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2018-06-28沈永福
沈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马克思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想,弘扬传统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文化精神,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
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文化观,透彻分析了文化的基础、来源及形成奥秘,明确了文化的性质、功能、作用,梳理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政党以及文化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经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科学指明了经济基础对思想文化建设的决定作用,同时也看到了思想文化建设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认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思想文化成果都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都不可避免带有深重的时代烙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方法和态度。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进步的科学的文化如果被群众掌握,就成为改造现实的重要力量。落后的错误的文化一旦流行开来,就一定会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核心在于其科学的思想理论,在于其理论以真理的魅力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它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它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成为实践证明了的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理论武器和最正确的价值诉求。文化的力量在于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国家和社会增添自信,增强团结和奋斗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深沉的自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新一代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以新理念新战略引领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新实践。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活力源泉。创新创造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如泉流涌现。社会活力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和活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魂魄所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将制度(包括法律、规章等)与文化(包括道德、艺术等)有机结合,共同治理社会,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因为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制度是硬规,硬规依靠外部的强制力量,主要解决行为的后果性问题;文化是软规,软规依靠主体的自觉自律,主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问题。二者相互支持,相与为一,才能实现较好的治理效果。“历史是面镜子”。我国既有厚重的文化道德传承,重视德治在治国理政及善化人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又有悠久的法制传统,重视法制的强力之治。当代社会,文化可以成为制度的有力滋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继承发展,是新时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关键举措。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态势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科学界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组成;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当代中华民族的灵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路径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把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精神理念与时代价值,明确阐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指向、科学态度与创新路径,将我们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指出了正确途径,而且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找到了新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强调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以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