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尔-76在阿富汗

2018-07-02宋心荣

兵器知识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运航空兵苏军

宋心荣

回顾上世纪苏联阿富汗战争中的苏军飞机,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作战飞机,对于运输机很少提及。其实,伊尔-76运输机从战争一开始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随后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中,伊尔-76运输机架起了从苏联本土通向阿富汗的“空中桥梁”,极大地补充了陆路运输的不足,使苏军得以继续战斗下去。在1989年苏军撤出阿富汗之后,伊尔-76运输机继续承担了向阿富汗运输军援的任务,直至苏联解体。本文将详述伊尔-76在阿富汗的征战历程。

入侵

1979年12月,在苏联领导人决定入侵阿富汗以后,苏联国防部立即开始了入侵的准备工作。12月13日,苏联国防部作战组成立。14日,作战组进驻铁尔梅兹,协助土耳其斯坦军区实施动员。与此同时,向阿富汗境内运送苏军士兵的先期行动也已开始。12月3日起,苏联军事运输航空兵的伊尔-76和安-22运输机开始向喀布尔、巴格拉姆等机场运送苏联士兵。为了保密,所有的起降都在夜间进行。12月10日、11日是空运的高峰,每晚有 10架以上的伊尔-76在喀布尔机场降落。这一阶段,在阿富汗上空执行任务的各型号伊尔-76中,伊尔-76M占到多数。这是因为伊尔-76M的运输能力很强,最多能载运140名士兵或128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或48吨货物。

经过半个多月的秘密准备,第40集团军的技术兵器、人员全部到位,入侵已经箭在弦上。1979年12月24日,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正式下达了出兵阿富汗的命令。為了加快占领速度,苏军采取部队行军加空运的方式两路并举。苏联军事运输航空兵在之前的一个月内已将包括伊尔-76、安-12、安-22在内的大量军用运输机从苏联各地转场到土耳其斯坦军区的机场。阿拉木图机场、塔什干机场和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马拉空军基地是此次空运的大本营。运输机将从这些机场起飞,把苏军空降兵运往喀布尔机场和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12月25日,苏军第108摩步师渡过阿姆河,攻入阿富汗境内。同时,伊尔-76、安-12和安-22运输机载运着第103空降师和第345独立伞降团的人员和兵器于当地时间15:00飞越苏阿边境,当地时间18:00开始在喀布尔机场着陆。到12月27日14:30,长达47小时的空运结束。苏联军事运输航空兵共完成342架次的飞行,其中伊尔-76飞行76架次,安-22飞行66架次,安-12飞行200架次,一共将7 700人、894件兵器和1 062吨各类物资运进了阿富汗。

这次空运密度极大,据当时在喀布尔机场的苏联顾问瓦伦丁上校回忆“每架伊尔-76之间降落间隔极短。飞机刚刚刹住,后舱门就打开了,伞兵从里面跳出来,还有1~3辆BMD伞兵战车和少辆火炮被快速推出来。整个过程飞机发动机都不熄火,一旦卸载完成就立刻关闭舱门,重新滑跑起飞,为下一架飞机空出跑道。”到1980年1月中旬,第40集团军主力基本都已进入阿富汗。

如此高强度的空运中,1架编号为CCCP-86036的伊尔-76M发生了悲剧。该机于12月25日下午从土库曼斯坦马拉空军基地起飞,载运近卫第350空降团的士兵前往阿富汗。1979年12月25日19:35, 该机在喀布尔郊外撞山爆炸,机上47人全部死亡。苏军1979年在阿富汗共有86名士兵死亡,86036号伊尔-76M坠机的损失就占到一多半。不过,伊尔-76在最短时间内将大量人员和技术兵器运进了阿富汗。在接下来长达9年的阿富汗战争中,伊尔-76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繁忙的任务

1980年冬天,入侵1年以后,伊尔-76再次频繁出现在阿富汗上空。冬季到来,大雪封山,跨越兴都库什山脉的几个关键隘口都无法通行,第40集团军的后勤无法保障。从装备到弹药到食物都急需供应,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物。因为战争破坏了阿富汗最重要的农业基础,结果是苏军入侵之后,阿富汗比以前更急需苏联的食物援助,苏军从阿富汗就地取食根本不可能。一切所需都得从苏联本土运来。陆路交通受阻,只好空运了。那年冬天,每天都有5~6架伊尔-76运输机从土库曼斯坦马拉空军基地飞往阿富汗。

当时,阿富汗的机场中,巴格拉姆、喀布尔、坎大哈、马扎里沙里夫、信丹德这几个机场最大,拥有3 500米长的混凝土跑道,而其中只有喀布尔、信丹德和坎大哈这3个机场完全符合伊尔-76的起降要求。昆都士、贾拉拉巴德这两个机场拥有1 500 ~1 800米长的柏油跑道,可以起降安-12、安-22运输机。阿萨达巴德、加德兹、拉什卡尔加、法扎巴德、赫拉特等省城机场只有几百米长的野战跑道,只有安-26运输机可以起降。因此,苏联军事运输航空兵先由伊尔-76把物资运到大机场,再由安-12、安-26继续向各地的小机场运输。为保证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苏联军事运输航空兵的机组有时也会冒险驾驶伊尔-76在更简陋的机场起降。

