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2018-06-27仇乃运
仇乃运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素质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与深化,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疏导。体育属于一门探索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有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灵活发散的思维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正确地培养和疏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到学生的兴趣诉求,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疏导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与疏导 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励学生学习探索、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素。心理学家将兴趣定义为“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参与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绪色彩”。对于小学生体育教学而言,正确地培养和疏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仍旧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培养与疏导,这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尽人意。笔者结合到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養与疏导。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小学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爱好,锻炼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其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单调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多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遑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疏导了。我们看到,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课时,其仍旧沿用以往理论讲解、操作示范和练习的“套路”进行授课,这种授课模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其难免显得较为“笼统”,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需求。学生最初在接触体育课时,兴趣较为浓厚,但其长期以往地处于一个“被动学习、被动锻炼”的过程中,兴趣逐渐消磨殆尽。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疏导。
(二)教师主导性较强,学生难以追求个性化发展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均是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缺乏创新性,学生对于这种“框架式”的体育教学自然难以提起兴趣。同时,大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强的主导性,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例如,某些小学生对于篮球运动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却安排这一节课只能跳绳,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时学生就表现出了沮丧、懊恼的情绪。教师的主导性较强是阻滞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和疏导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准确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小学生,为了切实培养和疏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教师首先应当准确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小学生大多数为7到12岁的儿童,他们正处于一个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情绪丰富(这一点很值得教师揣摩)、兴趣爱好广泛、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同时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对待一切新奇事物都比较好奇,他们希望通过展示自己来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欲正确培养和疏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全面、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应当注意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在对其进行引导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良性竞争意识以及尊重对手的品质等)。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上文已经提到,教学方式单调是阻滞学生兴趣培养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创新教学方式,第一是运用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更加乐于接受具有丰富趣味的体育运动,即所谓“寓教于乐”。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其制定相适宜的体育运动。例如,组织学生站成一个圆圈,安排两个学生扮演警察和小偷,教师喊开始,警察则去追小偷,警察若追到小偷,两人则角色互换;在警察追小偷的过程中,小偷可以贴到另一名站好的同学身后,该同学则变成小偷继续完成游戏(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学生跑步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此类游戏还有许多,借助于游戏教学法能够真正地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组织体育竞技活动。上文提到,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认可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组织开展体育竞技活动。体育竞技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尽可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展示出他的特长),例如,跳绳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接力赛跑等。
(三)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培养和疏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切实调整教育理念,将自身从课堂主导者转变成为课堂引导者。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应当向学生讲解、示范一般性的体育活动之外,其更应该探索和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特点选择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他们所取得的知识和技能给予鼓励和表扬,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宝全.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2,(01).
[2]臧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04).
[3]温国平.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02).
(作者单位:山东省金乡县胡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