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穴位贴敷联合经络导平穴位刺激治疗无创通气患者腹胀疗效观察*
2018-07-05康萍刘宇
康 萍 刘 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无创通气是临床常用治疗呼吸衰竭的措施,腹胀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多由患者配合较差张口呼吸所致,发生率21%~46%[1]。腹胀常可导致腹压增高,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使患者不能耐受导致无创通气治疗失败[2]。
目前西医减轻腹胀的主要方法有:应用胃动力药促进肠蠕动及排便来减轻腹胀,但对重度腹胀效果不佳;胃肠减压或肛门排气也是临床常用减轻腹胀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昏迷患者,神志清楚患者多数较难接受,且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减轻腹胀,以保障无创通气的顺利进行。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3]。经络导平是穴位高压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原理和电子程控结合的穴位刺激方式,应用安全方便。本研究拟在探讨大黄贴穴位贴敷联合经络导平刺激穴位对无创通气后腹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于我院肺病科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COPD诊断标准[4],属于急性加重期,需无创通气。③符合《中医消化病指南》关于脾虚腹满证腹胀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病情严重需行有创通气患者;②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者;③重症肌无力患者;④糖尿病胃轻瘫患者;⑤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⑥患者处于昏迷及休克状态,不能配合;⑦患者或其代理人拒绝参加。共纳入患者124例,脱落8例(5例改为有创机械通气,3例自动出院)。最终完成试验患者共116例,其中大黄穴位贴敷治疗组(n=40)、经络导平穴位刺激治疗组(n=38)和联合治疗组(n=38)。
1.2 干预措施
1.2.1 常规治疗 三组患者均采用无创通气、抗炎、解痉祛痰及对症支持治疗;给予腹胀护理措施:饮食上指导患者忌食产气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牛奶、碳酸饮料等,且在餐后30~60 min进行无创通气。指导患者无创通气过程中减少说话,以避免气体进入胃肠道。做好患者情志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2.2 大黄穴位贴敷组 以75%酒精清洁脐周围皮肤,将我院特制中药贴剂大黄贴贴于神阙穴,每日1次,每次4~6 h,连续治疗3天。敷完后用清水清洗皮肤并擦干。观察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搔痒、溃疡。
1.2.3 经络导平穴位刺激组 采用SMD-A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法,主穴选取:足三里、中脘、脾、胃;配穴选取:气海、关元。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治疗频率为2.5 Hz,强度在10~25 Hz之间。以患者经穴处有针刺感且可以耐受为准。每日2次,连续治疗3天。
1.2.4 联合治疗组 采用大黄贴穴位贴敷及经络导平穴位刺激联合治疗。大黄贴穴位贴敷于每日上午1次,每次4~6 h;经络导平穴位刺激上下午各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3天。
1.3 评价指标
1.3.1 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钾。
1.3.2 腹胀的情况及其分级:参照临床常用的腹胀分级标准[6],正常:无腹胀;轻度:患者诉腹胀,但可以忍受,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中度:患者诉腹胀且有明显不适,伴腹围增大,腹部隆起;重度:患者诉腹胀且不能忍受常伴呕吐及呼吸困难,腹部明显隆起。
1.3.3 腹围测量、肠鸣音计数:三组患者于每天上午用皮尺测量腹围并记录;每天听肠鸣音2次,上下午各1次,每次听诊5 min。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多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腹胀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腹胀频数经卡方检验(χ2=0.95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经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三组患者治疗后腹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方法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大黄穴位贴敷组 (χ2=9.681,P=0.021) 和 经 络 导 平 穴 位 刺激组 (χ2=22.2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黄穴位贴敷组与经络导平穴位刺激组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904,P=0.272)。 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后腹胀比较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及肠鸣音计数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腹围明显减小,肠鸣音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腹围、肠鸣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与经络导平穴位刺激组比较,大黄穴位贴敷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腹围减小(P=0.000,P=0.000),肠鸣音次数增加 (P=0.006,P=0.000),与大黄穴位贴敷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腹围减小(P=0.000),肠鸣音次数增加(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3 讨论
