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联合螺旋CT在胃间质瘤的诊断鉴别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28林雨北

关键词:螺旋恶性内镜

林雨北

(东莞市虎门镇南栅医院,广东 东莞 523932)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属于一种侵袭性肿瘤,该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其恶性程度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以及肿瘤有丝分裂的指数进行评估,通常将直径低于2 cm,有丝分裂指数低于5/50的胃间质瘤看作是良性[1]。一般来说,恶性胃间质瘤较为常见,为改善预后,需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2]。胃间质瘤病变位置大多位于浆膜下层、肌壁内或是粘膜下层,普通的胃镜检查难以准确对粘膜下发生的病变进行准确定性,而超声检查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但相关研究指出,直径>5 mm的肿瘤并尚不能准确检测[3]。胃壁处于一种充满水的状态,CT检查能有效根据这一特性通过较高的分辨率量检测胃间质瘤的存在[4]。两者具有互补的特性,联合使用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5]。本研究主要对超声联合螺旋CT在GST的诊断鉴别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超声组、螺旋CT组和联合组。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20~75岁,病程5 d~6个月,平均(4.3±1.3)个月,3组患者各1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主要临床症状有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③有腹部包块、腹胀、贫血等现象。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有精神障碍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1.2.1 超声组检查方法

诊断方法:超声检查:检查前禁食禁饮8 h,口服去泡剂和表面麻醉剂,术前常规肌内注射安定10 mg和解痉灵10 mg。扫查方法为充盈法和水囊法或两者结合。使用仪器为Voluson730ProV超声检查仪。

1.2.2 CT组检查方法

CT检查:禁食8 h,扫描前口服3%泛影葡胺500 mL。盆腔扫描前直肠保留3%泛影葡胺100 mL灌肠。患者仰卧,平扫后,经肘静脉按1~2 ml/kg的总量,3 ml/s的流率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300 mg I/mL),注射开始后25~30 s行动脉期扫描,60~70 s后开始扫描为静脉期。扫描仪为PHILIPS 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层距、层厚均为10 mm,螺距1.0。

1.3.3 联合组检查方法

联合组采用超声和螺旋CT联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对GST的临床特征、超声和螺旋CT表现、鉴别诊断、生长方式、大小、形态、良恶性等进行判断,将其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等。

1.3 观察指标

肿瘤发现率及诊断准确率研究观察三组患者胃间质瘤发现率以及准确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超声组患者<2 mm肿瘤、2~5 mm肿瘤、>5 mm肿瘤发现率分别为60.0%、71.4%、0.0%;螺旋CT组为80.0%、66.7%、10.0%;联合组发现率分别为80.0%、75.0%、100.0%。其中联合组>5 mm肿瘤发现率显著优于超声组和螺旋CT组(x2=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螺旋CT组以及联合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5%、76.4%,见表1。

表1 3组患者肿瘤发现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对比 [n(%)]

3 讨 论

GST是一种叶性肿瘤,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一般具有非定向分化的潜能。随着现阶段病理检测的进步,误诊几率较小[6]。随着近些年来免疫组化技术的进步,研究指出,ICC(卡哈尔间质细胞)可能是GST的来源,该类细胞内有结构的蛋白表达处于不完全状态,局灶阳性或肌动蛋白呈现阳性,电镜检查未发现有明显肌丝存在,因此不能将其列入真性平滑肌肿瘤行列[7]。60%~70%的胃间质瘤发病部位为患者胃部,还有小部分大约20%~30%发病部位为患者小肠,偶见于腹膜后腔、系膜以及网膜。GST大多为恶性,可通过血行和种植转移至肝、腹膜和肺等部位,而淋巴结转移少见。G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但定性诊断最终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的检查。多层螺旋CT能初步判定肿瘤的恶性潜能程度,为临床对肿瘤分级、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信息[8]。

本研究数据显示,超声组患者<2 mm肿瘤、2~5 mm肿瘤、>5 mm肿瘤发现率分别为60.0%、71.4%、0.0%;螺旋CT组为80.0%、66.7%、10.0%;联合组发现率分别为80.0%、75.0%、100.0%。其中联合组>5 mm肿瘤发现率显著优于超声组和螺旋CT组(x2=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螺旋CT组以及联合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5%、76.4%,提示超声联合螺旋CT具有提升胃间质瘤发现率以及准确率的作用。

综上所述,超声和CT联合诊断胃间质瘤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本研究通过分析GST的超声和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可靠数据和图像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探究并制定GST良恶性诊断的有效方法,为临床对肿瘤分级、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信息,最终实现改善GST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周羽翙,卢光荣,蔡振寨,等.Photo shop软件联合超声内镜在胃间质瘤不同侵袭危险性分级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8):20-24.

[2]王丹娜,方维丽,李 姝,等.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6):367-370.

[3]高美莹,葛辉玉,苗立英,等.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Norman Ⅱ型胃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2):227-231.

[4]卢光荣,符竣惠,钟金伟,等.胃神经鞘瘤超声内镜下被误诊为胃间质瘤4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2):75-78.

[5]Thomas D M,Branch K R,Bury R C.PROMISE of Coronary CT Bibliography:Precise and Accurat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Southern Medical Journal,2016,109(4):242-247.

[5]沈 娣,冯玉阳,茆 勇,等.胃镜或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3):771-774.

[6]李 明,张 波.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36-39.

[7]张 静,黄凯莉,丁士刚,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5):385-389.

[8]王丹娜,方维丽,李 姝,等.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6):367-370.

猜你喜欢

螺旋恶性内镜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