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小学体育高效的主要因素
2018-06-27陈银檬
陈银檬
摘 要:小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要侧重体能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层面的满足。而在情感层面上来讲,外在表现形势最明显的就是兴趣的强弱。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重点方向。本文就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简单的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开展方面做一些讨论。
关键词:小学教育;兴趣教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更遑论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新时期的教学开展要求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达标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长足的体育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的兴趣养成。
一、当今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类学科,不参与统一的考试,只作为一个指标进行量化,这就导致学生以及学校都不重视体育教学,虽然近些年的体育考察标准越发严格,体育考察形式也越来越多样,由此提高了家长、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形成体系。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课堂往往没有操作性强的教案,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体育活动发展情况,进行有变化的灵活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看似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实际上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发展,使得学生丧失了体育学习的兴趣。其次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不一致,难以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在现行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对于学生的耐力和速度有一定的要求的体育活动,学生们之间的差异越发明显。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适当的变化一下教学节奏,采用一些新形势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驱动力,是一种对于事物的饱满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能够转变学生的教学地位,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换为“主动的参与者”。
(一)精心备课,提高针对性。
体育活动是人们身体协调能力的保证,更加是人们面对艰难的一种减压方式。因此体育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扩展自己的职业能力,不能偏安一隅,不求上进,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水平。要积极的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尽可能的开展一些集体备课活动,让教师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入研究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尽可能的做到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心理的兴趣化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也为课堂创建更加开放性的环境。
(二)体验成功感,提升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外在的因素刺激,让学生在挑战和自我突破中获取精神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克服困难,感受成功,通过刺激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取得小小的进步,教师能够给予适当的表扬,使得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一定的战胜自己的快感,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建立起体育探究兴趣,为后续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之中学习,挖掘学习的方法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教育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到这一点,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体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参与兴趣的提升。就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年龄特点为他们设计青蛙跳一跳的情景,让学生将下半部分身体深入口袋,双手拎着口袋边缘,向前跳,看谁第一个跳回家(终点),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比如最简单的活动“慢跑”,学生肯定觉得特别无聊,难以提起兴趣,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实际的场景,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正在进行奥运的火炬传递,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学中还可以科学的运用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利用节奏感极强的音乐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带动全身的细胞投入体育运动。
三、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能的提高途径,也是一个兴趣启蒙的平台。身为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体验、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培养。应该不断的转变观念,提升自己,优化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将自己的兴趣转化为自己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这才是体育教学的终极魅力和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彩霞.激发学生的运用兴趣提升体育课堂效率[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08).
[2]胡华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7).
[3]梁双波.小学体育兴趣课程中学生运动欣赏能力的培养对策[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