无创通气患者易并发感染,应用抗生素后易致肠道菌群的紊乱,从而使肠功能下降而诱发腹胀[7]。另外患者因存在人机对抗或张口呼吸等原因,使得胃肠大量积气,导致胃肠吸收障碍和运动失调[8]。研究发现通过体位变化、腹部按摩及肛管排气等措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疗效,往往无法快速有效减轻腹胀感,且肛管排气等措施会使患者有较强烈的不适感,无形中增加痛苦[9]。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与肠鸣音比较(±s)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与肠鸣音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大黄穴位贴敷组 40 108.75±1.86 98.45±3.23 5.058 0.002 1.10±0.81 2.65±0.86 -3.245 0.001经络导平穴位刺激组 38 109.58±2.91 106.33±3.01 6.575 0.003 0.95±0.63 1.65±0.66 -4.750 0.006联合治疗组 38 109.53±2.53 92.67±2.21 6.585 0.002 1.03±0.57 3.30±0.68 -5.229 0.005腹围(cm) t P 肠鸣音 t P F 1.394 24.849 3.405 13.141 P 0.252 0.001 0.379 0.002
在针灸疗法中,穴位贴敷是属于天灸疗法,操作简便,同时可以获得针药同治的效果。穴位敷贴疗法运用中药作用于腧穴,达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肚脐尽管在出生后已经闭合,但该部位仍具有较强的通透性,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涌泉穴等穴位同样可以起到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在上述穴位进行直接刺激,能够激发经气,促使经络更加畅通、气血调和,有效改善胃肠功能[10,11]。 黄惠榕等[12]“于术后在神阙穴上外敷芒硝,对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缓解,具有肯定效果,其排气排便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故本研究采用外敷治疗方法,通过皮肤和经络吸收达到人体调节的双重效应,激发经气,纠正气血阴阳失调,而达到治疗目的。
大黄为泻下通腑的主药,具有清湿热、逐淤、降气、泻下等多种功能。现代研究[13]证实大黄口服后,大黄酸蒽酮-8-葡萄糖苷被水解为游离苷元(大黄酸蒽酮),并进一步被氧化成番泻苷元,直接刺激大肠局部或肠黏膜下神经丛,使肠蠕动加强,同时抑制肠平滑肌Na+-K+-ATP酶,提高肠腔内渗透压,而抑制水分的吸收,刺激肠壁,从而改善腹胀。
经络导平疗法是通过经络导平仪将超高电压、低频率的单向大功率脉冲电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穴,并通过选用十二种平衡疗法,强制疏通、激导、平衡病变经络,是对多种疑难病症的一种无针无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故临床应用较多。但经络导平穴位刺激治疗无创通气所致腹胀尚未见报道。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经气所汇为合),为临床常用之要穴,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者,与胃肠功能关系密切。临床研究表明电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肠运动有明显的良性双向调理作用[14]。故本研究主穴选取足三里、中脘、脾、胃。配穴选取气海、关元。气海为任脉腧穴,引气归元,益气调滞,使经脉得通;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节冲任、开关通窍、温阳利水。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佳,大黄穴位贴敷优于经络导平穴位刺激。单用经络导平穴位刺激治疗腹胀效果较差,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依从性、耐受情况,以及患者脂肪程度不同有关。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未来需探寻合适的频次及合适的改良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1〕何建茹,徐颖珊,陈子清,等.中药药熨改善COPD合并呼衰病人腹部胀满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4):1203-1204.
〔2〕吴顺琴,周艳萍.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69-370.
〔3〕周岩,赵永辰,白杰.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预防作用和腹内压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6):2441-2442.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5〕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6:167-168.
〔6〕张志丽.外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2):69-71.
〔7〕魏方义.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腹胀的临床观察及处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301-301.
〔8〕杨亚婷,魏道琳.AECOPD患者无创机械通气腹胀并发症的防治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7(24):2235-2237.
〔9〕刘晓峰,李美丽.穴位贴敷与按摩对腹部非肠道术后腹胀的效果[J].光明中医,2016,31(13):1930-1932.
〔10〕王紫英,刘巧凤.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胃肠道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59-160.
〔11〕潘美飞.小茴香外敷神阙穴在有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护理效果[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3):80-81.
〔12〕黄惠格,潘讳,邱秀凤.芒硝外敷神阙穴缓解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护理观察[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6):50-51.
〔13〕袁正强,陈微微,张历,等.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8-9.
〔14〕陈艳,刘诗.电针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7:70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