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触”体积,建立空间观念

2018-06-30夏建华张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体积

夏建华 张芳

[摘 要]“空间观念”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应凸显“空间”,通过让学生感知、体验“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体积;体积单位;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16-02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体积”是一个新概念,诸如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有什么区别等,都是难以理解的。学生往往把“体积”与之前学过的“面积”混为一谈,有时他们说出来的是物体的“体积”,用手比画的却是物体的“面积”,言行不一;有时他们计算的是物体的“体积”,却不由自主地带上了“面积”单位,不严谨……难道这些都是学生偶然出现的失误吗?

其实不然,表面看似是学生“学”的问题,细细深究却也有教师“教”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抽象的“空间”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清晰的三维空间观念呢?

一、感知“空间”,培养空间知觉能力

“体积”是三维的概念,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对于“体积”这一概念的本质把握,主要有三个关键词:物体、空间、大小。“物体”“大小”这两个词,学生比较熟悉,而“空间”这个词是第一次出现。在教学中,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让学生初步感知磁铁占“空间”;接着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物体”都占空间;最后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让学生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再形成表象,归纳抽象出体积的概念。

在第一轮磨课过程中发现,关于“体积”的几个关键词在层次的呈现上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还是很抽象。是不是只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感知到“空间”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一维的长度可以用手指摸线,二维的面积可以用手摸面,那三维的体积应该用什么来辅助感知呢?为此,我对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了重建,即在归纳抽象出“体积”的概念之后,加入了“边比画、边说出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

【课堂重建】

师:请大声地把我们刚才的发现读一遍。

生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师(双手捧着铅笔盒):铅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铅笔盒的体积。(双手比画讲桌)讲桌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讲桌的体积。你能像老师这样,边比画边说出其他物体的体积吗?

生2(双手比画空调):空调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空调的体积。

生3(双手比画电视):电视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电视的体积。

实践证明,经过这一修补——触摸“空间”,大大拉近了学生与“空间”之间的距离,“空间”由此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体积”是立体的,是三维的。

二、凸显“空间”,培养空间表象能力

长度、面积和体积是“图形与几何”知识中一组最为基本的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度量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沟通和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由一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

在回顾常见的长度单位后,我和学生利用学具一起比画1厘米、1分米、1米的长短,感知一维的“长”;在回顾常见的面积单位后,我和学生一起比画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感知二维的“面”;在介绍常见的体积单位后,我引导学生比画1立方厘米的大小,进而感知三维的“体”。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我帮助学生形成从“一维的线段度量”到“二维的面积度量”,再到“三维的体积度量”的整体认识,促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在几次磨课后发现,呈现这一环节有些单薄,它带给学生更多的是长度、面積和体积三者之间的横向联系,缺少纵向脉络上的梳理。如果在学生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之后,教师再借助于多媒体演示“点——线——面——体”的过渡,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课堂重建】

师:刚才我们由长度(课件呈现:线)想到了面积(课件呈现:面),又由平面图形的面积“平方”联想到立体图形的体积“立方” (课件呈现:体)。看来,联想和迁移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实践证明,加入了这一直观的动感画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长度、面积和体积三者之间的纵向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表象”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体验“空间”,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如何借助于1立方厘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体积”,提升学生的三维空间感呢?学生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视”与“触”,即主要途径是观察与操作,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课堂重建】

(1)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立体图形

(同桌合作;教师巡视,并选取典型作品拍照)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师: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刚刚摆出的立体图形,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师:看来,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就可以了。

(2)估测物体的体积

师(一手拿橡皮,一手拿1立方米的正方体):估一估这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猜测后,同桌合作尝试解决问题)

师:这个土豆块的一层也能摆6个1立方米的小正方体,请估测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在摆的时候,不仅要看一层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看摆了这样的几层。

(3)根据数据猜物品

师:这里还有一个物体,它的体积大约是50立方厘米,猜一猜它是什么?(出示选项:微波炉;回形针盒;空调)

师: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50立方厘米?(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鸡蛋)这是什么?(小柿子)没想到吧!(学生豁然开朗,连声感叹“没想到”)如果我们能发散思维,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实践证明,“玩小正方体”这个游戏深受学生喜爱,在活动中,学生的触觉与视觉协同合作,共同支撑了空间观念的发展。“换个角度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学生根据体积的值来猜测物体,它不同于“根据物体来猜测体积”,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更大了,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猜测出该物体是什么;第二次是让学生猜体积是50立方厘米的物体还可能是什么,目的是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引导学生跳出“方方正正的物体”这个思维框框,能想到其他形状各异的物体,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关于“体积”概念的教学,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抓手”,让抽象的“空间”看得见、摸得着,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体积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着眼空间观念培养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后浇带在大体积防水混凝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