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研究
2018-06-30王瑞萍
【摘要】郑州市英语交通公示语的设置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英语交通公示语的缺失、拼写错误、翻译错误和表达方式不统一等四方面,严重影响了交通公示语指示和警示等交际效果的实现。依据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生态平衡原理,交通公示语的翻译应遵循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的适应性选择原则,并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交通公示语;英译;郑州市
【作者简介】王瑞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
一、引语
广泛应用、表达准确的英文交通公示语有利于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国际语言环境。各大城市也在不断地对其城市英语公示语进行修正、补充和改善。例如,早在2006年,北京市的相关部门广征意见以制定准确的道路交通公示语的标准英译译文。近年来,公示语的英译研究成为了翻译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不乏从整体上对公示语进行综合性的探讨研究,也有专门针对某一类公示语进行研究。然而,对交通类公示语的英译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实证调研的研究更是不多见。基于此,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以郑州市主干道路、火车站、地铁和机场等场所的交通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合理选择使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发现并研究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构建翻译交通公示语的若干基本原则。
二、理论背景
1.生态翻译学概念。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清华大学的胡庚申教授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翻译指导理论,是“利用生态理性特征、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基于传统文化中的“整体综合”、“天人合一”等哲学生态思想,胡教授将生态学中达尔文所提到的基本原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与翻译学理论进行跨学科整合,开创性地提出了翻译即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以“适应与选择”为指导思想,以“译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核心的翻译理论。
2.翻译生态环境制约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翻译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是胡教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语言、交际、文化和社会等各层面,“涉及文本、文化语境与翻译群落,以及由精神和物质所构成的集合体”,是“影响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翻译出优秀的交通公示语,需要原文、译者、译文三者互相选择适应,并与周围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适应和融合。译者在选取原文时,原文作为一个生态环境会选择和适应译者;而当译者在翻译译文时,译者需要本身作为生态环境对译文进行选择性适应。经过不断地选择和适应,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一个翻译生态平衡状态。
由于其独特的翻译生态环境,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传递其文化内涵和底蕴,同时准确地表现交通信息,达到应有的交际效果。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是翻译活动中的主体部分,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翻译就是译者适应原文和译文所在的语言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目的语表达的不断循环过程。译者在翻译交通公示语时,应全面把握整个翻译生态环境,从整体出发,筛选出最恰当的翻译策略,平衡由语言、交际、社会、文化、源语环境、原文、译语和译语受众系统所构成的翻译生态系统,并在独立的语言生态环境中作出最合适的适应和选择。
3.交通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生态翻译学三维的适应性选择。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出发或者以生态学为视角的翻译研究。持这一观点的研究者将翻译视为译者选择和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活动。除了是种语言环境外,生态环境更是涉及到文化、交际、社会等方面的源语世界以及译者所面对的目的语世界。藉此可知,生态翻译学并不只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对等视角,而是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从事翻译活动。
三、郑州市交通公示语英译现状
对郑州市的紫荆山路、金水路、中原路、航海路、建设路、桐柏路等主干道路,火车站(包括郑州东站,即高铁站),以快速公交1号线(BRT-1)为例的公交线路,地铁以及新郑机场等地方的交通公示语的取样调查发现,郑州市的交通公示语建设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英语公示语的缺失、以拼音取而代之、错译等现象普遍存在。
本次调查的取样结果为:主干道路183例,郑州快速公交1号线42例,火车站34例,地铁17例,机场39例。我们将以上错误从语言、文化和交际角度进行归类,得到的具体结果如下:
在除缺失之外的错误英译公示语中,属于语言维错误的占大多数,达到83%,而属于文化维和交际维的很少,分别占到8%和9%。这表明目前郑州市交通公示语英译仍处于较低层次水平。
四、基于三维生态平衡的交通公示语翻译
胡庚申教授指出,译者在翻译原文产生译文的过程中,会有“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平衡,其中主要的有语言维的生态平衡、文化维的生态平衡和交际维的生态平衡三种。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方面来研究如何更好地翻译郑州市的交通公示语,将其规范化,并作出恰当地指导。
1.语言维的生态平衡。语言维的生态平衡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而达成的翻译生态平衡。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译者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和选择,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仔细斟酌词意和句法,力求译文准确、达意。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在交通公示语翻译中,译者要根据语言的差异,谨慎选词排句,力求译文在词法、句法和文风等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或接近,并且能够在译入语环境中实现生态平衡。
