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重力的太空生活
2018-07-05闻新刘少航孙立新吴思凡
文/闻新 刘少航 图/孙立新 吴思凡
观宇宙之浩瀚,方知人类之渺小。无限宇宙,无限奥妙,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中国古人曾提出“盖天说”和“浑天说”,汉代学者张衡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飞向宇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今天人类终于研制出了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天”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太空的环境的特殊性,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终究和在地面上有很大的差别。曾幻想,假如有一天地球没有了引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的飞翔。那么现实中没有重力的太空生活又是怎样的?
在太空能听见声音吗?
众所周知,声音的传播必须要通过介质。在外太空的真空环境中不存在介质,所以声音在太空中是无法传播的。对人类的耳朵而言,宇宙是无声的。那是不是说航天员在太空中听不见任何声音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航天员的宇宙旅程并不是安静的听觉经历。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太空舱内,而太空舱内并不是真空环境,所以在太空舱内可以听见同伴发出声音。当航天员穿着厚厚的航天服,进入舱外的真空环境时,这时候就只能听见航天服内的声音了。此时,航天员与同伴交流就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失重“后遗症”
太空失重,容易造成航天员肌肉萎缩,当他们回到地面后,经常是步履蹒跚。现如今,从太空回到地球对人类来说,要比去太空旅行更困难。在太空中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航天员会因为缺乏重力而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这是航天员们几乎不可能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航天员们的健康。一位加拿大航天员说道:“在我从太空回来的一个星期之内,都没能力通过酒精测试,因为走路摇摇晃晃的就像喝醉了一样。我足足花了四个月才做到正常的跑步,感觉笨的就像一个穿戏服的小丑。”
重新适应重力
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失重会激活人体的相应功能来适应新环境,进入太空后,人体的重力平衡首先发生变化,航天员体内血液重新分配,体液丢失较多,血容量减少,心血管调节能力下降。当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必须重新适应地球重力。从地面到失重环境需要时间适应,适应了失重环境再次返回地面,当然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而且在太空待的时间越长,需要重新适应重力的时间也就越长。航天员们返回地球后,仍然感觉自己是漂浮着的,这其实是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地面的重力环境。
新航天员的问题
一个新的航天员,要学会在空间站里自由行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像把一头大象,放进瓷器店里,稍不留神瓷器店就会被搞得乱七八糟。每个航天员开始适应太空失重环境时都是“笨手笨脚”。一位退休的美国航天员清楚的记着他进入太空的第一感受:“身体平衡感知系统觉得我的身体颠倒了,但是我的眼睛却告诉我,我是直立着的。两个系统同时向大脑发送互相矛盾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在进入太空初期会觉得恶心难受。”这种因失重而导致的身体不适,没有药物可治。航天员只能忍受几天让身体逐渐适应
从太空看世界
航天员在太空中绕着地球转的时候,我们熟悉的风景在他们眼中是另一番模样。他们看到的地球,不是一条条的国界线或者一个个独立的国家组成的球体,而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的圆球。通过太空旅行,不仅会把视角带到更高的高度,而且会看到不曾见到的风景。这样的体验虽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却美妙无比。曾两次乘坐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描述了他在太空观察恒星的感受:“有点像从游泳池底部看着太阳,而不是看着游泳池上方的太阳。在这水面之上,所有的星星,它们是不会闪烁的完美光点。”
令人讨厌的“感冒”
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不仅空间狭小、长期与外界隔离,而且还要承受高强度、大压力的任务载荷。在这种状态下,免疫功能会下降,一旦感冒,后果会很严重。由于没有重力作用,鼻腔很难排出粘液。尽管经常去清理鼻腔里的粘液,但耳朵和鼻子仍然会堵塞。“阿波罗7号”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感冒”彻底“激怒”了三位航天员。因为他们随身携带的纸巾完全不够用,并且很有可能因为擤鼻涕而刺破他们的耳膜。小小的一个感冒,却令航天员如此痛苦不堪,着实令人讨厌。
枯燥的太空旅行
近日,美国一名女航天员讲述了太空生活的真实体验,她称“生活在太空的52天”为一场“枯燥乏味的”的旅行。她说“在失重环境下,吃饭睡觉这些小事都会变得十分繁琐。航天员可吃的东西少之又少,只能依靠加热速食维持生活。不同于地面,在太空生活没有新鲜水果、不能洗澡,不能与朋友、妻子和孩子联系等等。一段时间后,进入太空的浪漫就会被磨掉。如果你在那里呆上一两个星期,也许你会感觉太空生活很有趣。但如果在那里呆两个月,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日复一日枯燥的生活,会让人情绪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