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柑橘黑点病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2018-07-04蒋飞吴丹丹张喜喜毛家南

浙江柑橘 2018年2期
关键词:橘园果面黑点

蒋飞 吴丹丹 张喜喜 毛家南

(上海市柑橘研究所201913)

上海地区是适合柑橘栽培的最北缘地区,主要集中在崇明三岛,占全市种植面积的80%以上,南汇、奉贤、金山和青浦等区县也有一定面积的种植。2012年,上海市柑橘投产总面积达到7000hm2,总产量21.3万吨,总产值达到2.5亿元。近年来,柑橘黑点病(melanose,也称砂皮病)在上海地区为害严重,成为影响柑橘果品质量和商品价值的最重要病害。为了解上海市柑橘黑点病发生规律,为黑点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于2013~2014年进行了病害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基地

试验地位于上海前卫柑橘公司,目前有533.3hm2橘园,连片种植。基地所栽品种为宫川温州蜜柑,株行距为3m×3.5 m,露地栽培,树龄为26~28年,树势较衰弱。基地内田间管理较粗放,病枯枝较多,有杂草,沟系基本通畅,柑橘黑点病已经发生流行多年。

1.2 调查果实套袋对柑橘黑点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在基地内选取 9棵树,全年不喷杀菌剂,观察时间为6月1日至8月30日。于6月5日橘树完全谢花后开始进行套袋,套袋选用不透明杀菌纸袋,每棵树选取100个果实,共900个果实进行套袋。每隔10 d套上100个果子,此为一个样本,过10 d再解开袋子观察果面发病情况。在每个样本中选取20个果实进行定点观察,自谢花后,即6月1日起,每隔5 d观察一次,记录病情指数,掌握黑点病菌侵染果实的高峰期,观察至 8月底。

统计全年的气象资料,明确雨水、温湿度与黑点病发生的关系。

1.3 调查上海产区非套袋果实黑点病的发生规律

在上海前卫柑橘公司基地中,选取10棵典型发病的橘树作为系统观察对象,全年不喷施防病剂,利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每棵树选取 2个果实,一共选取20个果实,挂牌标记,定点观察果实黑点病的发生情况。自谢花后,即6月1日起,每隔 5 d观察一次,用手持式10倍放大镜观察果面黑点病的发生程度,直至 8月底果实转色时结束观察。

黑点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果面无黑点;1级,黑点面积占果面10%以下;2级,黑点面积占果面10%~20%;3级,黑点面积占果面20%~30%;4级,黑点面积占果面30%~40%;5级,黑点面积占果面40%以上。

2 结果分析

2.1 气象资料

2013年和2014年 6~9月的旬雨量见表1。2013年梅雨期为6月7日至 6月30日,期间雨日12 d,雨量143.9 mm;2014年梅雨期为6月20日至7月7日,期间雨日12 d,雨量150.6mm。两年梅雨期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而梅雨间总的雨日雨量并无较大差异,2014年的梅雨期比2013年推迟13 d,持续时间少 5 d。

表1 前卫柑橘公司气象哨雨量记录(2013~2014年)

2.2 果实套袋对柑橘黑点病的发生影响规律

果实套袋观察过程中发现 6月5日套袋的果实全部掉落,6月15日套袋的果实掉落2/ 3,剩余果实发病严重,发病等级均在 5级以上,病情指数为100%。考虑柑橘果实有两次生理落果期,谢花后挂的果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中将掉落大半。此次试验中,在刚谢花幼果直径只有 1~2cm时套袋观察效果不理想,此时幼果和果柄娇嫩,而柑橘果柄又仅有短短 1cm左右,套袋上的铅丝扎紧时将对幼果和果柄将造成较大伤害,导致落果。套袋时,由于呼吸作用,袋内湿度较高,果皮更易发病,因此在柑橘生理落果结束之前所观察到的均为发病等级为5级的落果,无法持续观察。在6月25日之后套袋观察的均可持续观察至 9月份。

套袋观察结果(表2)表明,柑橘果实发病高峰为6月15日至 7月15日,此期间套袋10 d后再解开观察时,病情指数超过50%,7月25日之后套袋的病情指数较低,不到40%,直至8月25日之后套袋的病情指数无明显变化。因此可认为,柑橘果实的发病期自6月5日至 8月25日,其中, 6月15日至 7月15日为发病高峰。

表2 套袋定点观察柑橘黑点病在果实上的发生情况(2014年)

2.3 定点观察非套袋果实黑点病的发生规律

经过连续 2年的观察(图1),发现柑橘果实自6月10日起开始发病,至 8月25日后病情即稳定不再增殖,而 6月10日~7月20日为病情迅速增长期,此期间的病情指数2013年由3%迅速增加到63%,2014年由2%迅速增加到76%,由此可以认为柑橘果实病黑点病的主要发生期为 6月10日至 8月25日,其中,6月10日~7月15日为发病高峰。两种观察方法表现出的结果较为一致。仅侵染高峰的初始时间有少许差别,因为可认为柑橘果实黑点病的发生期自6月10日~8月25日,其中,6月10日~7月15日为发病高峰。

图1 柑橘树黑点病在果实上的发生情况

将两年的定点观察结果结合当年的旬气象资料(表1),病害侵染高峰期的降雨情况决定了当年病害总体发生程度,而侵染高峰期每个阶段的降雨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当时的黑点病发生速度。2013年 6月中旬~7月中旬雨量127.5mm,雨日11 d;2014年同期雨量为284.9mm,雨日19 d,降雨量和雨日是2013年的两倍。当果实转色停止观察时,即 8月30日定点观察病情指数2013年为69%,2014年为92%,和降雨呈正相关。又如2013年 6月上中旬雨量80mm,6月20日观测病情指数为25%;2014年同期雨量40.9mm,病情指数为10%,此时2013年的病情指数高于2014年。2013年 7月上旬雨量 0mm,7月20日观测病情指数为65%;2014年同期雨量130.6 mm,病情指数为84%,雨水增多导致2014年的病情指数迅速上升,超过了2013年。

3 结论

经过两种方法的定点观察结果均表明6月上旬至 8月下旬是柑橘黑点病持续发生的时期,其中6月中旬至 7月中旬这段时间为柑橘黑点病发生的高峰期。柑橘黑点病在果面上的发生高峰与柑橘果实的发育程度保持一致,即与柑橘物候期相关,每年均在幼果至膨大期间病情指数迅速上升,在果实停止膨大至转色时不再有明显增加,与果实抗病能力呈反关系。病害发生高峰期的降雨情况决定了当年病害总体发生程度,而发生高峰期每个阶段的降雨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当时的黑点病发生速度。雨水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反之亦然,因此在降雨多的年份,更需要加大防病力度。

柑橘黑点病的发生程度受橘园环境影响较大,树势衰弱、田间病枯枝较多、沟系不畅通、杂草丛生的粗放橘园果实感病率明显高于树势强健、田间整洁、沟系畅通的橘园。粗放管理的橘园,若不使用化学防病剂,则在雨水较多的年份果实几乎全部感病,在雨水较少的年份果实大部分感病。而精细管理的橘园即使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学防病剂,在雨水较多的年份果实发病率不高于50%,在雨水较少的年份果实发病率更低,因此若想从源头控制柑橘黑点病,应该从管理橘园和培养树势两方面着手,化学防治应在果实发病前进行。

猜你喜欢

橘园果面黑点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茄子四种『黑点子』病巧防治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怒江:峡谷深处的“智慧橘园”
柑橘产业工人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救命的黑点
果蔬上长了黑点还能吃吗
丰收的橘园
套袋加重柠檬虫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