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策探究

2018-07-04张耀宏

中国信息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设备培训

张耀宏

近年来,随着国家向农村教育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西北地区农村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总体结束了教育资源短缺的历史阶段,基本上解决了“上学难”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广大农民寄希望于教育改变其身份、地位的愿望日益强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西北地区农村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解决“上好学”问题的新阶段。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提高西北农村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育质量,解决“上好学”问题的突破口。

一、西北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农村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小校小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小校小班”成为西北农村教育的新特征,“一师一校”“一师几生”的教学点为数不少。

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260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6.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4.69%,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这仅是对常住人口的统计,如果再将流动人口考虑在内,目前甘肃省在城镇生活的人口已经超过在农村生活的人口。

据平凉市教育局统计,2016年平凉市共有农村小学809所, 占全市学校总数的56.85%,其中100人以下的学校631所, 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59.08%,全市农村小学全面进入“小校小班”时代。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但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依然薄弱

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有效平台。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平台为主体、省级平台为补充、市县创特色”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2015年,甘肃省中小学中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达84.1%,优质资源班班通比例达73.3%。2016年,为义务教育学校配备“班班通”设备5万余套,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6.85%。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学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学校比较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同时,校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距。一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设备不足,计算机配置低,兼容性差,很多偏远学校长期处于“有电脑没网络”的状况。据崆峒区教育局2017年统计,崆峒区部分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設施建设如表1(学区指该乡镇的所有学校,其余是城市学校)。

(三)信息设备使用率不高,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不足

一般的教学信息设备包括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此外,还需要配备中控系统、多媒体计算机、音响设备、显示设备、麦克风、网络信息口、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使用、管理和维护这些设备,要求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 这对教师和设备管理人员都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然而,由于许多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和使用这些设备,使这些设备利用率很低。在农村学校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实现常态化应用的学科主要是信息技术、语文、数学等学科,而其他学科的常态化应用相对较少。同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学科教师比例也较低,能够利用信息设备学习、制作教学资源的教师更是微乎其微。

(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偏低

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师的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动力不足。一些教师长期固守着“一间屋子一块板,一张桌前站一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开嘴说一天”的古老教学方式。虽然农村学校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但由于教师思想上不重视,收效甚微。

目前,在农村学校,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屈指可数,主要是一些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其中还不乏上世纪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由于年龄关系、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接受能力较差,几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更谈不上研究和提高信息化教学技术了。 同时,农村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是其他专业教师“转型”而来,这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对于新知识的更新却很难掌握,因而很多时候就是纸上谈兵,无力教给学生。这也使其他学科教师即使想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得不到手把手的专业指导,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普遍提高。

二、加快西北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加快西北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1.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前,在广大西北农村,因地理位置、学校条件、师资水平等的限制,农村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便捷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改变既有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使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将更加体现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二)精准投资,提高西北农村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西北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并不只是笼统地加大投入,而是要精准投资,提高投资效益。首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要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倾斜。要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有计划地改善农村学校信息化条件。主要包括学校宽带网络接入、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教师和学生用终端设施等硬件建设,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建设。其次,为防止设备只买不用的现象,各地财政要设立专项经费,确保学校信息化设施日常的运转和维护。 再次,严把农村教育信息化设备质量关,使这些设备经久耐用。由于农村学校地处偏僻,设备维修困难,则更需要保证设备的质量,要确保这些设备有良好的售后服务。

(三)强化系统培训,提升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素养

1.制定系统全面的教师培训内容。目前,在教师培训中,师德师风、新课标、新教材、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等内容较多。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则比较少。为此,教师的培训内容需要更加丰富和全面。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知识,信息化教学知识,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知识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师培训形式。首先,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它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其次,开展网络课程的远程培训。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农村教师也越来越青睐于网络沟通。远程培训,因为其异地培训成本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受到农村教师的普遍欢迎。第三,开展外出培训。让教师通过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宽农村教师的视野,促进农村教师的相互交流。第四,激励和引导城市学校和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到西北农村学校支教,手把手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要严格培训证书的颁发。培训证书的颁发,不能是“只要参与,就人人有份”,而是要为在培训过程中确实有所收获的教师才颁发证书,这样培训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3.定期测评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專业素养。制定动态的测评标准,每学年对农村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专业素养水平进行评价。奖励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这不仅能激励获奖者本人更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还会激励其他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信息化专业素养,形成“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只有学校专心于应用,教师、学生主动参与应用,教育信息化价值与作用才能够得以体现,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得以保障。为此,要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在于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参与该活动的教师越来越多,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原汁原味的优秀教学案例。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培育和推广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将其作为支持和帮助西北农村教师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要积极开展系统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探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设备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调试新设备
会议·培训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