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玛131井区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水平井优化设计研究

2018-07-02黄兴龙曾彦强徐尚鸿

特种油气藏 2018年3期
关键词:产油量采出程度井区

黄兴龙,徐 阳,曾彦强,徐尚鸿

(1.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 430100;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3.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0 引 言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发现大量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是未来新疆油区增储上产的重要油藏类型之一[1-8]。但是,该类油藏自然产能低、动用难度大、经济效益差,亟待探索新的开发方式开采这部分储量[9-14]。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技术在低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已开展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目前已进入逐步推广应用阶段[15-18]。但该项技术是否适用于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国内外均无成功经验,相关研究也鲜有报道[19-22]。以玛北油田玛131井区典型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实际地质特征为基础,利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等方法,对水平井井网、人工缝网、水平段长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形成该类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优化设计方法,有效地指导了该区油藏工程方案的编制,对同类油藏的有效动用和经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油藏概况

玛北油田玛131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玛湖凹陷北斜坡区,其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油层主要分布在T1b3和T1b21。地层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为3~6 °。玛131井区百口泉组主要发育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相沉积体系,砂体分布相对集中,为受构造控制、局部受岩性、物性变化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为正常温压系统的未饱和油藏。总含油面积为118.6 km2,石油地质储量为5 577.14×104t。T1b3油层孔隙度平均为9.58%,渗透率平均为0.96×10-3μm2;T1b21油层孔隙度平均为8.84%,渗透率平均为1.44×10-3μm2,为典型的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T1b3和T1b21油层物性相近,石油地质储量和含油面积相当,隔夹层分布稳定,分为2个层系开发。

试油、试采资料显示,玛13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具有以下开发特征:需压裂投产,压裂规模对产量影响较大;油井产量受储层厚度及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直井普遍低产,开发效果差;与同层周围水平井对比,水平井开发效果好,水平井具有产量高、递减慢、连续生产能力强等特点。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表明,该区宜采用多段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发方式。因此,水平井开发优化设计的重点是井排距、水平段长度以及人工缝网等参数。

2 水平井井网及水平段长度优化

2.1 井网形式优选

建立玛131井区水平井类五点井网和矩形井网水平井衰竭式开采的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类五点井网和矩形井网的开发效果基本一致,类五点井网15 a末累计产油2.175×104t,矩形井网15 a末累计产油2.170×104t,类五点井网布井略优(图1)。

图1不同井网形式日产油与累计产油量对比

2.2 合理井距论证

根据玛13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4口水平井压裂监测资料分析,裂缝半长为90~210 m,计算井距为208~328 m(表1)。考虑相似储层具有一定的渗流半径,因此,按照裂缝半长为井距半长的80%计算,水平井井距为260~410 m。

表1 玛13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压裂监测资料统计

根据钻采成本以及油价测算,当水平段长度为1 200~2 000 m时,其经济极限累计产量为2.3×104~2.8×104t。玛131井区百口泉组T1b3、T1b21油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9.6、12.2 m,当采收率为10%时,部署井距为350~400 m时可动用大部分储量(表2)。

表2 不同井距和水平段长度条件下经济极限产量与有效厚度下限关系

2.3 水平段长度优化

建立水平段长度分别为1 200、1 600、1 800、2 000 m的水平井衰竭式开采机理模型。设计井控范围为(1 300 m×400 m)至(2 100 m×400 m),压裂缝半长为150 m,压裂缝间距为80 m。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段长度越长,单井累计产油量越高,2 000 m水平段单井累计产油量最高,但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单井波及体积降低,单井累计产油量增幅变缓,采出程度降低(表3)。

从水平段长度与开采净收益的关系来看,水平井累计产油量及钻采成本均随水平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水平段长度大于1 800 m后,水平井开采净收益增加量出现负值(表4)。当水平段长度为1 600 m时,水平井净收益增加量最大。

表3 不同水平段长度水平井单井开发指标对比

表4 不同水平段长度时水平井单井开发指标及经济指标对比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玛13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油层展布特征,合理水平段长度为1 600 m左右。

3 水平井人工缝网优化设计

3.1 裂缝方向优化

分别建立裂缝与水平段平行、裂缝与水平段斜交、裂缝与水平段垂直3种情况下的水平井衰竭式开采机理模型(图2)。

图2不同裂缝方向下单井日产油量与累计产油量对比

由图2可以看出,当裂缝与水平段平行时,单井日产油量和累计产油量最低,生产效果最差;当裂缝与水平段垂直时,水平井稳产能力最强,在整个生产时间内,单井日产油量和累计产油量最高,生产效果最好。因此,水平段方向应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这样可以保证在压裂施工时,人工裂缝方向垂直于水平段方向。

3.2 裂缝间距优化

建立裂缝间距分别为40、80、120、160、240、320 m的水平井衰竭式开采机理模型(图3)。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为1 600 m,裂缝半长为160 m,裂缝导流能力为20μm2·cm。

