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策略研究

2018-06-29◆张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人文核心

◆张 璐

(铁岭市第五中学)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加强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深植人文精神,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李艺、钟柏昌对此通过对国外相关理论的梳理指出存在两个主流,一是OECD(经合组织)观点,1997年12月启动一个“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即DeSeCo)项目。2003年出版了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将有关学生能力素养讨论指向“核心素养”,为此构建了一个分别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具体包括三类九种核心素养指标条目。为深化该框架,2005年专门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二是欧盟观点。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认为核心素养是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该文指出上述观点都是朴素地在表层上进行演绎,不能说明核心素养思路的合理性,亦不能证明所给出框架的完整性。

国内关于语文素养的研究,赵莹莹考察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人民日报》中刊载文章《新闻写作要顾到读和听的便利》,就课程建设而言出现于2000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在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都对语文素养有过重要论述。就学术期刊刊载文献而言,袁耀辉考察最早见于《荆楚名胜诗选》。关于核心素养的论述,国内官方层面最早见于2013年12月袁贵仁所作的《教育部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要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这为深化课程设计,建立评价标准,进一步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奠定了基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促进了语文相关研究的开展。曹忠华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素养提炼为四个方面,其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具体表现为识字与写字、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四项关键能力,认为这四项能力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罗晓晖从知识、能力、语言、思维的角度考察,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在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方面的修养。丁文静、韦冬余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刘飞从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发,认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所指内容。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全文跨库搜索,2006年以来达到2700余篇。就其内涵而言,倾向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个方面的研究较多,看法也相对基本一致。我们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指称的是个体通过语言、文字、文学方面的学习,在相关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体现出的主要的内在水平以及在待人处事上体现出的主要的外在态度。”“总体上体现出个体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语文知识、较强的交际能力、求真的思想意识、求善求美的道德追求。”

二、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语文课程内容设计体现明确的素质培养目标

中学基础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语文教育既要体现明确的工具性,又要蕴含深厚的人文性。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要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只强调工具性或只重视人文性必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客观上就要求语文课程内容设置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或编制教材要符合实际需要,在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上强化语文素养的提升。我们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素养提升教育,通过多年的语文实践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语文课程内容设计要有针对性地关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努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在对学生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中,针对学习古典诗词的作用,认为能够提高人文素养水平比例为78.57%(见下图1)。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诗词鉴赏主要在于提升文化知识水平,这也是任何课程教学的直接目的;提高人文素养水平比例位于第三位,说明古典诗词鉴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所起的作用很大,语文课堂教育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主渠道;认为没有作用的占3.57%,说明诗词鉴赏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凸显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语文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多元化,单一的课程远不能解决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问题。

(二)建立切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体系

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校期间一以贯之,通过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人文精神,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学校在培养目标定位上明确人才培养要求,各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将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建构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对于培养人才的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价值和意义短期来看不如自然科学显著,但从国家长期发展而言,意义更为重要。离开民族语言文化这一根本,割舍传统文化的脉络,最终导致文化的断层,出现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传授语文知识,增加人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重新审视的重大问题。为此,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古典诗词鉴赏课为例,我们认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激励教学法、沉浸式内省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不同层面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其中激励教学法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实践认为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意义更为重要。在一项针对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做法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希望老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学生占76.32%。具体见下图2。

上图2说明,教学法的运用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语文教学实践。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吸引力,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三)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信息高速公里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知识的获取方式不同于传统书本和教师讲授,只要通过智能手机搜索,很多问题就会得到很快解决。知识创新成为新型课堂教授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师,要摒弃自己为师在上的心态,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前沿领域动态,系统掌握语文教学的前沿相关内容,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力争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够做学生的榜样。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外,必须具备专业素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紧跟专业学术进展,了解学术前沿,使自己闻道于先、术业精专。

三、结语

中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工匠精神价值的内在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与工匠精神在人的价值追求上具有深层的一致性,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通过语文课程内容设计体现明确的素质培养目标、建立切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体系、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09) :17.

[2]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 :173.

[3]荆楚名胜诗选[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1,(03) :5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5]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09-14(12).

[6]袁耀辉.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0) :104.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人文核心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