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资本撬动大产业
2018-07-01孟德阳
孟德阳
公司资产超千亿,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过万亿,国投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资本,600061. SH)正在印证母集团的战略愿景——以灵活的双手、通过产业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
2017年12月,国投安信正式更名为国投资本,标志着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投集团)在金融服务业转型迈出又一重要一步。国投集团董事长王会生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各业务板块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服务业转型最快,目前金融板块的资产、利润已经占到集团约三分之一。
发展金融是国投集团 “二次创业”以来的关键布局。2003年,国投集团党组通过《关于二次创业、振兴国投的决议》,其中首次明确了金融业务作为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合力的产业格局。自此,国投集团金融板块每年在牌照类金融业务上都有新的突破,目前,几乎涵盖所有金融牌照业务,包括2013年的成功控股行业名列前茅的安信证券;2015年安信证券间接上市等关键动作。直至2017年,国投金融板块的整体上市,被市场认为是国投金融板块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国投资本董事长叶柏寿在接受《英才》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发展金融业,可以说是国投在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成功案例。
纵观过去十余年中国大企业的成长历程,“产业+金融”、“实体+服务”似乎是所有大型企业决策者共同的选择,而国投集团做金融的逻辑却并非仅仅是“为做金融而做金融”,作为央企中唯一的投资控股公司,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中,国投集团的金融更具有战略意义和使命感,“产融联动”和“融融联动”无疑将为国投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更大的灵活性。
“央企做金融一定要围绕主业,依托、支持主业,不能偏废。”叶柏寿说道,面对占集团三分之一的收入,国投金融板块未来“在坚守的基础上做强、做优,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产业枢纽
根据国投资本2017年财报,公司去年营业总收入为103.34亿元,实现净利润30.28亿元。尽管同比2016年略有下调,但实际上,2017年国投资本完成了阶段性的突破:上市公司国投安信(更名前)完成了收购国投资本控股公司100%股权,正式成为能够提供证券、信托、期货、基金、资管、 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的央企上市金融投资控股公司(见图);同时,公司完成 80 亿元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增加全资子公司安信证券的资本金,增强了旗下子公司的资本实力。
从营业收入结构来看,安信证券仍为国投资本营业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安信证券营业收入占国投资本营业收入的84%,净利润占比为85%。因此,外界有声音认为,国投资本实际上是一家具有券商基因的金融控股平台。
而实际上,《英才》记者通过对国投集团各板块的采访了解到,国投资本的金控平台更具备战略产业和集团的烙印。
王会生曾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企业的发展就像是跳高比赛,“以前跳两米三,现在想要跳两米五怎么办?撑杆跳。”而这个“杆”,就是国投的金融板块,借助金融 “工具”将集团的资产更高效地配置,在市场化过程中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服务集团和国家战略,是国投金融板块创立的主要初衷。
“投资公司做金融有更深的含义,就是为完善我们作为资本运作的手段和功能,这是国投做金融的最重要的初衷。”叶柏寿表示。
这一逻辑并不难理解。国投集团设立金融板块伊始,是一家涉足电力、港口、能源等多项基础产业的产业投资集团;自2012年至今,国投集团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逐渐剥离煤炭、港口等产业,转身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环境、大健康战略新兴产业,想要让这一动作连贯、双手灵活,金融板块特有的高效投融资能力、全面的产业研究能力以及资本运作能力便起了关键作用。
“投资公司在发挥产业导向、结构调整功能的过程中,必须有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叶柏寿判断道,“作为核心能力,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监管趋严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市场弥漫着一股凝重之气,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各大金融机构均在调整自身表外业务。不久前,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传统金融机构通道业务基本已被管控,对于信托等过去依赖于通道业务的细分行业来看,面临转型压力。
