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人故乡绽放“最美石油花”—记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48队采油工刘丽

2018-06-28毕玉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刘丽大庆油田创效

□ 文/毕玉

她是采油“女状元”,刻苦钻研,技术精湛;她是员工“好讲师”,育人不倦,甘为人梯;她是创效“带头人”,创新之路,硕果累累。她就是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采油工刘丽。

25年的采油人生并不算长,她用非凡的业绩践行和传承着铁人精神,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女工成长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以爱企如家的主人精神、勇于攻关的进取精神、忠诚尽职的敬业精神、执著无悔的奉献精神被誉为采油战线的“最美石油花”。

技能传承,驰骋赛场显英姿

1993年,刘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有“铁人故乡”称谓的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 48队,成为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先进集体中的一员。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她总是怀揣一本技术书,白天上井对照实物琢磨,记忆井口流程和实际操作规程,下班回家再把白天学到的知识整理成笔记,细细揣摩,直到吃透弄懂为止。1997年,刘丽经过层层筛选,以黑龙江省技术大赛第五名的成绩获得了参加全国采油工技术大赛的入场券。那时的她,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她除了完成教练规定的学习培训计划外,还给自己加码加量,进行强化训练。由于患有腰间盘突出症,长时间的操作训练让她疼得直不起腰,膏药的长时间贴敷,使腰间起满了血泡。那段日子,她白天在练兵场上挥汗如雨,夜晚在走廊里学至深夜凌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实在太累了,就在宿舍走廊的地毯上躺一会儿。炎热的夏季,紧张的训练,使她的身体严重透支,但并没有影响她的斗志。经过两个多月的刻苦训练,年仅23岁的她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优胜奖,被评为首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能手”。

经过大赛的洗礼,仿佛推开了刘丽人生中的一扇门,那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回到岗位后,她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本职工作,不断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28岁被破格聘为采油技师;32岁被聘为采油高级技师;35岁成为大庆油田最年轻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43岁成为黑龙江省首席技师。

被聘为工人技师后,刘丽便开始帮带身边的员工提升技能。多年来,她倾其所学助力员工技能提升,采取“阶梯式”培训法,累计培训学员15000多人次,5人被聘为技能专家,56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135人被评为厂级以上技术能手。培训的采油工选手2010年、2011年获大庆油田公司技能大赛第一名,2012年获黑龙江省技能大赛第一名,2014年获集团公司技能大赛团体冠军,选手获得2金、5银、3铜的优异成绩,2015年获大庆油田“采油队岗位知识竞赛”第一名、第二名,2016年获大庆油田“联合站岗位知识竞赛”第一名、第二名。从大庆油田冠军到省冠军再到集团公司个人、团体双冠军,坚信天道酬勤的刘丽实现了教练生涯的大满贯。2013年、2018年,刘丽与徒弟李庆华、史忠帅被评为大庆油田公司“十大金牌师徒”,成为享誉油田的技能名师。

知识共享,勤笔著述育桃李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刘丽感到岗位上的一些技术书籍虽然能指导员工按标准操作,但无法保证岗位不存在生产问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由于鉴别能力不强,致使员工对风险预测不到位,无法及时采取削减措施,既影响安全生产又会对员工造成伤害。针对以上问题,2009年8月刘丽编制了《采油队风险可视化提示手册》。将13项生产中常出现的事故处理标准及程序,配上现场实际操作图片,编制成图文并茂的手册。该手册在全厂推广应用后,既提升了标准操作的趣味性,同时又消除了员工死记硬背的弊端,使员工在应急情况下可以按图索骥、标准操作。

2015年5月,刘丽接受油田鉴定中心的任务,主编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培训教材《采油工》。这本书因为要适用于各油田,所以要求知识点全、可操作性强。近两年的时间里,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刘丽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参阅各种书籍,向专家求教。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工作后,终于组织编辑完成了近60万字的文稿,经过多次审阅,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将在全国各油田推广使用。

近10年中,刘丽勤笔著述,共出版发表国家、集团公司等各级专业技术书籍19册、论文10篇,编写培训教材38套、制定操作标准105项并推广应用,为完善集团公司题库体系建设、推动全国石油系统采油技术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员工誉为技术学习的“活电脑”。

