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高含水油田稳油控水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8-07-02刘新锋费建杰陈学江刘正伟靳甲斌
刘新锋,费建杰,陈学江,刘正伟,靳甲斌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9)
0 引 言
海上边底水油藏在生产过程中,一旦见水,短期内可达90%以上[1-7]。高含水不但造成电能浪费、增加油水分离处理费用和缩短油井寿命,而且影响油井产能和采收率[8-14]。受海上采油平台油水处理能力限制,常规找水、堵水技术的适用性较差。为高效稳定开发高含水油田,研制了集稳油、控水、防砂为一体的稳油控水筛管,根据地层岩心粒度分布、油水黏度、含水率、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数据,结合膨胀封隔器进行水平井分段开采,减缓水锥突进,可达到稳油、控水、防砂的目的。
1 技术原理
稳油控水技术的主体为稳油控水筛管,其主要由防砂单元和控水单元组成。稳油控水筛管与膨胀封隔器联合使用,可进行分段开采。防砂单元依据地层砂粒度特征,优选过滤结构及过滤精度,降低出砂风险;控水单元依据油水黏度和含水率变化,自动调节流通通道,抑制水的产出,从而起到稳油、控水、防砂的目的(图1)。
图1稳油控水完井管柱示意图
根据应用井的井径不同,设计了2种规格的稳油控水筛管,技术参数见表1。
2 工艺设计
稳油控水筛管主要由防砂单元和控水单元2个部分组成(图2)。
2.1 防砂单元
稳油控水筛管的防砂单元结构由内至外为基管、径丝、内支撑网、内过滤网、中间支撑网、外过滤网和外保护套。
基管的主要作用为支撑外部的过滤介质,基管上不打孔,下端公扣为盲端,基管并不提供油流通道。基管材质根据流体性质、腐蚀性气体类型及含量、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进行优选,常用材质主要包括N80、9Cr-L80、13Cr-L80和13Cr-P110等。基管外径尺寸由井眼大小决定,根据海上油田油井井径,设计了2种基管:Φ168.28 mm基管(适合裸眼井径为215.6 mm的油井)、Φ114.30 mm基管(适合裸眼井径为152.4 mm油井)。
表1 稳油控水筛管技术参数
图2稳油控水筛管结构示意图
基管外部最内层为径丝,材质为304不锈钢,梯形结构,沿着基管轴向分布,与基管之间形成高度为3.65 mm的流通通道,流体沿着该通道流向控水单元。每根筛管的流通通道长度为5 m,每根筛管过流能力为24.5 m3/d。
防砂过滤网有4层,由内至外依次为内支撑网、内过滤网、中间支撑网、外过滤网。内支撑网材质为304不锈钢,具有较大的过流面积,主要作用为分流和降低流体的冲蚀作用;内过滤网材质为316 L不锈钢,提供第2次防砂作用,阻挡生产过程中通过外过滤网的小粒径砂粒,防砂精度为230 μm;中间支撑网材质为304不锈钢,同样起到分流和降低流体冲蚀的作用;外过滤网材质为316 L不锈钢,提供第1次防砂作用,防砂精度为250 μm。过滤网均采用斜纹密纹编制结构,网孔不易变形,从而保证防砂精度不变。
最外层为外保护套,以往常用导流结构为圆孔,在生产过程中,含砂流体通过圆孔直接持续冲刷过滤网,短期内过滤网即发生冲蚀破坏,导致油井出砂。为避免含砂流体的直接持续冲刷,该筛管外护套采用槽型导流结构,材质为304不锈钢,含砂流体首先经过导流槽改变流体流向,由径向流改变为轴向流动,从而减缓流体对过滤网的冲蚀作用(图3)。
2.2 控水单元
控水单元由端环、盖板、打孔管、控水阀及密封件组成。控水单元与防砂单元连接,经防砂单元过滤的流体流进控水单元,再由控水阀流向筛管内部,最终经由生产管柱开采到地面,该单元关键结构为稳油控水阀。
图3 稳油控水筛管外护罩流体导流示意图
2.2.1 稳油控水阀工作原理
稳油控水阀由阀盖、阀体和碟片组成(图4)。阀盖中间开孔,提供流入通道,根据产量、油水黏度、生产压差、单根筛管流量等设计孔眼尺寸,常用孔眼尺寸为5.0、7.5和10.0 mm;阀体容纳碟片,保证碟片在其空间内能上下浮动,同时提供流通通道;碟片材质为高级钨碳合金,流体通过时,由于碟片上下受到的压力存在差异,碟片在阀体中受压力差驱动可上下浮动,阀孔的开度随之变化,流体流量也随之变化。油的黏度高,流速低,压力损失小,碟片不浮动,油容易通过;水的黏度低,流速高,压力损失大,碟片上部压力小、下部压力大,该压力差促使碟片向上浮动,使阀孔开度减小,控制水的产出,从而达到稳油控水目的。
图4控水阀结构原理示意图
2.2.2 稳油控水阀机理实验
为评价混合流体的黏度和含水率对控水阀的影响,利用实验装置在室内进行了黏度敏感性和含水率敏感性评价实验。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油槽、水槽、齿轮泵、压力传感器、稳油控水阀模拟装置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时,打开油槽和水槽的开关阀,利用齿轮泵(流量为60 L/min)将实验混合流体泵入模拟实验装置,利用压力传感器分别记录稳油控水阀模拟装置入口和出口压力数值,保存于数据采集系统内,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和系统分析。
(1) 黏度敏感性评价。配制不同黏度的实验流体,调节不同的排量,记录控水阀进口、出口压力,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5)。
图5不同黏度流体流量与压降关系
由图5可知:稳油控水阀对流体黏度比较敏感,相同流量下,流体黏度越低,流体产生的压降越大,碟片上下压力差越大,即驱动碟片上浮的力越大,阀孔开度随之减小;且随着流体排量的加大,不同黏度流体产生压降的相差幅度加大,即对大流量低黏度流体有更好地控制流量的作用。
(2) 含水率敏感性评价。打开控水阀,记录控水阀进口、出口压力、出口排量等,并测定含水率,绘制不同含水率与压降的关系曲线(图6)。