图3 采出程度、平均单缝采出程度与裂缝间距的关系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裂缝间距的缩小(裂缝条数增加),阶段采出程度逐渐增加,同时缝间干扰增强。当裂缝间距小于80 m后,随着裂缝间距的减小,采出程度增幅逐渐减弱,单缝采出程度降低,同时将增加压裂施工的成本。因此,确定人工裂缝间距以80~100 m为宜。

3.3 裂缝导流能力优化

建立裂缝导流能力分别为4、8、12、16、20、40、80、160 μm2·cm的水平井衰竭式开采机理模型(图4)。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为1 600 m,裂缝间距为80 m,裂缝半长为160 m。

图4不同生产时间采出程度与裂缝导流能力的关系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加,阶段采出程度逐渐增加,导流能力到达某一极限值后,采出程度几乎不再增加,反映出基质对裂缝的极限供给能力。结合该井区储层物性条件,确定最优导流能力为40μm2·cm左右。

3.4 裂缝分布优化

分别建立全短缝、全长缝、内部裂缝长、外部裂缝长、外部裂缝更长的水平井衰竭式开采机理模型(图5)。各种情形下参数为:①全短缝时裂缝半长均为120 m;②全长缝时裂缝半长均为240 m;③内部裂缝长时,2、4内部裂缝半长为240 m,其他为120 m;④外部裂缝长时,1、5外部裂缝半长为240 m,其他为120 m;⑤外部裂缝更长时,1、5外部裂缝半长为280 m,2、4裂缝半长为80 m。

图5 不同压裂方案采出程度对比

由图5可以看出,全长缝整个生产时间内采出程度最高,外部裂缝长较内部裂缝长采出程度稍高。在总裂缝长度一定时,外部裂缝更长的采出程度最高。在进行压裂施工时,建议适当增大水平井两端的裂缝长度,以改善开发效果。

4 结 论

(1) 根据玛131井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特征,优化水平井井网、人工缝网、水平段长度等开发参数,形成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优化设计方法。

(2) 优化结果表明,该区宜采用类五点井网形式、裂缝穿透比为0.4、主要裂缝半长为140~160 m、合理井距为350~400 m、水平井合理水平段长度为1 600 m左右的参数开发。

(3) 人工缝网优化结果表明,人工裂缝方向应垂直于水平段方向,合理裂缝间距以80~100 m为宜,最优导流能力为40μm2·cm左右;在裂缝总长度一定时,采用两端裂缝长、中间裂缝短的不等长裂缝压裂时,采出程度相对较高。

[1] 于荣泽,卞亚南,周舒,等.大45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1):42-46.

[2] 窦宏恩,马世英.巴肯致密油藏开发对我国开发超低渗透油藏的启示[J].石油钻采工艺,2012,34(2):120-124.

[3] 胡书勇,雒继忠,周志平,等.超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效果分析及对策[J].特种油气藏,2012,19(2):66-68,138.

[4] 程宏杰,宋杰,何辉,等. 克拉玛依砂砾岩油藏复合驱布井方式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2,8(2):54-59.

[5] 汪全林,廖新武,赵秀娟,等.特低渗油藏水平井与直井注采系统差异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2,19(5):608-611,625.

[6] 刘鑫金,宋国奇,刘惠民,等.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类型及序列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5):20-23,112.

[7] 方思冬,程林松,李彩云,等.应力敏感油藏多角度裂缝压裂水平井产量模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39(1):87-94.

[8] 洪凯,汪志明,王小秋,等.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39(3):104-110.

[9] 薛晶晶,孙靖,陈志稳.砂砾岩油藏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二叠系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18):135-137.

[10] 李南,程林松,陈泓全,等.超低渗透油藏注水方式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4):78-80,116.

[11] 刘伟伟,苏月琦,王茂文,等.特低渗油藏压裂井注采井距与注水见效关系[J].断块油气田,2012,19(6):736-739.

[12] 叶颖,李维锋,殷红,等.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2,9(5):44-46.

[13] 陈泉键,张哨楠,白晓亮,等.岩溶微古地貌对岩溶白云岩的储层控制作用——以大牛地奥陶系马五1+2段岩溶储层水平井解释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6,40(6):96-105.

[14] 田冷,申智强,王猛,等.基于滑脱、应力敏感和非达西效应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6,40(6):106-113.

[15] 徐庆岩,杨正明,何英,等.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29(1):504-508.

[16] 李永寿,郑华,鄢宇杰,等.超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2,8(4):81-84.

[17] 李永寿,郑华,贺正刚,等.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不稳定渗流特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5):9480-9485.

[18] 柳林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油藏注水时机对开发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8):228-230.

[19] 邓强,侯加根,唐衔.影响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初期产能的地质因素——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95-98,117.

[20] 姚约东,雍洁,朱黎明,等.砂砾岩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4):108-113,426.

[21] 程杰成,刘春林,汪艳勇,等.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近混相驱试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6,23(6):69-70.

[22] 王家航,王晓冬,董文秀,等.非均质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不稳态压力分析半解析方法[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41(5):90-99.

猜你喜欢

产油量采出程度井区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井区水窜水淹综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9储层敏感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浅谈基层井区的团队建设
中高渗厚油层水驱流线特征研究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枝叶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不同海拔条件下春油菜光合生理和产油量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