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红色文化自信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8-07-04刘洋
刘洋
【摘 要】革命文化,又称红色文化,是20世纪以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文化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革命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价值性,作为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革命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在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坚定红色文化自信,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必须要突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56-02
革命文化,又称“红色文化”,是指20世纪以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集中展现了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党爱军等优良传统,是20世纪中国文化最耀眼的文化景观和最强劲的文化形态之一。中共十九大已胜利闭幕,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革命文化”,并将其新写入党章。今恰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90周年,笔者就坚定红色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以下体会。
一、革命文化的特征
(一)革命文化的先进性
革命文化一直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红色精神一直就是鼓舞、激励各个阶层支持革命、投身革命、献身革命的精神要素,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具有革命精神、奉献意识的先进分子,影响和重塑了几代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成为每个时代重要的文化创造,催生了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二)革命文化的时代性
新文化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和旗帜,展现着时代跳动的脉搏,号召着群众为着最新的社会理想鼓与呼。革命文化亦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内涵和功能也与时俱进,犹如一盏耀眼旗帜,成为了激发民族主义情感,培养人民群众民主精神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更是融入到当今的文化理念中,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三)革命文化的价值性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各个时期所形成的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力量体现了革命文化对社会各阶层理想信念、道德境界的影响和重塑,犹如巨大的磁场,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先进分子、普通大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倾情付出,成为中国革命史中一座座的精神丰碑。
二、革命文化的价值体现
革命文化,本身就渗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对文化自信的彰显,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同理想的弘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必胜的坚定信念,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一)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成果
革命文化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同时赋予了革命文化科学、开放、进步的品质。一方面,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及时、全面、深刻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时代化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另一方面,革命文化的文化资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载体。近年来,红色资源的影视化非常普遍,涌现了很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井冈山》等红色电影电视剧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展现了革命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了主旋律,对于帮助群众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有极大的帮助。
(二)革命文化是构建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然而,越是接近这一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国际的敌对势力越是会千方百计的消解我们的文化,瓦解我们的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中第七个章节专门论述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起,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三个源泉,革命文化蕴涵的政治信念、价值取向、精神实质,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源泉。
(三)革命文化有利于堅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周恩来说:“人应该是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得盲目”。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共同理想,是建党90多年来中国社会理想的最高境界。井冈山精神产生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在艰苦的环境中,很多小红军在战斗中,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苦的环境中乐观的吃着红米饭、南瓜汤,依旧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小井红军烈士墓里埋葬着一百多名烈士,大部分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令人唏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革命者与天斗、与敌斗、战胜困难、打败强敌?就是源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必胜的精神。深入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革命文化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有裨益
首先,革命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因子,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思想作风不断融入到民族精神当中,使得革命文化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其次,红色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每个时代都会孕育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主题下凝聚升华产生了两弹一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精神继续传承发展,涌现了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革命的理想和精神对于推动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更是要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将其转化为伟大的精神动力,使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发挥革命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导向作用。
三、弘扬革命文化,使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革命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部分,多个层面,在宏观上要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全面渗透。
(一)融入社会教育
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都离不开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社会教育对于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具有渗透性和自然性等特点,必须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公益性的红色文化宣传;要坚持党对宣传、文艺、出版等舆论阵地的领导权,增强舆论阵地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相关宣传部门要自上而下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全面构筑、全面推进,为红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
(二)融入家庭教育
古人说:“苟家人之正,则天下之无邪”“家之正则国之定”,家庭是构筑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教育也是国民素质养成的起点,具有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一些家庭仅仅重视对孩子智育的培养,却忽视子女的道德规范、习惯培育和个性养成,导致学校面对青少年的教育缺陷,不得不承担一些家庭本该承担的责任。父母要摒弃“重智轻德”的倾向,重视子女的全面教育,善用革命文化的豐富素材,从红色故事中寻找感动孩子的源泉,教育孩子理解革命年代的时代背景,引起他们内心的价值共鸣;要引导子女从革命文化中学会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要义,帮助他们养成顽强拼搏、自信自强的品质,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融入学校教育
学校在确立一个人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尽管经过多次修改,但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一直是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今后,要更加凸显学校教育中革命文化的地位,巩固这一主阵地。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切实实的把革命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二是要改变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形式和考核方式,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感悟,用平等的对话来引导、孕育人文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和感染。三是精心组织规划,将革命教育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游历红色基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厚重感、责任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锤炼意志品质,全面提高素质。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革命文化作为一抹鲜红,更是最明亮的色彩,最嘹亮的声音。它鼓舞中华民族走过苦难,也必将激励人民走向辉煌。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必须要突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 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陈新,曾耀荣.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 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1,(2).
[3]习近平.纪念孙中山同志诞辰150周年大会讲话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111/c1001-28853750.html.
[4]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 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张全景.大力弘扬红色文化[EB/OL].http://www.vccoo.com/v/69a1a4.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