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群体活动对国民体质影响的研究
2018-06-29,
,
(1.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6)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2000年我国最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实施以来,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引导更多的人喜爱、参与健身活动,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山西不断加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群众的参与度逐年提高、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覆盖人群日益广泛。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国民健身意识加强,近年来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某些人群的体质水平有所提高改善。根据《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如何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提出的:“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为主要抓手,落实目标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创新全民健身组织方式、活动开展方式、服务模式,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的精神,本研究通过对近10年(2007—2016年)山西省承办国家群体活动、本省级开展的群体活动及全省11市组织开展的群体活动相关信息的分析,旨在揭示群体活动对山西省国民体质的影响。山西是中国中部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通过研究山西群体活动对国民体质的影响,可以从一个角度窥视目前我国群体活动在改善国民体质水平中的地位和亟待完善的内容,为政府制定群众体育活动的相关政策、实现改善国民体质的宏伟战略提供对策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山西省2005—2014年三次国民体质监测10余万人测试样本的国民体质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对2007—2016年10年间山西省承办国家群体活动、本省级开展的群体活动及全省11市开展的群体活动项目类型、参与人群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2005—2014年山西三次国民体质变化规律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实施体质监测制度,制定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状况”。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政府掌握国民体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政府制定群众体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我国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每5年进行一次,2014年是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山西省从2005年开始在全省11市铺开国民体质测试,每次监测样本量5万人左右。
表1 2005年~2014年山西三次国民体质监测体质合格率 (%)
体质合格率是指对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某个单位、团体、人群,体质测定达到优秀、良好和及格的总计。
由表1 可见,从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到2014年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山西省国民的总体体质合格率、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合格率呈现出V型变化趋势,即:2010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的总体合格率、成年人体质合格率和老年人体质合格率显著低于2005年[1] [2]和2014年,体质合格率U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老年人的体质合格率最低。
(二)山西省群众体育活动的特征
山西省每年在年初下达本年度群众体育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指承办国家体育总局在山西举办的群体活动、本省级举办的群体活动、11个地市举办的群体活动的总计。本项目查阅了2007—2016年山西省近10年下达的年度群体计划,每年的群体活动项目总量不同,在300~429项之间,活动时间贯穿整个年度。
1.群众体育活动项目特征
山西省每年组织开展的群体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既有热点的运动项目如马拉松、自行车系列赛、广场舞大赛等,又有如挠羊跤、背冰亮膘、傅山拳、鞭杆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山西地方特色、体现山西地域文化的传统群体活动。对山西省2007—2016年历年下达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按照对人体的健身效果和运动强度分为以下六类:有氧运动类(健步走、长跑、游泳(冬泳)、各类舞蹈、瑜伽、健身操类等)、力量练习类(摔跤、拔河、篮球 、足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台球、山地自行车、摩托赛、滑雪滑冰、龙狮赛等)、益智怡情类(竞技麻将、各种棋牌比赛、垂钓、信鸽、风筝等)、系列活动类(健身大拜年、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体育三下乡、体育进社区、万人同下一盘棋等)、养生功法类(健身气功、太极拳、武术、八段锦等)、健身球类(柔力球、门球、地掷球等),各类运动项目在年度群体活动中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山西省群众体育活动各类比例 (%)
表2可见,山西省近10年开展的群体活动中,以健步走、长跑、健身操等为主要运动项目的有氧运动类占50%左右的比例,在六类活动中数量最多;运动强度较大、身体对抗较强、体能要求较高的力量练习的活动项目最少,历年占比不足10%。
2.群众体育活动人群特征
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国民体质监测的人群为幼儿、学生、成年人和老年人。幼儿和学生的体育活动主要由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山西省群众体育活动的参与人群主要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街道、协会俱乐部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组成。
表3 山西省各类群体活动参与人群的比例 (%)