图6不同含水率流体排量与压降关系
由图6可知:相同流量下,流体含水率越高,流体产生的压降越大,即驱动碟片上浮的力越大,阀孔开度随之减小,流体排量也随之降低,即稳油控水阀可起到控水的作用,且在油井高含水阶段的作用更明显。
3 现场应用
截至2017年年底,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4口井,措施后日产油量由47 m3/d升至53 m3/d,含水由95%降至93%,降低2个百分点,目前含水率及产量稳定,起到了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A1井为2017年7月新钻调整井,完钻井深为2 703 m,水平段长度为410 m,原油黏度为31.7 mPa·s,预测最终含水率高达98%以上。为控制含水,决定采用稳油控水筛管完井。该井稳油控水筛管共分4段:第1段长度为116 m,下入9根稳油控水筛管;第2段长度为139 m,下入10根稳油控水筛管;第3段长度为69 m,下入6根稳油控水筛管;第4段长度为86 m,下入7根稳油控水筛管,控水阀的阀径皆为10 mm。预测实施稳油控水筛管后最终日产液为2 388 m3/d,含水率为95%。A1井投产初期日产液为274 m3/d,日产油为118 m3/d,含水率为57%;截至2017年年底,A1井日产液为920 m3/d,日产油为110 m3/d,含水率为85%,累计产油21 350 m3。该井相邻同层位的2口生产井,未实施稳油控水筛管技术,日产油分别为102 m3/d和105 m3/d,含水率分别为96%和94%,A1井实施稳油控水筛管技术后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A2井为高含水停产井,井深为2 235 m,水平段长度为597 m,地层原油黏度为142.0 mPa·s,停产前日产油为47 m3/d,含水率为95%。2017年1月实施稳油控水技术,将水平段分为3段:第1段长度为221 m,下入5根稳油控水筛管;第2段长度为264 m,下入13根稳油控水筛管;第3段长度为112 m,下入6根稳油控水筛管,控水阀的阀径皆为10 mm。实施后日产油为53 m3/d,含水率为93%,日增油为6 m3/d,含水率降低2个百分点,停产井成功复产。
4 结 论
(1) 稳油控水筛管主要包括防砂单元和控水单元,防砂单元包含多层防砂过滤网,控水单元具有较高的黏度敏感性和含水率敏感性,可依据油水黏度和含水率变化,自动调节流通通道,抑制水的产出,从而起到稳油、控水、防砂的目的。
(2) 稳油控水筛管和膨胀封隔器联合作用,可对水平井实施分段开采。
(3) 现场应用表明,稳油控水筛管可控制水平井含水率,延长油井稳产时间,提高单井产能。
[1] 刘新锋,王新根,王忠禄,等.新型热采筛管在海上稠油油田的应用[J]. 特种油气藏,2016,23(3):148-150.
[2] 王尧,蒋建勋.注水开发油田稳油控水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3(13):164-167.
[3] 刘建民. 海洋石油学会组织专家研讨绥中36-1油田稳油控水开发新路[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6,26(3):26-28.
[4] 刘晖,李海涛,山金城,等.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优化设计方法[J].钻采工艺,2013,36(5):37-40.
[5] 张瑞霞,王继飞,董社霞,等.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钻采工艺,2012,35(4):35-37.
[6] 邓民敏,刘俊燕,张传新.砾岩油藏开发中后期稳油控水综合治理研究[J].新疆石油科技,1996,6(1):27-33
[7] 庞伟,陈德春,张仲平,等.非均质油藏水平井分段变密度射孔优化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2):214-221.
[8] 饶富培,董云龙,吴杰生,等.大港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工艺[J].石油钻采工艺,2010,32(3):107-109.
[9] 张国文,钱杰,刘凤,等.水平井控水完井管柱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机械,2013,41(3):89-91.
[10] 岳玉红,王丰君,张俊茹,等.配套监测技术在特高含水油藏注采调整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6):85-56.
[11] 唐建东,刘同敬,姜汉桥,等.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合理时机理论研究[J].新疆地质,2007,25(2):192-195.
[12] 姚再学,梁文福,余兴华,等.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堵水效果[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5):44-45.
[13] 耿师江,曾卫林.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措施及效果[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3):40-41.
[14] 袁建国,张学臣,于俊吉.任丘雾迷山组油藏高含水后期综合调整的实践与认识[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1(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