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的来源
2018-06-30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8年6期
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
据《神异经》记载,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而山中有一种叫“山臊”的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在火中燃烧竹子,竹子燃烧时发出的爆裂声可使其远遁。
到了唐朝初年,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點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散发出更浓烈的烟雾,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雏形。之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用纸筒和麻茎裹上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在古代,人们认为火可以驱除不祥,火花是喜事降临的预兆,声响能惮吓鬼魅,烟使阳气上升。爆竹在燃放时正好能产生声、火、烟、光等效果,很自然地贴合了人们的观念。
如今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也日见繁多。湖南的浏阳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广东的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的温州等地也是著名的烟花生产地,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不过,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各地纷纷出台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法规,爆竹也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