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药爬岩蜈蚣的显微鉴别研究△

2018-07-02王进喜潘文英周曦曦蒋太白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苗药秋海棠维管束

王进喜 吴 敏 潘文英 周曦曦 钟 林 蒋太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贵州 凯里 556000)

苗药爬岩蜈蚣又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爬山猴、野海棠、荷叶参等,来源于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盾叶秋海棠(Begonia cavaleriei Lévl.)的根茎,其性凉,味甘、微酸,入热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热痹,肺热咳嗽,跌扑肿痛,疔疮痈肿,痛经,闭经,蛇咬伤等。其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省区,是湘黔一带苗族地区常用的民族药物[1-4]。爬岩蜈蚣在贵州等地蕴藏量大,资源丰富。但目前对苗药爬岩蜈蚣的现代研究非常匮乏,而有关其显微组织结构特征的系统研究至今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实验[5]的基础上,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苗药爬岩蜈蚣的根茎、叶柄、叶等横切面组织结构及其粉末显微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期为后期对该药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实验材料 苗药爬岩蜈蚣采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麻江县,采集纬度(E107o53',N26o37'),并经贵阳中医学院王祥培教授鉴定为秋海棠属植物盾叶秋海棠(Begonia cavaleriei Lévl.)的全草。

1.2 仪器与试剂 XA105型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梅德勒仪器有限公司),EX-30型数码生物显微镜(舜宇有限公司)。水为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别采用表皮撕裂法、胡萝卜包埋徒手切片法、组织解离法等,按照生药学常规方法制成根茎、叶柄、叶的横切片;另取粉末制成水合氯醛装片和水装片,并拍摄图像和记录结果。

2.2 显微鉴别[6]

2.2.1 根茎横切面的显微特征:(1)爬岩蜈蚣根茎横切面呈类圆形,木栓层由数列扁平的细胞构成呈切向延长,红棕色表皮。(2)皮层较宽,由单层薄壁细胞组成,皮层中有单个石细胞存在,层纹及沟纹较明显,一种璧薄,另一近韧皮部的石细胞璧较厚,璧均木化;薄璧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散在,并且含有一些棕色物质。(3)维管束为外韧型,维管束与束间形成层连接呈环状,维管束14~21个。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木纤维常成片存在且璧木化;形成层不明显。(4)中央髓部较宽广,细胞排列紧密,类圆形,髓部宽广,髓射线宽窄不均,髓部有石细胞及草酸钙簇晶散在。见图1,图2。

2.2.2 叶横切面显微特征 (1)叶类型为异面叶,下表皮有气孔,环式;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可见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栅栏细胞1 列,细胞短柱形,排列紧密,栅栏组织发达并贯穿整个主脉。(2)海绵细胞疏松,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3)中间两个外韧形维管束,相对排列,木质部发达导管单个散在。(4)大型厚壁组织中可见散在石细胞;近下表皮有2~3列厚角细胞。见图3~8。

2.2.3 叶柄横切面显微特征 (1)表皮细胞为1列排列整齐紧密的细胞。(2)皮层由外皮层和内皮层组成,外皮层6~9列薄壁细胞组成,细胞较小,偶有石细胞及草酸钙簇晶散在。皮层与内皮层界限较明显,内皮层细胞较大。(3)内皮层薄壁组织中有16~19个外韧型维管束断续排列呈环状维管束,维管束最外是中柱鞘纤维呈新月形,然后依次是韧皮部和木质部,束间形成层不明显,内皮层中心或有一个维管束,呈六边形,或中央可见初生维管束一对,上下排列。见图9、10。

2.2.4 根茎粉末显微特征 根茎粉末呈浅灰棕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韧皮纤维呈长梭形,胞腔较小,壁较厚;石细胞多见,呈长方形,纹孔不明显,壁较薄;导管为环纹导管;草酸钙晶体以草酸钙簇晶为主,其晶瓣锐,而草酸钙方晶较少,晶瓣钝;淀粉粒有单粒淀粉和复粒淀粉,以单粒淀粉为主,脐点呈点状,层纹较明显;其粉末中还发现黄棕色色素团块存在。如图11。

2.2.5 叶粉及叶柄粉末显微特征 其粉末呈浅绿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木纤维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钙簇晶,形成含晶纤维,韧皮纤维呈长梭形,胞腔较大,壁较薄,石细胞呈六边形,层纹明显,同时木质化的细胞壁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壁平直。导管有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2种形式,但以环纹导管多见。草酸钙簇晶散在较多,偶见草酸钙方晶。

3 小结

通过对苗药爬岩蜈蚣药材根茎、叶、叶柄等显微结构的鉴别,表明,苗药爬岩蜈蚣的根茎由薄壁细胞和导管及木栓层组成;根茎横切面维管束散在排列呈环状,叶粉末可观察到导管、草酸钙簇晶、韧皮纤维、石细胞等。本研究可为爬岩蜈蚣的药材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第52(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167.

[2]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S].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18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第5册,第13分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90-502.

[4]汪毅等著. 中国天然药物彩色图集[M]. 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1,199.

[5]王进喜,杨天军,周曦曦,等.苗药爬岩蜈蚣化学成分定性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6):39-40.

[6]朱再生.伤痛外搽灵中盾叶秋海棠、松叶的生药学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6,12(6):82-83.

猜你喜欢

苗药秋海棠维管束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贵州30种原生秋海棠属植物资源观赏性评价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贵州苗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苗药阿锐布提取物对实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美丽的秋海棠
秋海棠:植物中的“大家族”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面向苗药药性挖据的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