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美防长访华“破冰”
2018-06-28田聿
田聿
美国防长马蒂斯于26日到28日开始他上任以来的首次访华之旅。此前接连发生美国拒绝中国参加“环太平洋”多国联合演习、美海军舰艇频繁闯南海等一系列事件,美军这种故设障碍的做法已阻碍了两军的正常交流。回想1980年美国防长哈罗德·布朗的首次访华,那次“破冰之旅”被誉为“把几年前还不可想象的中美合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中美由此开展的军事交流带给双方持续近十年的“蜜月期”。
“气氛热烈,观点接近”
伴随着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军的第一次公开交流是1979年末中国国防大学代表团的美国之行。1980年1月5日晚,美国防长布朗带领的美国军事代表团乘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他也成为中美建交后首位访华的美国防长。中国副总理兼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和海军、空军、北京部队、北京卫戍区的负责人等在机场迎接。
之所以中美对这次访问如此重视,还得从不久前的苏联入侵阿富汗说起。1979年12月27日,苏军突然出动8万精锐部队,在一周时间内控制了阿富汗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苏联表现出的全球扩张主义同时引起了中国和美国的担忧。美国卡特政府断定中国军力的增强“对全球平衡和美国国家利益有好处”,为布朗此行大开绿灯。
1月6日,中国国防部长徐向前举行晚宴,欢迎布朗及美国代表团。在宴会开始前,两位防长曾进行了40分钟的会谈,其中重点谈及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两国防长一致表示,中美两国应扩大防务对话,加强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合作和壮大两国力量,此举能遏制引发全球冲突的侵略。
1月8日上午,中国副总理兼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会见布朗。邓小平明确提出:“中美应该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维护世界和平和对抗苏联霸权主义。”布朗也表示,面对来自苏联的威胁,美中需要协调彼此的政策。
在随后的记者会上,布朗表示“我总共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17小时的正式会谈,双方的观点非常接近,两国已制定扩大国防机构之间来往的计划”。更具轰动性的消息是五角大楼发言人托马斯·罗斯透露的——布朗正式向耿飚提议,美国向中国提供精密的卫星地面站,用以接收“兰德萨特-D”地球资源卫星输出的数据,并且可以用于军事方面。要知道,它能提供当时最好的卫星照片,是美国所能对外提供的顶级“非致命性军事装备”。
坦克表演,战机升空
中国作为东道主,在这次访问中特意为布朗安排了大量堪称“破格”的参观活动,让美国客人能实地感受到解放军的军事发展情况。美方感叹,这远比“隔靴搔痒”的技术情报更为真切和有用。1月9日早上,布朗一行在北京北郊附近参观了坦克演习和摩托车表演。演习结束后,布朗爬进一辆中国自行研制的59式中型坦克,并检阅了坦克兵和摩托车侦察兵。他告诉随行记者:“我们对所能看到的一切,对这支装甲师的力量和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10日,美国代表团还访问了中国空军基地,现场观看解放军歼-6歼击机的空中表演和射击地靶的演习。布朗还登上中国自制的歼-7I歼击机观看该机的座舱设备,成为首位在中国参观歼-7I战机的外国高级官员。布朗对记者们说:“关于我所看到的坦克和飞机,它们并不只是苏联原型的翻版,中国人做出了显著的改进,尤其在航电仪器方面有极大的进步。”布朗在中国军官面前得体地表示,自己在中国看到的军事装备“相当于10多年前美苏最好的装备。”
美国代表团此后还在武汉参观了造船厂、在上海登上了中国自制的导弹驱逐舰、猎潜艇和潜艇等,这些都是当时中国所能自行建造的最现代化装备。
当被美国记者问及如何预测中国军队的现代化需要多长时间时,这名正在推动基于先进信息技术、隐形技术的“军事抵消战略”的美国防长说:“在最近五六年里,中国军队已获得巨大的进展,他们的豪情和熟练使我印象深刻,但显然现代化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布朗极为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政府和军队不会长期忍受技术落后的局面,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为军队现代化事业投诸热情和资源。对于外界非常关切的中美军事技术合作的政治性障碍问题,布朗表示,即使美国改变它的对华军事技术禁运政策,向中国提供美国武器,中国也不可能大量进口美国武器,“中国对依赖外国军事技术的问题非常敏感,甚至对向(比美国对华更友好的)西欧国家购买军备也是如此”。纵观此后30多年的中国国防建设,这名经验丰富、思维敏锐的美国防长的确没有看走眼。
两军互访,意义深远
1980年1月13日,布朗率领的美国代表团乘坐专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取道日本返回华盛顿。在历时九天的访问中,布朗打开美中两军高层之间的接触,这是华盛顿和北京的军事领导人第一次正式交往。美联社报道称,布朗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严峻时刻访华,使得这次访问更具特殊意义。香港《南华早报》如此评价:“华盛顿已开始摒弃对北京和莫斯科实行‘等距离外交的政策,美国的行动已显示出对中国友好,而对苏联不那么‘友好了,不再是那么不自然地做‘骑墙派了。中美加强防务方面的合作,对世界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美联社特别强调,美国没有计划向中国出售武器,但技术转让——特别是适用于军事用途的民用技术——已得到明显的进展。中国将获得“兰德萨特-D”地球资源卫星的地面数据接收站,这种卫星的“军事气味”很浓,中国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卫星地面站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外,布朗此行敲定了中美两军的后续交流活动,这就是如今仍被军迷津津乐道的1980年5月以耿飚、刘华清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访美。中国代表团进入五角大楼,登上了美国航母“小鹰”号和“突击者”号。布朗的来访和耿飚的回访,标志着中美建立军事交流关系。美联社在报道中描述说:“华盛顿不必把武器售予北京,只需为中国训练军官,也能令北京使用美国的军事技术知识,来加速其国防现代化。”
在布朗访华之后,中美军事关系在高层互访、武器和军事技术合作等领域迅速发展,两国在战略和地区安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合作。中美军事关系开始了一段将近十年的“蜜月期”。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麦克法兰对这段往事曾评价说:“我们向彼此打开大门,目的是为了避免因为无知和缺乏交流而发生误会。中美两国对于维护世界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并不仅仅限于亚洲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昨天是这样,今天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