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动物福利保护往事
2018-07-02
吕 碧城是民国的一个奇女子,她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名女编辑,中国第一名女性撰稿人,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她还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的先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此之外,她还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动物保护主义者。
因佛教“不杀生”的教诫,动物保护在中国一直有很深的传统,但这种保护流于禁杀的绝对主义,对于饲养、运输乃至屠杀过程中的技术性保护,缺乏论述。吕碧城算是第一个与西方接轨,从更广阔的层面介入动物保護的中国人。
吕碧城第一篇论述现代动物保护理念的文章,是她1929年6月9日为上海筹建“沪北新宰牲厂”而致市卫生局的函件,当时她本人尚在瑞士。据上海《申报》在7月2日对此所做报道,吕碧城在函件中,将她在欧洲游历所见闻的动物保护理念与实践,做了阐释。她说,欧美各国因道德及文明起见,兴起保护动物运动,屠牲之事,一时不能废除,但创造了各种文明屠牲机器,以使禽兽受屠时失其知觉而无痛苦。这样做也更卫生并减省人力。
吕碧城说,这种文明杀生的方法,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只有犹太人坚持传统以刀斧屠杀牲畜的做法,舆论称其为“犹太屠法”。现在各国人士通过电影、演讲等方式到处宣传“犹太屠法”的野蛮残忍,这被认为是犹太民族的羞耻。
吕碧城的措辞并不严谨,动物保护在彼时的欧美,仍很难算是普遍民众参与的运动,坚持传统屠杀牲畜方式的当然也不只是犹太人。吕碧城还进一步表示,欧美近来最新的屠场建筑采用分隔法,若同时屠杀多数牲畜,须分隔执行,不得使它们互见对方流血的惨状。并称动物在恐怖痛苦时,体内发生一种毒质,人食其肉,对健康有害。
吕碧城的主张获得一个叫“清癯”的作者的回应,他在《志屠猪机器》一文中称,吕碧城给沪北新宰牲厂的函件为“霭然仁者之言”。他提到,猪肉是中国人重要的日常食品,因其价格较其他食物贵,可以获利,所以每到杀猪时,屠夫都由其爪间插入一个管子,打水入内。这导致猪受到极大的痛苦。
清癯说,纵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如能稍存善心,效仿吕碧城推崇的欧美动物福利,在屠杀时尽量减少其痛苦,未尝不是自修的一个途径。
吕碧城此后也通过函件,向国人讲述欧美保护动物的最新进展。当时,英议员马丁等人的提议,被修订成法律通过议院之后,已成立世界保护动物会。
中国佛学会听闻这个消息,欢欣鼓舞。说起来,素食护生之事,中国佛学行之甚早,只不过在组织宣传上差了些。所以中国佛学会当下决定,联络各慈善团体,在上海设立世界保护动物会的中国分会。
4年后,在社会活动家朱子桥的发起下,决定成立中国自己的保护动物会。虽然声明“本会仿照各国保护动物会之办法、阻止虐待或残杀各种动物为宗旨”,但设于上海闸北新民路的中国保护动物会,带有鲜明的佛教痕迹,乃至在发起的宣言中也有佛教因果理念的烙印:“鉴于人类虐杀动物,实为以强凌弱,有乖正义之事。我国古礼,有无故不杀之条;近代列邦,有禁止虐待之会。”
在朱子桥等人的设想中,中国保护动物会总部设于上海,其他各省还将设立分部,会员分团体、个人两种,凡赞成本会宗旨者均得入会为会员,经费则分会员常捐及特别捐两种。
这是中国动物保护的黄金年代,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保护动物的大音就明显稀落了。这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人命尚且不保,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就难以提上日程了。大概到了20世纪90年代,关于动物福利保护的声音,才再度在中国响起。
吕碧城表示,欧美近来最新的屠场建筑采用分隔法,若同时屠杀多数牲畜,须分隔执行,不得使它们互见对方流血的惨状。要知道动物在恐怖痛苦时,体内发生一种毒质,人食其肉,对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