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以创新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2018-06-29赖晶亮叶廷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融合

赖晶亮,叶廷东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干力量,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过程中无疑将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根据国务院2015年提出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到要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各个高等院校就必须积极地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讨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路径。而在2015年6月2日举行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也明确表示: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此可见,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发展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为了贯彻《实施意见》,各地高职院校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其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独具特色的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嵌入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对于高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并使得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荣获第五届全国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示范单位。其《创新》模块课程的开设,对于该校相关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创新技能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以《创新》课程教学为例,探讨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路径。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原有的《创新》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根本原因还是理念上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与专业教育如何实现融合发展认识不足。与此同时,实践中也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目标不清、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迫切需要对原有课程体系做出调整和改革。归纳起来,表现如下:

学习目标模糊:互联网+时代文化日益多元化,创新人才的定义同样多元,相应影响了《创新》课程的学习目标。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授课老师专业能力突出,但对于高职创新教育的定位并不清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学习内容陈旧:新鲜事物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这需要教师与时代紧密结合,对于创新技术、创新产品保持敏感,广泛搜集鲜活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有着为数众多90后创新事例,存在《创新》课程的老师使用素材依然陈旧,内容与时代严重脱节。

教学方法陈旧:《创新》课程对教学方式有较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缺乏设计,学生缺乏有效引导,没有参与教学。课程体系侧重理论,没有体现与专业技能结合、与创新能力相结合。

学习资源匮乏:对于任课老师而言,《创新》课程是一个新授课程,课程基础还很薄弱,尚未建立师生教学可用的资源库,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教学所需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课程融合专业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融合教育理念

双创教育并不是精英教育、仅针对部分优秀学生,而是面向所有学生,目的在于通过双创教育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具备创业素质。而如果要将双创教育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即基础层次和较高层次。其中,基础层次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可以获得较好职业以及获得较高薪酬的人才,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也是双创教育的职业化属性。而双创教育的较高层次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面对问题能够创造性地进行解决的个体,这是双创教育的素质属性。双创教育要想实现和专业教育的成功融合,首先就需要融合两者的教育理念,使融合后的教育理念兼具素质属性和职业化属性,是基础层次和较高层次两者并存的教育理念,其培养的对象并不是个别学生,而是面向所有学生。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在专业教育中加强和渗透双创教育的理念,促使双方实现有效融合,切实增强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能力。

(二)融合培养目标

针对2015年10月19日举行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作出了如下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仅仅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不仅仅是培养出更多的企业家,而是在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扎实培养的基础之上,将学生们的创新激情调动起来,将学生们的创造欲望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首先创造的精神、创意不断的好习惯,可以包容他人、允许失败,坚定抵抗压力,从容面对挫折,这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后的培养目标。

(三)融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融合总体而言就是关注现实,以实践为导向,融合后的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融合后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创新知识基础类内容,二是技术应用类内容,三是双创综合实训类内容。其中,对于帮助学生奠定创新意识基础而言,创新知识基础类内容无疑是关键,有助于学生创新技能培养,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科学的创新成长方法,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而技术应用类内容则更加着重于各项技术的应用性,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各项技术应用案例,再结合任务驱动法,从而实现对学生主动参与技术实践的培养。对于综合实践类内容而言,就更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所以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参考借鉴市场或者企业的经典项目,对这些经典项目进行再创造,将课程内容很好地融入其中,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和问题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四)融合师资资源

由于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非常灵活,无疑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绝对不能“闭门教书”,而是应该在专业教育中将双创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合进来。而要想成功实现这一点,就需要融合师资资源,增强教育力量。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培训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内涵和业务水平,构建结构稳定、合理的双创教师队伍。其次,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的合作范围,通过双方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除了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来校兼任双创教育教师,还应当定期派遣教师去相关企业、行业接受实践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再次,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双创教育的相关教学研究中来,通过增加与双创教育相关的研究课题数量,定期开展双创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教研活动,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来提高教师参与双创教育的相关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后,构建针对双创教育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考核评价教师的双创教育开展进程、开展成果,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评价和专业技术评定,鼓励和引导更多教师参与到双创教育中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四、改革《创新》课程,实现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发展