从以上分析可知,郑州市交通公示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实现这一基础的翻译生态平衡。如郑州道路指示牌上“航海路”的翻譯,有的译为“HANG HAI ROAD”,有的则译为“HangHai Road”,主要就是拼写错误——拼写方式、大小写等。由于道路命名习惯和方式不同,因此不必将道路名称译为英语,一来英译名称有些会比较繁琐,甚至有些还要对其进行解释说明,二来部分道路名称若译为英语,也有可能使外籍友人感觉莫名其妙,无法理解。根据英美国家公示语拼写习惯,可以单词首字母大写,也可以全部大写,即“航海路”可写作“Hanghai Road”或者“HANGHAI ROAD”,抑或“Hanghai Rd. ”。对于郑州道路的英语名称均可参照此种方法进行书写。另外,快速公交1号线的站名“航海西路”、“客运总站”和“航海东路”的翻译——“Hanghaixi Road”、“Keyunzongzhan”、“Hanghaidong Road”,完全没有考虑到外籍友人的使用习惯,而只是以拼音或者混合标注。对于“**东(西/南/北)路”的英语表达,我们应该把表示方向的词汇给译出,从而给外籍友人以参考和指引,据此,“航海西路”可译为“East Hanghai Road”,其他道路可依此类推。而对于“客运总站”的翻译,不可以简单的使用拼音标注,这样的标注对于外籍友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我们应将其标示为对应的英语表达,即“Long Distance Bus Station”,这样的公示语可以让外籍友人很清楚地知道,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长途汽车站”,从而方便了他们的出行。与此问题类似的还有地铁站站名“绿城广场”和 “二七广场”的翻译,对于地方类型——“广场”,我们可以英译为“square”,而将其名字用拼音的方式代替。因此,这两个站名可译为“Lvcheng Square”和“Erqi Square”。
2.文化维的生态平衡。文化维的生态平衡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对文化内涵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而达成的翻译生态平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重视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英汉两种语言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二者的文化性质和内涵存在巨大差异。对此,译者在实现正确的语言层面转换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翻译中两种文化的区别,避免从本土文化内涵去理解译入语文化内容。例如,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的一处指示牌上的“社会车辆停车场”所对应的英语公示语为“Social Vehicle Parking”。汉语中“社会车辆停车场”中的“社会车辆”在这里指的是“除规定车辆(如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以外的所有车辆”。然而这里采用的直译表达“Social Vehicle Parking”,很容易让外籍友人感到困惑。“social”的意思是“relating to society or to the way society is organized”,从哲学角度讲,存在的车辆应都属于“社会车辆”。这样的意思与汉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则完全不同。在西方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表达,人们也无法理解这样的公示语所指何意。对于此,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译为“Unauthorized Vehicle Parking”,即表示除规定以外的车辆停车区域。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 而中英两种语言各有其独特的语法和文化内涵。”交通公示语翻译不仅要关注语言维的生态平衡,即关注语言表层结构——词法、句法和文法等的差异,还要关注两种不同文化内涵的传达和转换。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本质与文化内涵。某种程度上,“翻译就是翻译文化。”语言上的差异直接体现在不同民族的思维、宗教信仰和文化等方面。在翻译中,译者必须同时兼顾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内涵,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两种文化特点,从而实现翻译中的文化维的生态平衡。
3.交际维的生态平衡。通公示语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给行人以提示、引导、指示、警示或警告。因此,在实现语言维转换和文化维适应的生态平衡基础上,译者只有做到交际维的生态平衡,才能使外籍友人真正感受到我们本土人士所能感受到的公示语的交际意图,最终达到交通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郑州市有多处的公示语表达并不能实现这样的功能,这样一来,为外籍友人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例如,郑州机场安检处标示的“请在黄线外等候”,其对应的英语指示为“Please wait outside the yellow line”,乍一看,这样的直译既做到了语言维的准确性,也实现了将汉语中的“请”这种礼貌文化转化为英语中的“please”,似乎在这两个层面都无可非议。然而,细细斟酌,相应的英文翻译是不合适的。“outside”一词表示“在……以外”。那么,“在黄线以外”这样的范围就表示的除了黄线区域的地方,而我们汉语公示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是“禁止跨越黄线”,也就是警示乘客须止步于此。而且,在英美国家,并无此用法。所以,我们可以转换角度,将其翻译为“Please wait here”,这样的公示语在外籍友人看来几乎能起到与我们相似的警示提醒的交际效果,从而实现了其交际维的生态平衡。
五、结语
交通公示语翻译是城市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其翻譯不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简单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对话。在翻译过程中,适应生态环境、适应性选择并转换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二者必不可少。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译者的英汉双语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以及译者自身的素质修养,译者要全面考虑原文、译者和译文这一整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以适应性选择转换和多维度适应为翻译的基本原则,力求实现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等多维的翻译生态平衡,为郑州的发展提供高质量、合乎使用习惯的英文公示语;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重视交通公示语的建设工作,成立专业的公示语设置小组或委员会,制定相应的标准,努力规范和完善交通公示语设置,共同为建设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国际化城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Beijing invites suggestions for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its road signs.Hindustan Times(New Delhi,India).December 26,2006.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Hu,Gengshen.2008.“Eco-Translatology:A primer”.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6.11–15.
[4]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4):90-95.
[5]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 2008,(2):1-5.
[6]傅志爱,官洁瑜,李艾文,姚碧樱,吴素珊.再谈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4):75-79.
[7]方梦之.论翻译生态环境[J].上海翻译,2011,(1):1-5.
[8]The road-sign message that was lost in translation.The Times (London,England).November 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