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理论视域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8-06-2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曹 辉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于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先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开创了教育科学发展的新领域。我国对教育生态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关系论”和“系统论”两种观点。本文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各参与者——学校、行业、企业、政府在实践教学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某一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系统优化的影响,所以更倾向于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展开研究。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存的问题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难以达到共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完成,每一方都有各自的利益主张。在合作完成实践项目时,各方总是以自己一方利益为主导,忽略了其他主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缺乏整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大部分院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与实践项目没有很好地对接,没有形成一个较科学的整体框架。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内容较松散。实践项目的确定完全依赖于企业,很多实践项目是松散的、随意的、不确定的,项目之间缺乏协调,实践项目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与全局性设计实践教学。第二,实践的方式较为单一。多集中于课堂模拟、课外实践,即专业教师只负责在课堂上做模拟性训练,而在课堂外的项目完全交给企业,二者缺乏融汇贯通,缺乏教学活动的整体联动。第三,缺乏系统优化的功能。在合作中只考虑某单方面的合作,如科教结合、校企合作等单一方面,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不足,忽视了各要素间的互动互促以及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监督机制,总是完全以学校或是企业中任一方为主体,而忽视了其他要素对实践教学的监控。例如,以学校为主导的实践教学容易忽视企业对实践效果的监管,很难做到以公司的标准要求学生,难以保证项目效果;以企业为主导开展的实践项目,容易疏于对学生日常的监管,难以保证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在实践中欠缺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及时弥补,很可能导致企业对学生的指导流于形式。

三、生态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要素分析

基于生态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的要素包括学生、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它们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运作规律,而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就业情况直接影响了该专业的设置与招生,高校也会根据行业发展状况调整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企业的需求;而政府的政策调整、宏观经济的变化必然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的政策也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及途径有一定的引导。各要素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是显性的,而有些是隐性的,它们共同构成有机生长、动态平衡、交互共享的生态架构。

(二)基于生态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基于以上生态学的观点,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充分体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在此理论基础上建立“基于生态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1.符合系统的观点

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充分体现了教育生态学中系统性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及企业的需求,而不是单一地从学校教学角度出发;二是在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中,各要素通力配合,避免出现以绝对某一方为主体而忽视了其他要素;三是在实践教学评价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设计“学生、学校、实践单位”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图1

2.具备动态调整的特点

通过“系统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结果反馈——动态调整”几个阶段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备动态调整的功能,能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例如,目前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从招聘到培训、从线下到线上,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营方式有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新的技术环境,首先学校在教学方面就要进行调整,将新媒体管理、公众号运营等方面的知识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前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项目的设计时也要包含新媒体运营的训练,对学生未来岗位实践奠定基础。当然,除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之外,对于实践项目、实践企业的选择也要根据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优中选优。

四、生态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组织与实施,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密切关注行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对比其他文科类专业有较明显的行业对接性,它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高职院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对所处的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包括政府政策的变化、行业发展的趋势、岗位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量缩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

(二)实践项目的开发贴近行业的发展需求

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行业的特性,如在人才招聘行业,最忙碌的是刚过完春节的阶段,大量公司都面临着缺人、招人的局面,就可以将集中的教学实践安排在每年2月-3月,既可以解决企业缺人的实际困难,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也可以“引项目入校”,以“外包”的形式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如企业利用招聘系统的线上招聘项目,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条件,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实践成本,使实践过程更加可控,也可更好地与课堂的教学相结合。

(三)建立长效监控与反馈机制

实践教学体系的监控机制主要有三层含义:学校对学生实践效果的监控、学校对企业实践指导的监控、企业对实践项目效果的监控。实践教学体系的反馈机制也包含三层含义: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反馈、企业对项目效果的反馈以及学校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反馈。要达到监控与反馈的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实践项目课程化。学校以学分约束学生必须参加实践项目,保证实践项目中学生的稳定性。二是赋予企业对学生的考核权,引入企业对于学生实践结果的评价机制。企业有权利和义务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与热情,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企业的用人需要。

(四)充分开发校内的实践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项目开发未必一定要完全依赖于校外企业,校内也有很好的实践机会,而且校内的实践项目有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一是环境熟悉,项目可控;二是更容易快速地与课程建立联系;三是学生实践成本低,风险可控。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在校学生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搭建对外服务的平台,承接校内学生处的全校勤工助学项目、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绩效考核项目、新生培训项目等,特别是勤工助学项目,从岗位分析、招聘计划制订、组织招聘、制订培训方案、协助组织开展培训、绩效考核方案制订、协助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培训组织》《绩效考核》无缝对接,教师组织学生一边参与项目一边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也协助解决了行政部门的实际工作任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能锻炼专业技能,又能体会专业价值,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

基于生态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从系统的观点审视实践教学环境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动,通过动态调整的机制协调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利益平衡,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适应生态环境并不断优化,进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1]陈中,郭丽君.中国教育生态学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9-114.

[2]邓峰,吴颖岩.基于教育生态的高校教育管理良性运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51-53.

[3]吴舸.生态管理维度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创新路径[J].高教探索,2016(7):53-56.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