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8-06-27黄志胜
黄志胜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但农村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充分。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一、细心观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思维
观察与操作是启发学生思维最根本的源泉,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展开思维。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我通过演示,让学生弄清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通过学生自己操作,用“绳测法”或“滚动法”,测量老师给出的几个圆的周长,加深理解——圆的直径越长时,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然后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再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自己发现规律:每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这个等式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二、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设计思维训练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的教学里,要注意问题的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而且形式要多样,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熟练技巧,形成技能,逐步发展思维。
例如,在教学《整数》时,我分三个层次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判断题:
1.自然数是整数。( )
2.整数是自然数。( )
3.0是整数。( )
4.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 )
5.整数都是0和自然数。( )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整数的意义。
第二层次练习,计算:
20÷0.4=
12÷7=
72÷8=
79÷3=
5÷10=
22÷5=
通过观察归类,说说哪些算式的商是整数?什么叫整除?
第三层次练习,将整除与除尽的算式放在一起,比较、区别,弄清除尽和整除的意义,加深理解整除。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四、设计思维发散,提高学生思维
应用题教学中,除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训练发散思维外,“改变题中的某个已知条件”再解答,也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一种途径。例如教学如下练习题:
(1)甲、乙两港相距312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需12小时,另一艘轮船从乙港开往甲港需13小时。这两艘轮船同时从两港相对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2)如果把(1)中的第一个条件“甲、乙两港相距312千米”去掉,这道题该怎样解答。
要完成第(2)小题,必须弄清楚,两个小题的数量关系变化:
第(1)小题的路程、两船的速度各是多少?
第(2)小题的路程、两船的速度各用什么表示?
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解题逐步深入发展而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思维特点,经常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好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養[J].新课程,2011(8).
[2]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
[3]聂霞.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