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之灯照亮十八洞村脱贫之路
2018-07-04王丽容
◎ 王丽容
相信每一个看过《十八洞村》电影的人,对主人公杨英俊抬头看天的镜头记忆深刻。他脚下的土地,身边的群山,测绘人也走过、量过。
作为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指示首站地的十八洞村,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在村民脱贫的路上,有测绘人举着灯——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照亮他们前行。
十八洞村位于素有革命老区县——花垣县“南大门”之称的双龙镇西南部,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7 00米,人均耕地面积约0.87亩。辖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30户939人,是一个纯苗族村。2014年全村贫困户136户53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6.8%,劳动力34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约170人。
2014年,十八洞村有9户46人脱贫,2015年52户223人脱贫,2016年75户264人脱贫。591亩耕地发生转移变化,其中水田、旱地向烤烟种植转移218亩,向桃树、冬桃种植转移50亩,向辣木种植转移150亩,向生态停车场转移92亩;水田向野生蔬菜种植转移41亩,向猕猴桃种植转移40亩。土地使用趋于合理,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岗位283个。
这些精准的数据是测绘人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获取的。
地理国情监测照亮前行路
“精准脱贫,首先要精准摸底。精准摸底,测绘地理信息才是真正的钥匙。”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响应总书记的指示,发挥国土资源管理和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优势,积极实施系列扶贫措施,开展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助力十八洞村脱贫致富。
项目由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承担,基于地理国情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外业调绘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年度变更数据、扶贫专题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监测、帮扶产业监测、旅游扶贫监测、精准扶贫成效评价等工作,研发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地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了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地理国情监测综合分析报告及系列专题图件,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具有总书记说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意义。
接手该项目后,以张柯为组长的省第二测绘院团队多次赴实地调研,开展外业调绘工作,绘制十八洞村高精度地形图,为十八洞村乡村旅游规划与农业项目落地提供了精准图件。调查员驻村开展工作,与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队员同吃同住,共同入户开展工作,获取了最翔实的扶贫专题数据和贫困户信息数据。扶贫专题数据以点、线、面的形式获取了交通、电网、饮水管道、公共服务设施、扶贫产业、旅游服务设施等6大类数据;贫困户信息数据全面掌握了全村136户贫困户房屋地理位置分布、贫困户贫困属性、贫困户房屋内外的照片等数据。
缺地是十八洞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该项目编制了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为“跳出十八洞村发展十八洞村产业”的扶贫思路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距离村里30公里的道二乡,是大山中难得的一块平地。十八洞村在道二乡农业园区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产业基地,采用“公司(苗汉子)+合作社+农户”形式,苗汉子公司出资306万元占51%股份,十八洞村集体和村民出资294万元占49%股份,组建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每年为十八洞村农户人均增加约5000元收入。
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的变化能让农民的命运发生改变。该项目监测到十八洞村实施精准扶贫后发生的变化。十八洞村是典型的山地多耕地少的村寨,林地面积11093亩,耕地面积合计为817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地217亩,耕地资源质量较差,地块小且分布不集中,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2014年以前,十八洞村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水稻、玉米种植业为主,种植结构单一,第二、三产业占比较低,土地经济效益低下,村民收入来源单一,贫困程度较深,土地资源亟待整合与规划。精准扶贫后,十八洞村土地利用类型已经部分变化,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十八洞村东北部及夯街大峡谷部分地区。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作物种植由以玉米、水稻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猕猴桃、黄桃、桑树、冬桃、辣木等经济作物转变,部分旱地、水田转变为生态停车场、养殖场,土地资源使用价值已初步显现,规划用地日趋合理。
助推扶贫产业开花结果
2016年底,已经见效的扶贫产业包括花卉、蔬菜、稻田、桃树、油茶、稻田鱼、黄牛、山羊、乳猪等种植、养殖产业。富硒稻、彩色水稻按照每斤3~3.5元回收,产生经济效益,桃树管理专项扶贫款已发放到帮扶贫困户手中。养殖业以大户和散户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扶持农户发展黄牛、山羊养殖,德农牧业完成牛场公路和牛舍设施建设工程,已养牛120头并产仔30余头。杨秀富山羊养殖场入栏山羊120头左右,黄马崖山羊养殖场入栏200头左右,十八洞村木兰乳猪养殖场入栏300头左右。各大养殖场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每年十八洞腊肉、生肉的输出带来丰厚收益,助推农户脱贫致富。十八洞村发展了苗绣产业,飞虫寨成立苗民专业合作社,先后组织53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创业,开发苗绣织锦为主的民族工艺品,建立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展销苗绣工艺品,通过旅游及电商平台把产品推向市场;以村艺术团为平台,传承苗歌、苗鼓、上刀梯等苗族风俗文化特技,发扬苗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消费。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提供的信息不仅为十八洞村人脱贫提供支撑,村民们怎么脱贫,一年收入多少,这些情况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都一清二楚。
项目组开发的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地理信息系统仍在发挥作用。十八洞村贫困户信息数据库中,每位贫困户有专门的档案,每户有精准定位,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家庭田块、房屋照片都可以实现即时编辑和修改,可以动态跟踪监测。能随时随地调出贫困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参与帮扶产业项目、受益情况等指标数据,可以根据农户最新动态调整分户施策措施和具体方针,对脱贫后容易返贫的农户进行重点提示。
测绘地理信息为十八洞村村民照亮了脱贫之路。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庄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