潜心钻研,技术革新结硕果

工作25年来,刘丽无怨无悔地坚守在生产一线,将全部的智慧与热情倾注给了热爱的油田。在她心中,能让自己沉醉的舞台始终是井场,用自己的技术为企业解决现场难题,才是最大的感恩与快乐。2001年,聚驱投入开发后,她发现抽油机井口总是“脏兮兮”的,光杆极易腐蚀导致盘根漏油严重,在频繁取换盘根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损坏光杆。于是,她认真查找资料,设计图纸,反反复复地琢磨,寻求解决的办法,最终研制成功了“上下可调式盘根盒”。经现场试用后,实用效果好、安全系数高,不仅延长了盘根的使用寿命,而且减轻了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得到了一致好评。该成果于2002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9年,刘丽管理电泵井后发现,电泵井清蜡防喷管在冬季常常出现冻结现象,清蜡工到井上清蜡前必须先对防喷管进行解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高空作业也增加了岗位员工的操作难度。经过认真分析,多次尝试和反复论证,她对老式防喷管进行改进,增加辅助装置,研制成功了“便携式清蜡设备”,不但便于安装和拆卸,而且有效解决了防喷管易冻的问题。目前,这种装置已经应用在330口电泵井上,并于2010年获得了大庆油田重大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截至目前,刘丽研制的创新成果获奖135项,其中获国家专利17项、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项,大庆油田重大技术革新成果奖及创新成果奖36项,累计创效8600多万元。2012年,刘丽被评为大庆油田十大创新创效明星;201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创新能手;2014年入选大庆油田五大革新人物,并在油田科技大会上做了题为“扎根一线岗位,绽放平凡风采”的典型发言;2017年被评为龙江大工匠。

示范引领,全员创效立新功

2011年8月,厂和作业区为刘丽“量身”打造了能发挥她技能优势的特色基地—

“刘丽工作室”。8000平方米的土地上花木扶疏,室外培训场地、室内多功能培训室、成果展示室、革新修旧车间,处处精心设置,营造了理想的培训环境与革新氛围,使解决生产难题、技术攻关与提升员工技能素质如三条粗大的钢索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撑起了革新成果共享的展台、专家技师交流的平台、广大员工成长的舞台。工作室包括采油、集输等13个工种、10个分会。作为领衔人,刘丽携手394名会员,坚持开展“技师大讲堂”、革新成果研制等活动,参与了对全厂群众性创新成果和“巧技绝活”的征集和评审工作;组织全厂技术革新骨干500余人到油田先进创新工作室及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等地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参观学习;建立“萨南技师之家网”,设置了革新梦工厂、技术论坛、网上课堂、成果展示等13大版块、27个专栏;开设“技师行动”“成果秀场”“测试精英联盟”等微信平台,随时随地征集生产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探索革新思路、传播前沿技术。

面对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原油生产、开发效益等方面的新挑战,刘丽带领学员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生产难题“会诊”“技师服务到基层”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在行动”不断引向深入。并针对征集到的生产难题,有针对性地组建技术攻关小组,让小技师担起大责任,解决大问题。几年中共组织技师到现场240人(次),攻克了“联合站沉降罐收油管线反冲洗流程不合理”“旋转式偏心注水井工作筒结垢”“螺杆泵井井下电缆磨损”等生产难题150余个,为企业节约维修改造资金600多万元,累计创效1000多万元。刘丽还组织专家及技术骨干针对全厂 10年内近千项革新成果进行落实、改进、归类,优选出50项革新成果292件应用在10口抽油机上,建立“抽油机井革新示范区”。经过测试,一年中,示范区系统效率提高1.6个百分点,“第二采油厂革新示范区”文化被命名为大庆油田四大革新文化之一。

“刘丽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大庆油田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工技能创效示范基地、创效先锋岗、巾帼建功标兵岗,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劳模创新工作室、书香班组, 2015年被集团公司首批命名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201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猜你喜欢

刘丽大庆油田创效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大庆油田》
广告索引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创新创效 铸就高端园林绿化品质
艰难创业 气壮山河——纪念大庆油田开发建设60周年
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创效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业创新创效的企业家 尽心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开启密码锁
去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