除了运送后勤物资,伊尔-76有时还将重型机械、卡车运往阿富汗,以加强第40集团军的运输能力。1981年起,由于阿富汗境内的抵抗运动规模越来越大,第40集团军作战更加频繁,物资需求量越来越大,伊尔-76向阿富汗大规模空运已成常态。空运架次的增加令空运的枢纽塔什干机场不堪重负,大量的伊尔-76起降严重干扰了塔什干机场的正常运转。于是,苏联人决定专门修建负责向阿富汗运输物资的机场,同时,在各个机场部署多支运输机分队,每个分队由6架伊尔-76组成,以胜任运输任务。1983年5月,费尔干纳机场建成。随后,苏军又在距阿富汗边境30千米左右的沙漠边缘地带修建了大量辅助机场,用于向阿富汗运输物资。

1983年后,由于苏联不考虑从阿富汗撤军,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加大了对阿富汗抵抗运动的援助。于是,阿富汗战场的作战规模继续扩大,物资需求也与日俱增。1983年,苏联只出动了1个装备伊尔-76的军事运输航空兵团——第196团,出动430架次,向阿富汗运送了3 496吨货物和16 238人次的士兵,而到1984年伊爾-76共出动534 架次,运送了4 690吨货物和11 589人次的士兵。

应当指出,在阿富汗执行任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军事运输航空兵第25团副团长多布罗夫斯基中校对此深有体会:6月的坎大哈炎热无比,飞机上还没有空调,在地面待命时,耳机直烫耳朵。中午的那几个小时,烈日高悬,机械师维修飞机都得戴手套,以防被烫伤。同时,很多阿富汗机场建于山间平地,导航设备又差,稍微一偏航就得复飞,而且由于山区阻隔,得绕4~5千米才能重新对准跑道。阿富汗战争后期,伊尔-76运输机还面临着“圣战者”手中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威胁,每次起降都要投放大量红外干扰弹。1984年起,西方国家开始向阿富汗“圣战者”提供便携式防空导弹,阿富汗上空苏军运输机受到的威胁显著提升。1984年10月27日,邦达连科机长驾驶的军事运输航空兵第128 团的伊尔-76M运输机在喀布尔西南20千米处被“圣战者”发射的“箭”2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了三号、四号引擎之间的机翼,引爆了飞机的右主油箱,整个右翼都被炸掉,飞机最终坠毁,机上5名机组人员全部死亡。

此次事件之后,伊留申设计局开始对伊尔-76运输机进行改进。伊尔-76M的后期生产型油箱内加装了惰性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惰性气体为油箱增压,避免油箱爆炸。同时,伊尔-76M也开始加装自卫系统,这些天线可以提供360度雷达告警。同时,伊尔-76M的起落架整流罩为红外干扰弹提供了空间,最多可携带96枚50毫米红外干扰弹。伊尔-76M导航员正前方玻璃窗之间加装了一个小型整流罩,以容纳电子对抗装置。经过这些改进,伊尔-76运输机的安全性大大提升,此后再也没有被击落过。不过,苏军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证伊尔-76的安全。

首先,苏联空军下令,在阿富汗上空飞行的运输机飞行高度不得低于7 600米,以避开便携式防空导弹。其次,对于飞机下降高度的动作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伊尔-76在距机场50千米处飞行高度才下降到6 700米,在距机场20千米处飞行高度才下降到6 400米,放下起落架,打开襟翼。在距机场1千米处,伊尔-76开始迅速下降。为规避导弹和防空火力,伊尔-76通过两个180度转弯来降低高度。第一个转弯坡度为30度,垂直方向下降速度为15米/秒。第二个转弯从4 300米高度开始进行,转弯完成之后,飞机将正对机场跑道。在第二个转弯结束之后,掩护的2架米-24武装直升机将伴飞在伊尔-76两侧。米-24距伊尔-76翼尖150~200米左右,整个编队的速度在300千米/时左右,下滑速度在25米/秒左右。米-24将伴随伊尔-76一同下滑。

高度下降到约1 500米后,掩护的米-24将向机场四周“圣战者”可能埋伏的地点发起第一轮攻击,用的一般是火箭弹和机炮。苏军此时已经掌握了“圣战者”使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规律,他们一般在机场附近的制高点上使用导弹攻击苏军飞机,因此只要打击这些制高点,就能干扰“圣战者”发射导弹。高度下降到900米以后,米-24双机发起第二轮攻击,一直掩护伊尔-76降到150米高度。之后,武装直升机改为平飞,在机场上空巡逻。直到伊尔-76安全着陆,米-24才会降落。这种掩护方法其实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考虑到“毒刺”的射程和阿富汗多山的地形,米-24对其的打击效果有限,更多是起到扰乱游击队部署的效果。不过,苏联空军精心设计的这一套下降高度的规避动作十分有效。虽然伊尔-76在着陆过程中经常遇到重机枪乃至高炮的射击,但很少被命中,更没有因此而坠毁。

