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思维训练策略
2018-07-05朱海彤
朱海彤
【摘 要】
思维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要找准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现状给予更多相应的引导启发。教师可以以学习任务作为驱动,基于任务教学来慢慢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任务驱动型 作文 思维 训练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也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能够对于话题作文、议论文等常规文体有更好的掌握的基础。思维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要找准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现状给予更多相应的引导启发。教师可以以学习任务作为驱动,基于任务教学来慢慢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这会让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潜在的教学目标更容易达成,学生也会在不断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中拓宽自己的思维素养,提升自身思维品质。
一、训练学生文本框架的建构能力
写作训练进入高中后,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本架构能力,学生在写作前必须首先对于整个文章的框架有相应的设计,这样文章的结构才会更加合理,文章的整体质量也会相应有保障。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没有这样的思想意识,文本结构的安排和设置能力也还有限,这个问题应当相应的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从思维的激发着手,多引导学生思考,在文本撰写时可以如何进行整个文章结构的安排,还可以结合不同的写作要求、写作主题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以任务为驱使让学生学习和思考文章结构打造的基本方法,并且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让学生在今后的文章写作中更好的实现结构的设置。
一般情况来看,起承转合是传统写作思维的基本规律,破题、解题、点题是传统作文思维表达的三要素。教师可以给学生相应的讲授这些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本结构的框架有基本认识,随后可以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思考,“起”“承”“转”“合”这四个环节分别是什么意思,如何在这四个部分进行文章的安排。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后慢慢可以归纳出来:破题就是“起”,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出话题,并对话题涉及的生活面做基本的梳理;而破题后引出主题或者是引入一个故事,这个承接过程就是“承”,为了让文章更自然连贯;“转”通常是进入文章高潮,或者是透过情节情境的转变进入文章的主题或者重心;“合”则是最后的归纳汇总,是对于整个文章的梳理与回顾。当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结构的特点,以及结构设置中每一个环节应当有的重心都有所了解后,相信学生在独立习作时会思路更加清晰,文本结构的安排与组织方向性也会更强,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独立习作。
二、引导学生找到新颖的写作视角
在对于学生展开思维训练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透过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引导大家找到新颖的写作方向和视角,要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值得我们捕捉与思考的细节,将这些内容都引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很多学生的习作之所以会严重缺乏可读性,也完全不具备感染力,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学生写作的视角非常陈旧,引入文章的素材和内容也非常无新意,这会让文章变得十分乏味。教师要透过从学生思维激发着手,透过引导大家形成新的对于事物观察和理解的視角,让学生更善于展开生活中各种内容和素材的捕捉,并且将这些素材充分呈现到文章中。同样,教师可以设置这类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形成新的写作视野,将更多好的素材在文章中展现。
要使文章具有独特性,就应该在思维的活跃、选材、立意角度的新颖下功夫。例如,一次课堂上我给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思考《蓝色蛹·金色蝴蝶》这个题目可以怎样构思文章。这个非常新颖并且较为抽象的主题让很多学生都难倒了,学生相处的构思方案也没有太多亮点。随后我引导大家一同赏析了这篇满分作文的原作,作者就精心设计了四个小标题:蓝色——流动的忧郁、蛹——自缚的悲哀、金色——我爱上了世界、蝴蝶——茧后的美丽。四个小标题连缀起来,又恰好是文章的总标题,大小标题之间相得益彰,犹如一曲优美的乐曲。学生看完后都觉得很受启发,并且意识到找寻新的写作方向和视角的重要性。
三、提升学生文本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在写作训练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展开学生思维训练时要慢慢关注于对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很多看似简单或者生活化的问题,学生如果没有形成非常深入的思维,找到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方向会缺乏感染力。但是,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入,则会善于捕捉与发现看似简单的内容背后的内涵,也能够在文章中有更多深刻表达。教师可以从这个训练点出发,以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来锻炼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这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素养,会让学生写出更多质量更优秀的文章。
比如,面对《诗意地生活》这个主题,学生大概很难相处非常好的写作方向,也不容易立刻在这个主题上有很深入的挖掘。而一考生却能够在习作中写道:“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然后列举一些生动的事例,由表及里,深入开掘,推理想象,最后得出结论“不要抱怨生活中无诗意,诗意就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当我将这篇文章和学生一同赏析时,大家都非常惊讶,并且很受感染。从这个范例中可以看出,文章的思想深度来自作者写作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层面的训练,要让学生理解和看待问题时形成更读到深入的见解,并且要能够将这些想法体验进行有效表达,这样才能构成一篇优秀习作。
(备注: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任务驱动型高中写作教学案例研究》专项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洞幽烛微,激浊扬清——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分析与论证方法【J】. 焦文林.求学 2018(01)
【2】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试题本质是项目——以2017年全国高考Ⅰ卷作文题为例【J】.曹军利.教育,2017(39)
【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时评性”材料作文的区别【J】.窦银强. 教学考试,2017(37)
【4】缘事说理 为时而著——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探究【J】.林阳胜.中学教学参考 2017(34)
【5】非选择任务驱动型作文思维展开的视角【J】.纪顺,李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