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名学生走进规范的大门
2018-06-27吴影
吴影
摘 要: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贻害无穷。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人生打上亮丽的底色。
关键词:良好习惯;从小培养
常言道:“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才的必要前提。因此,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基础工程,它需要长期的、细致的训练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就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它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扎实细致地做好学生良好行為习惯培养的训练工作。
一、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
俗话说:“桑树条子从小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早抓起。不能等到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很大的小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学生必须懂得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再如:大课间排队快、静、齐;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锻炼、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课间文明休息;讲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自觉做环保小卫士;懂礼貌,不小心碰着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帮助要说“请”“谢谢”;做事要有耐心、恒心、决心等等,这些良好的习惯培养都应从小学开始抓起。良好的习惯一旦具有,形成后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要求学生不仅要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还要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乱扔果皮纸屑,不能乱吐痰;并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一来,以前爱乱扔垃圾、乱吐痰、说脏话的学生逐渐改掉了坏习惯,有的学生还主动争当了环保小卫士,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入手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引导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入手。因为小学生既有很大的可塑性,又在以往的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一些习惯,包括不良习惯。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就得破除或矫治他们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例如:要养成学生上课注意听讲,要发言先举手的好习惯,就得纠正他们上课中随便插嘴的不良习惯。我经常采用动作指导行为,课堂上为了不影响教学的气氛,又使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可用一些适当的动作作为提示。如:发现个别学生发言不举手,随便插话,老师可向他摆摆手,然后做一个举手的动作,这样学生就自然明白老师叫他发言要举手了。再如:有个别同学回答问题时站姿不端正,老师可做伸直腰的动作提示;有个别学生讲话,老师可将食指放在嘴唇边做保持安静的提示。用动作提示,既减少了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语言、又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至于影响课堂教学气氛。要养成学生作好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就得克服总是忘这忘那,说话东拉西扯,做事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在这进程中,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经常督促,反复训练。在帮助学生改掉某些不良习惯的同时,也就会使他们在这些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中使他们感悟到好习惯的优越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上,形成教学上的良性循环。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三、培养学生的向上进取意识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主要的是要调动他们本身的积极因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向上进取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善于积累,从养成一个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到逐步养成许许多多的良好习惯。其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开展“文明之星”“纪律之星”“礼仪之星”等的评选,给学生们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向外辐射延伸。平时,我比较注重对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赞许,这样使得习惯形成的同学更加的肯定自己,也会使其他正在形成文明礼仪习惯的学生“看有形象,学有榜样”。因为我相信同伴的教育作用。让他们通过评比活动,查找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用你的眼神去传递,用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自然会理解你的苦心,理解你的用意。走进规范的大门,以良好的习惯铺开他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