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8-07-04游永翠
游永翠
中学尤其是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在当前形势下,由于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很多疑难杂症。搞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一、新形势下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刻板单一。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深知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仅仅局限于书本之内的考试内容,往往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厌学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灌输理论和规范,而忽视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驗,上课过程中只是空洞地讲大道理,却不说身边平凡而具有德育意义的小事情,进而放大了学生和道德间的距离。
2,网络不良风气对中学生“三观”的严重冲击。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的途径和信息的来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但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部分对信息辨别能力不强的中学生难免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毒害。
3,学校和家庭缺乏沟通配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时常发现有些家长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都不来学校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沟通和配合严重不够,难以建立全方位和一致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二、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绩量化到日常的言行举止和课外表现中,将量化成绩计入选拔考试成绩和升学成绩中,并贯穿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学校应改变片面评价学生的方式,应当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实践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评估,且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结合形式。
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老师要放下身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融入到学生中,在课堂上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通过启发交流、参与互动、研究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中碰到理论与现实有出入的地方,必须直面问题,不畏辩论。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改变授课方式,提高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健康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学习服务,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从而达到将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消极作用降到最低化的目的。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方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他自身所处的整个外部环境联系密切,而家庭因素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老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采取家访、书信、电话交流、家长会等方式,给家长灌输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导家长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协助学校进行管理。
(作者单位:常德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