而在这之前,则是行业监管者对于风控的高度重视。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针对券商、公募基金、寿险等各细分行业的风控文件接连出台,回头看来,似乎正是在给企业“打预防针”,使金融机构在适应行业监管的基础上,为金融在宏观上“去杠杆”、“防风险”做好准备。
在叶柏寿看来,严监管的趋势,行业短期内都会受到影响,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对合规程度更高的央企旗下金融机构,无疑是利好。
“监管趋严以后,金融企业不会再越线,对合规经营的企业来说,大家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叶柏寿说道,在过去,如果大家对于某些稀缺牌照都争得很厉害,就会有人不择手段、哄抬物价。“而对国投来说,我们一直很理性,基于合规业务场景进行合理估值,国家限制的事我们坚决不去做,这是底线。”
一位行业权威人士这样向《英才》记者举例:“央企在竞购牌照方面有资金上限,经常会遭遇10万块钱的难题。牌照你出3亿,对方就比你出价高10万,你怎么办?不可能回来再决策一遍。”
从以往的经历来看,国投始终坚持优选标的、理性投资,宁愿不做,也不能留下隐患,每收购一个金融牌照都是慎之又慎、反复论证,安信证券的收购过程一波三折,以及信托的净壳收购,正体现出其谨慎的决策风格。
而在金融機构运营方面,有些金融机构的股东违规操作、把金融机构当作提款机,违法谋利、扰乱市场,破坏了整个金融行业的信用水平,甚至掏空金融机构,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对此,叶柏寿指出,国投作为负责任的央企,旗下的每一个金融机构都严格按照监管规则办事,不碰红线、不破底线,国投作为股东从未谋取过不当利益,国投金融企业也从未因此受到过任何行政处罚。事实上,自国投金融各项业务成立以来,合规经营一直是其坚守的底线,也是最令国投资本管理层骄傲的一条。
新增长点
据初步统计,国投发展金融业务累计投入177亿元,通过分红和转让退出累计回收资金148亿元,目前持有股权价值还有超过400亿元。
叶柏寿表示,开展金融业务的中央企业有几十家,国投的金融业务无论是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盈利能力可以说都排在前列。
而从国投资本的业务“基因”来看,安信证券凭借其在行业中的较强竞争力,短期仍将作为国投资本的最主要收入来源,这的确是公司的发展路径决定的。但对于长期的发展目标,叶柏寿希望能将安信证券的营收占比降下来,“在国投的金融板块中占比不高于50%。”
国投资本总经理段文务也认为,虽然证券业务为国投资本的主要收入,但各业务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未来其它牌照类业务的进一步增强,各牌照的经营业务收入不断增长,一定会出现新的增长点。据悉,国投集团已经在申请寿险公司的牌照,
以协同发展集团大健康产业板块。
“2017年已经是谷底了,今年无论是证券还是信托,我们力争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叶柏寿表示。
的确,根据国投资本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约为24.3亿元,同比增长12.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约为4.97亿元,同比增长5.21%。两项指标均已实现增长,面对未来,叶柏寿指出了发展的四个关键点:
一是业务经营发展要有鲜明的央企政治站位和使命担当。全面落实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引导督促金融企业走正道、不走偏门,以央企的使命担当做修复行业生态的推动者、参与者、贡献者,强化行业发展正能量;
二是立足集团产业与优势,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新业务的开发,增强金融与集团产业发展协同水平。近期将重点研究探索布局寿险业务的相关工作,与国投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形成协同,支持国投新动能的持续转化。
三是持续强化风险管控。一方面要根据金融监管形势和政策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合规风控体系,牢牢守住底线,坚决不触碰红线,尽最大努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损失等不良事件;另一方面狠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探索防范金融廉政风险新方法,维护国投良好的市场形象。
四是大力推进现有金融企业的机制优化和业务转型升级,不断激发金融企业活力。提升现有证券、信托、期货、基金等金融业务能力,打造精品企业(规模适当、业绩优良、风险可控、发展健康),提升行业排名,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效益,力争为集团稳增长、创一流多做贡献,不断为股东、为社会、为员工创造更多价值。
从板块收入看,信托业务为仅次于安信证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通道业务占比将从80%左右下降到50%左右,目前转型的步伐非常稳固,指标也非常好。” 倘若国投资本三年再打造一个和安信证券同级别的业务板块,目前看信托无疑最具可能性,结合正在申请的寿险牌照,国投资本为打造均衡的金控平台,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