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应从学生的需要开始

2018-07-03王凤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挖掘预习对比

王凤云

[摘 要]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要从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始。首先是通过对比来让文本解读有热度,其次是通过预习让文本解读有温度,再次是通过挖掘让文本解读有深度,这样才能让文本解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对比;预习;挖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80-01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他们语文素养的发展。但是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学生解读文本往往是在教师的预设之内,是围绕着教师的思维转的,学生在内心是否产生了文本解读的需要,教师也无从了解。这样的文本解读,学生往往是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它没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让文本解读呈现高耗低效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让文本解读高效进行,就要让文本解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让学生能够迫切想投入文本解读之中。下面笔者就结合《谈礼貌》这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让文本解读成为学生需要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对比:让文本解读有热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呢?在教学《谈礼貌》这一课时,我把课文修改了一下,然后让学生将两篇文章内容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了热度。

当学生学完第5自然段之后,我就顺着课文内容谈道:“看来,学会礼貌待人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前提,这个我们也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经常体会到礼貌待人的好处。但是课文为什么还要用三个事例来谈呢?如果把这三个事例给去掉,大家讀一读,看看好不好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缩减过的《谈礼貌(二)》读一读,思考一下《谈礼貌(二)》把礼貌待人说明白了吗?这样写好不好呢?”然后我让学生将课文与修改过的《谈礼貌(二)》进行阅读对比。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激起学生解读文本的需要。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文主要是把道理给说清楚了,而学生通过比较就发现把2、3、4自然段给去掉行或者不行。学生在交流时,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可以的,因为平时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要礼貌待人;另一种说是不可以的,因为那是单一的说教,没有例子来证明,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是他们解读文本的前提,而通过对比,学生就可以产生意见上的分歧,思想上的碰撞。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带入文本解读之中来,才能让文本解读有热度。

二、预习:让文本解读有温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首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便能够吸引学生投入到文本解读之中。但是这种情境的创设,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事情,是教师基于自己对文本的把握与对学生的了解而营造的,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时候教师并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去洞察他们的思想,所以创设出来的情境在很多时候都没有温度,让学生感觉不到来自情境的动力。有时候,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学生在生活中却寻找不到,这样就更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了。所以,让学生先自主预习,那么学生通过预习就会对文本产生情感,在文本解读时就会产生温度,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礼貌待人的看法。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已经了解了礼貌待人的表象,所以在交流时,就会热情高涨。在解读文本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种真实的感觉,我利用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研读。让学生进行交流,想一想,说一说自己身边有礼貌的人与事。这样,就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情境联系起来,我们的教学才有温度。

三、挖掘:让文本解读有深度

目前,对于解读文本,许多课堂都存在着表面现象,看起来热闹的课堂,其实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肤浅的,这就是我们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没有对文本进行挖掘造成的。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一篇课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一个道理的。因此,基于这一点,我对教学进行了预设:1.以周总理的事例来探究一下所列举的事例与礼貌待人之间的关系。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女青年、岳飞的事例与礼貌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所列举的事例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有平民百姓,又要有伟大人物,既要有古代人,又要有现代人,从而让学生明白,文明礼貌是我们传统美德,从古到今,讲礼貌的人都会被人尊敬的。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就可以让我们的文本解读更具有深度。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在我们的深度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升华。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挖掘预习对比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