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形法在竞赛、自主招生、高考中的应用*
2018-07-03
●
(学军中学,浙江 杭州 310012)
2018年浙江省数学竞赛刚落下帷幕就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大多数人都认为此次的试题比较容易,甚至比2017年的还要容易些.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竞赛的阅卷工作,在结算总分的过程中,高分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此次试题的难度不大.在这15个试题中,笔者对第10题情有独钟.
图1
解因为3组对棱都相等,所以考虑将四面体放入到长方体中(如图1).假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x,y,z,则
由于四面体的外接球即为长方体的外接球,因此外接球的半径为
考后笔者询问了几个学生,想法也如出一辙,都将四面体放入了长方体.此解法用的是补形思想,即把四面体补成一个长方体.“补”和“割”都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本文主要介绍补形思想在竞赛、自主招生以及高考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1 补形法在竞赛中的应用
例2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ADB=∠CDB=∠ADC=60°,AD=BD=3,CD=2,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半径是______.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第6题)
图2
解得
故外接圆半径为
这两个竞赛试题的共同点是通过适当的补形,将四面体放入长方体中,然后再加以解决.长方体,这个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到并非常熟悉的几何体,在高中阶段的立体几何中继续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求正四面体(或一些特殊四面体)的体积、外接球半径时,我们都可以把该四面体放入长方体中来解决.那么哪些几何体能放入到长方体中呢?首先正四面体显然可以放入长方体中,那么任意一个3组对棱两两相等的四面体能否放入到长方体中呢?
图3
结论13组对棱分别相等的四面体能放入长方体.
证明若四面体ABDE能放入一个长、宽、高分别是a,b,c的长方体中,则放入后的位置如图3所示.不妨设AC=a,CE=b,CD=c,则
2c2=m2+n2-s2,
2b2=s2+n2-m2,
2a2=m2+s2-n2,
从而只需证明m2+n2>s2,即只需证明∠ADE是锐角.易知∠BED=∠ADE,∠BEA=∠DAE,于是
∠BED+ ∠DEA+∠BEA=π>2∠BED=2∠ADE,
故存在a,b,c满足条件,即结论1成立.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规则的四面体也可以放入到长方体当中,如有一个顶点处是“墙角”的四面体,还有4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等等.
在这些四面体中,有一些保留了长方体的部分特点,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们和长方体的关系,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也有一些几何体,即使保留了长方体的部分特点,但是它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不容易被看出;还有一些几何体,长方体的大部分特点都被割去,这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这才是命题者的命题思想和命题背景.笔者顺着此命题思路,给出了两个变式.
图4
变式2在正四面体ABCD中,已知∠ADB=∠CDB=∠ADC=60°,AD=3,BD=1,CD=2,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半径是______.
点评在变式2中△ABC不是正三角形,传统的方法不能奏效,但是补形的思想仍然可以使用.
相比例1和例2,这两个变式更能反映出补形思想的妙处.尽管这一类题目有一些难度,但是却受到了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青睐.
2 补形法在自主招生中的应用
图5 图6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图7
点评该试题中的几何体保留了长方体的部分特点,但是不容易发现,可一旦发现之后,问题就很简单.此题若采用传统的方法求解,则要耗费不少精力,另外还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但若考虑几何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则可以简化计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补形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除了竞赛和自主招生外,补形法在高考中也有着一定的地位,例如2014年全国数学高考卷Ⅰ理科第12题,试题中的四面体割去了正方体的大部分特点,只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若不利用正方体,要想象出几何体,会有一定的难度.
例4如图8,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
图8 图9
解由三视图可以判断,该几何体为四面体,且可以放入长方体中.设该四面体为A-BCD,则放入边长为4的立方体中的位置如图9所示.易知答案选B.
类似这样的补形思想,高考试题中还有很多,如:
例5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2017年全国数学高考新课标卷Ⅱ理科试题第10题)
图10
解对直三棱柱ABC-A1B1C1进行补形,补成一个直四棱柱ABCD-A1B1C1D1(如图10),易知答案选C.
例5是将三棱柱补成了一个平行六面体,再如例6将几何体补成了一个三棱锥,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例6如图11,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
1)求证:BF⊥平面ACFD;
2)求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7题)
图11 图12
1)证明延长AD,BE,CF交于一点R(如图12).易证△BCR是正三角形,且F为中点,从而BF⊥CR.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ACB=90°,所以BF⊥CA,故BF⊥平面ACFD.
其他可以用补形法解决的高考试题还有很多,如2014年安徽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0题、2017年全国数学高考新课标卷Ⅱ理科试题第19题.
4 感悟
补形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无论是在竞赛、自主招生还是在高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应有所提及.但是现实中,笔者发现很少有教师提到补形的思想,或者只在讲解类似的题目时,才会提及补形的思想.“割”和“补”是相对的两种手段,出题的时候用了“割”,做题的时候就用“补”,这就是补形.如果把补形后的几何体看作是“整体”,那么补形前的几何体就是“局部”,因此补形是一种站在“整体”的角度用俯视的眼光去解决“局部”问题的思想.
笔者认为能够用补形法来解决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3类:1)几何体较为规则的且计算不麻烦,如例4和例5.此类几何体,不用补形法也可以计算,用补形法会更直接.2)几何体较为规则,但是不容易计算,如例1和例6.此类几何体因外形较规则,会让学生忘了用补形,是3类情况中相对比较难的一类,也是需要强调的一类.3)几何体不规则,如例2和例3,想到补形比较自然.
在用补形法解决问题时,大致可分为两步: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整体”,即要找到被割之前的几何体,这应该是解答过程中最难的一点.有时候“整体”可以是长方体本身,也可以是那些可以放入到长方体中的特殊几何体,比如正四面体.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比如棱台的“整体”可以是棱锥,再如四棱锥的“整体”可以是三棱锥.若有多个“整体”可以选择时,只需要选择一个方便计算的“整体”就可以了.在还原“整体”时,本文前面所阐述的几种类型的几何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然后,将几何体放入到“整体”中,根据几何体和“整体”的关系,求出所要求的结果.
总之,要用好补形思想,就必须清楚特殊几何体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补形思想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