由表3可见,在年度群体活动计划中,身体活动较多的有氧运动类、力量练习类成年人参与度较高,占成年人参与活动总数的70%以上;运动强度较低、身体对抗较小的棋牌、麻将等益智怡情类和门球、地掷球等健身球类运动项目以老年人参与居多,占老年人运动项目的60%以上。
三、讨论与分析
(一)群体活动项目应兼顾有氧运动类和力量练习类,以提高参与者体质水平全面发展为宗旨,加强运动素质的针对性锻炼
评价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类指标11项测试数据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由表1可见,从2005年到2014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经历了从2005年到2010年的下滑和2014年逐步恢复到2005年的水平。2010年和2014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表明:导致国民体质下降并非三类指标整体下滑。
山西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台阶指数、部分年龄段肺活量指标有所增加”、“反映身体素质的坐位体前屈、握力、纵跳、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指标比2005年下降”;山西省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身体机能水平略有增长,部分身体素质指标继续下降”。2010年和2014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和老年人体质数据的动态变化显示:在国民体质监测的一个周期中,体质监测的数据与前一个周期相比较有提高、有下降,不同测试指标具有不同的曲线走向,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身体机能水平不断提高和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
某一区域群体活动的举办,多会在主办地产生“化学反应”和“持续发酵”,不同程度推进某项群体活动在当地的普及和更高的参与率。已有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水平、提高呼吸机能具有积极的效应。由表2可见:从2007年到2016年10年间,山西省组织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有氧运动类项目占绝对的主角位置。高比率的有氧运动类群体活动的组织开展,不断改善提高了山西省国民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水平,可能对山西省国民身体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贡献。
山西省历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代表人体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专项能力的身体素质水平不同程度下滑。分析山西省2007—2016年10年来六类群体活动的项目布局,有氧运动类的活动项目数量有余、力量练习类运动项目不足。群体活动项目开展的不平衡,有可能是我国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以来国民身体素质不同程度下滑的原因之一。提示有关部门在制定当地年度群体活动划时,在考虑国民参与最大化的前提下,以提高参与者体质水平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样才是群众体育活动的未来。
(二)群体活动参与人群的局限性,使不同人群的国民体质水平缺乏平衡发展
研究表明:2010年山西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1.5%,显著高于其他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表明老年人体育活动参与度高、注重体育锻炼,是群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对社区行政村、乡镇街道及体育协会老年人参加群体活动状况调研表明:老年人参加群体活动的特征为参与随意、时间不定、强度极小,是老年人无序、自发、闲散的无组织随意活动,这种自发的活动表现为:项目少技能、锻炼无指导、运动缺乏科学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山西老年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显示:以散步为主要身体活动的老年人占43.3%,每天要做轻家务劳动的老年人有62.6%,老年人的主要锻炼方式和体力活动是散步和做轻家务劳动。
有关山西省老年人体质特征的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是山西省国民体质最差的人群。对山西省10年来群体活动项目特征分析发现针对老年人的群体活动有三少:政府组织的少、老年人可参与的项目少、老年人的项目身体活动少。表3 可见,老年人参加的群体活动以棋牌、垂钓、风筝等益智怡情类和门球、地掷球等健身球类项目为主。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的结果是患病率尤其是慢性病发病率上升。面对世界范围的老龄化社会,提高老年人的体质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减轻国家和个人的负担,将体育健身纳入疾病的一级预防系统是人类对体育运动寄予的期望。《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在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的绿色发展中提出“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2016年6月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主要任务指出: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计划》在保障措施中指出:推广“运动是良医”等理念,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刘鹏局长解读新周期《计划》的举措中谈到:要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推广老年人的全民健身来应对老龄化的问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胡鞍钢在文章 “让全体人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中指出:通过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为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减压。
面对当今老年人多元健身需求和所需健身服务,政府和体育部应大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水平。由互帮互助转化为科学指导,研究老年人的健身需求、丰富老年人的锻炼方法,在增强综合国力、改善国民体质水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结论
1.群体活动开展的项目布局不合理,可能使国民不同身体素质水平缺乏平衡协调发展。
2.老年人的群体活动政府组织的少、老年人可参与的项目少、老年人的项目身体活动少。可能导致老年人成为国民体质最差的人群。
参考文献:
[1]刘姝,李鸿涛.山西省成年人体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2):72-74.
[2]刘姝,李俊温.制约山西老年人体质水平关键问题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