此外,由于“毒刺”导弹夜战效果差,伊尔-76更多的时候在夜间起降,以保证自身安全。到阿富汗战争后期,由于夜间起降的巨大需求,阿富汗各大机场的灯光引导系统已经很完备了。

每天中午时分,运载新一批弹药的卡车已经来到了卡尔希机场。机组人员稍事休息就开始给飞机装载弹药,准备明天的飞行。整个机组齐上阵,和地勤人员一起把货物装上伊尔-76。随后,就要填充红外干扰弹和雷达干扰弹了。伊尔-76MD运输机装备的是APP-50干扰弹发射装置。APP-50装置可以同时填充3种类型的干扰弹。干扰弹可以1~4发齐射,也可以间隔发射。APP-50装置能装载24枚干扰弹,总重53~56.5千克。APP-50装置被安放在起落架整流罩内(也有的型号位于机身后部),一共4个,总共可容纳96枚干扰弹。为保安全,在阿富汗伊尔-76MD每次起降不管有无来袭防空导弹都放干扰弹,所以机组成员每天都得重新装满96枚干扰弹。

此外,高强度飞行任务对伊尔-76的磨损不小,这就需要卡尔希机场的地勤人员对伊尔-76进行维修。首先,要更换磨损的起落架轮胎。如果不及时更换,飞机着陆时就可能爆胎,1990年军事运输航空兵的1架伊尔-76MD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此外,还要给液压系统补充液压油,清洁飞机的空气过滤器。由于阿富汗扬尘很厉害,空气过滤器经常塞满灰尘无法使用,地勤人员不得不经常清理。

除了装备伊尔-76MD的军事运输航空兵第25团,在卡尔希机场还驻有两个团,一个是装备雅克-28R和苏-17M4R侦察机的侦察机团,还有一个是装备苏-24M的歼击轰炸航空兵团。 这两个团的官兵给军事运输航空兵第25团提供了不少帮助,帮他们修理飞机,清洗空气过滤器。

1990年2月4日,军事运输航空兵第25团在中亚历时1个月的任务结束了,飞回了梅利托波尔。休整一个月后的3月6日,军事运输航空兵第25团原班人马又飞回了中亚,继续执行空运任务,进驻的还是卡尔希机场。这时已经是春天了,机场附近绿草如茵。正午时分,机组成员热得只穿T恤,而太阳落山后又得穿回大衣。 因为中亚巨大的昼夜温差,每次起飞前都得预热发动机和液压系统,以防出现故障。

3月27日,注冊编号为CCCP-78781的伊尔-76MD运输机携带燃料和一些文职顾问前往喀布尔。在降落时,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飞机仰角过大,失速。随后飞机开始侧翻,坠毁在机场附近。包括机长提赫米罗在内的全部机组人员死亡。在机场上的军事运输航空兵第25团其他机组人员都目睹了这场悲剧。

有时候,军事运输航空兵第25团的伊尔-76MD会飞到马拉空军基地、塔什干机场等地装载“飞毛腿”导弹。然而,此时苏联经济已是江河日下,机场工作人员为保生计,难免对运往阿富汗的物资私下截留。从导弹的发动机喷嘴到贵重金属零件,都在他们的截留范围之内。不过,机组人员往往也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3月31日,军事运输航空兵第25团的伊尔-76MD回到了梅利托波尔,完成了又一个月的任务。

在苏联军事运输航空兵大力空运和从海拉屯到喀布尔,从图拉贡迪至赫拉特、信丹德的陆路运输的支援下,阿富汗政府军取得了不少战果。1990年4月,阿军已经有能力在帕格曼地区发起进攻了。阿政府军以阵亡51人的代价(对方损失400余人)攻占了帕格曼县中心,清除了“圣战者”威胁喀布尔的桥头堡。处于重重围困之中的霍斯特和贾拉拉巴德也坚守了下去。

“圣战者”也意识到了苏联的军援才是阿政府军坚持下去的本钱,千方百计攻击苏联运输机。1990年6月,注册编号为CCCP-86905的1架苏军运输机在喀布尔机场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命中,不过迫降成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放弃了对阿援助,伊尔-76也结束了在阿富汗的使命。

猜你喜欢

空运航空兵苏军
胜利日阅兵(历史老照片)
空运物流监控系统设计
空运锂电池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装置设计
边防总医院紧急救治粤北山区“空运”高龄患者
漫画轻兵器之十三
乌兹别克拆苏军纪念碑引俄不满
坦克挂拖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