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2018-07-05梁健
梁健
摘 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对历史意识的深入思考是历史教学由知识教育转向能力培养的一种突破性进展,这一进展以人文与科学的综合为背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标,以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基础为依据,以当代世界最前沿的历史教学理论为指导,必将推动国内历史教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历史观念;历史意识;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076-01
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正经历着极其重要的蜕变,这一变化的主要源之于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历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学的目标要以当代世界最前沿的历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推动国内历史教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前进。
第一,以国家主体意识为核心的历史教育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培养当今青少年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当以创新与求实的态度,探讨当前历史教育改革的途径。
第二,当今,中国史学界的发展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确定为发现未来科学与人文相容的趋向进行探讨。
第三,历史意识作为人们传达其历史认知的媒介,对人们撰写历史著作、教科书有着特别的影响,特别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形成历史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的同时,教会他们掌握了解现代世界形成历史的过程。如何关注人们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重新构建历史教学的课程标准,构建新课程标准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或思维能力,一定离不开研究历史意识。
第四,历史观念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学。笔者认为,如何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的历史意识与历史观念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如果我们不能从最根本的国家民族认同感、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观念,以及当今现代科学精神等方面,来塑造青年一代,在如今国际竞争中,中国就会处于及其不利的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难以完成。
第五,历史意识是人类对时间变迁意识的掌握,是人类对自身社会行为与共同生活所创建出的一切制度、器物进行反省、诠释的综合能力。历史意识常常更倾向于心理学上的含义,历史观念常常表现出历史哲学理论的形式,而历史思维则倾向于思考历史问题的过程与途徑,侧重于认知过程。观念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常被看成是一种心理事件,它有一定的大脑状态构成为其基础, 它的形成则被看成是:通过某种信息处理方式,从经验中获得和产生有关现象的体验。这与历史意识的形成有相似之处。在我们的研究中,历史意识与历史观念没有质的差别。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在我们谈意识的时候,更多地指个体的心理过程,也可以是群体的观念在个体心理上的沉淀;而在我们谈观念的时候更多地指教育的目标或群体的意识,当它作为教育目标时,可能会与个体原有的意识产生冲突,使作为教育目标的观念在构建过程中产生阻抗。
当然,观念也有不同的层次,既可以指观念,也可以指理念,一般人们不太注意其中的差别,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把理念的观念看成是观念与信念的总和。
如何确定历史意识?可以从以下三种类型分析:第一,作为学生学习背景的社会历史意识,很多情况下它沉淀于学生的潜意识之中,影响作为教学目标的历史意识的形成过程;有时也作为社会意识直接进入教学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分析的对象;第二,学生自身的历史意识,这是他个人对自身经历、家庭史的时间演变的体验与认知,这是我们进行历史时间观念教学的基础;第三,作为历史教学目标的历史意识。它需要我们基于科学与人文精神,从史学理论与国家教育目标出发,提出宏观的历史学习目标,贯穿在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中,它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构建的对象。
第六,作为教学目标所认同的历史意识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加以界定。即强调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背景,科学主义要求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人文主义则强调以人为本,把人当作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希望通过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与其他问题。我们强调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因此,我们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注重研究对象的精神世界或心理世界,在构建教学模式时,注重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与情感因素,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与健康人格;但是,我们还应当注重科学理性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对历史意识的深入思考是历史教学由知识教育转向能力培养的一种突破性进展,这一进展以人文与科学的综合为背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标,以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基础为依据,以当代世界最前沿的历史教学理论为指导,必将推动国内历史教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