(一)设置创意、创新、创业三创一体的《创新》课程内容

创意是创新意识或创造意识的简称,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只有先有了创意,才能有后续的创新创业。而创意的诞生需要人们首先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洞察先机。创新既可以是创造新的东西,也可以是更新旧的东西,包括创造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引入一种新的产品,又或是开辟一个新市场等。这里的新产品包括网络数据挖掘、虚拟产品等在内的网络环境下才有的所有产品。而新市场的开辟比较依赖于策划方案的内容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创业则不仅需要软件的支持,还需要硬件的支持。所谓软件支持,其实就是指创业者的创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而创业素质又包含创业者的性格、创业态度、创业价值观、创业热情度、业务能力。

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包含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综合体现在创意策划、创新产品、创业素质等多个方面。《创新》课程要做到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把创新思维启发、创新能力训练、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完整地纳入教学体系及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做好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服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在“创意、创新、创业”方面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项目和作品(见表1)。

表1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的创意、创新、创业需求说明

(二)构建能力跨界、成果导向的《创新》课程评价模式

互联网+的商业时代产品为王,优质产品作为创新人才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的综合成果体现具有时代特征。专业技能是运用专业技术方法解决问题获得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实现创新成果产品,体现市场价值的过程和行为。创业是一种逐利和预见能力,即准确预见下一个市场缺点,并形成商品给予解决并做成生意的能力。从创新创业的阶段成果形式来看,是沿着作品、产品、商品逐步成型,也是创新人才具备技能技术、创新创意、痛点把握等多种能力结构叠加作用的结果,这也为剖析创新人才的能力要素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即产品是内含专业技能的创新创业成果。因此,当下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当中应该包含制作产品的专业技能、创新创意及其产品的实现能力、产品市场的敏锐把握能力,这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行业同样适用。对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来说,这同时也是专业需要培养的产品创意、UI设计、功能开发相互结合的综合成果。

高职《创新》课程评价立足于创意、设计、开发三种技术能力的融合培养着手,从学习成果鉴定着手,可全面体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发展。通过产品开发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对高职学生的创业意愿和胜任能力的内涵、内容维度、影响因素、培育和开发方法等问题进行相关调研和实证研究,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创业智能、创业技能和创业偏好等问题,建立胜任能力和创业意愿的反馈模型,进行挑战激励或分流引导,增强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或者技能就业成功的可能性。

(三)搭建《创新》教学实践平台,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实训融合。

“互联网+”时代下,要想增强双创教育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为学生搭建《创新》课程教学的共享实践平台,如在线实训平台或虚拟创客空间。比如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创意通常就是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从而得到了展示的空间,并成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目光,自然而然帮助创意的提供者收获了更多的认可,从而帮助其工作室或者公司大大降低了初创阶段的运营成本、推广成本以及销售成本,进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创新》课程当中积极探究基于互联网网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计划,让学生在模拟的创业环境下学习掌握创业技巧与专业技能,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高职院校同时还应该通过积极建立实践基地这一途径来拓展校企合作范围,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的整个运营流程以及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创新创业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为了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成功提升,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创新》课程当中尝试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而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来说,最常见的就是数字产品开发或开网店,流程简单,尤其适合经验少、资金紧张的大学生群体。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不仅是国家发展之根,还是民族振兴之宝。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有实现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才能够将自身的办学特色真正突显出来,才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创新》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基础课程,既要体现创新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一致的技术人才要求。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改革《创新》课程教学,培养兼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有效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1]张茜琳.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11):96-98.

[2]张筱帆.基于工作室模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7-18.

[3]钟燕瑾.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3):69-72.

[4]刘涛,王帆,刘麟.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环境营造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98-100.

[5]舒杨.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成因及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9):49-53.

[6]秦凯.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6):65-67.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