贫困患者在这里不仅得到悉心的治疗,还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将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
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分院,伍连德纪念医院针对较为复杂的疑难病例,有专门车辆保证患者及时被送到总院接受治疗。在刘平院长的带领下,伍连德纪念医院不仅常年为医院周边社区居民、中小学校举办科学用眼、预防眼病讲座,还经常开展眼病筛查、大型义诊及复明工程等公益活动,每周都选派眼科骨干下乡义诊并开展扶贫手术等惠民活动。此外,医院每年都要派出医疗队远赴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开展巡回医疗,为当地群众解除眼疾、送去光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伍连德纪念医院凭借眼科专业人才的雄厚实力、临床技术的高超水平和专科设备的先进性能,将门诊、手术室、验光配镜中心等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形成医疗资源共享体,医疗水平日益提高。伍连德纪念医院的视光、内科、外科、中医科,每周定期由国内知名专家在此出诊或做手术,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
秉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践行“基地育人,医德惠民”的宗旨,伍连德纪念医院用行动昭示世人:有一座丰碑在这里矗立,有一种精神在这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