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 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2018-06-27张德红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新课程小学数学

张德红

摘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了其理论依据,提出了要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最后再结语部分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游戏化学习

一、游戏化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在智力发育方面还不完全,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锻炼影响,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而且,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受外界干扰,贪玩,好奇心、好胜心强。而游戏化教学,正好顺应了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迎合了儿童的需求,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

(二)可行性

数学,其基本元素,包括了选定的集合、运算法则。而游戏的基本元素,包括治理体的集合、游戏规则。因此,数学与游戏,具有相似的元素和结构,数学中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中的智力活动,在本质上极为相似,甚至可以这么说:数学就是游戏。

二、游戏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由布鲁纳提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对认知结构的主动形成,而不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学习者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够把获得的新知识,和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所以,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本学科的基本架构有一定的了解。发现法,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自主地去获得知识。

(二)互动理论

互动理论属于传播学概念,一方面,指信息的沟通、交换、创造和分享;另一方面,指信息传播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师生与环境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责任,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为他们提供各种实用的学习资源,创造便利地获取知识的平台。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平等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应当建立起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新型关系。人本主义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爱护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新课标

遵循课程标准,是进行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既要达到课标的基础要求,又不能过于追求难度和趣味性而超纲。应当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进行与学生能力匹配的游戏设计和教学活动。

(二)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力发育处于快速增长期,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差异极大。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形象到抽象的顺序,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选取合适的游戏形式,确保游戏内容能够充分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从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另外,由于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是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合适的游戏与之对应,所以,教师不应过于功利,而是应当顺其自然,强行的游戏化教学,往往过于生硬,趣味性和教学效果都得不到保障。

(三)以人为本原则

无论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过程中,都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与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四、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实践

首先,教师需要摒弃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态度,以亲切、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适当降低教师的权威性。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解放学生的拘束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与表达冲动,才能保证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当学习环境足够宽松、足够民主时,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学生对游戏参与热情,就能得到保障,学生也就敢于、乐于参与其中,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课堂导入的游戏化

在课时的开始阶段,学生的心思还在刚刚结束的课间活动上,精神状态比较亢奋,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入游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过渡到课堂中来,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在进行“平均数”课堂引入时,选取一个三人小组和一个五人小组,限时十秒钟在黑板上比赛画五角星,哪一组画的多,哪一组胜利。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游戏的不公平之处,产生对平均数的大致印象,从而顺利的导入正题。

(二)新授课学习的游戏化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而数学又是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新授课学习中引入游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

比如,“克与千克”学习,教师选取几个常见的生活物品,让学生估算其重量,并填入表格,之后再用称称取它们的实际重量,比比谁估算的准。

(三)拓展应用的游戏化

拓展教学的内容,一般难度较大,实践要求较高,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比如,“形成应用题”中,相遇问题的拓展,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实地演练。其中两个学生表演,另外几个学生计时,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找出等量关系。

(四)课堂练习的游戏化

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习题的巩固,但是枯燥、单调的习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产生厌学情绪。把游戏引入到课堂练习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乐中,培養观察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将2,3,4,6,8,12填入图中的圆圈(等边三角的三个顶点、三条边的中点处各有一个圆圈),让每条边三个数积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锻炼计算能力与数字敏感度。

(五)课外练习的游戏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时间就相当于游戏时间。教师不应布置过多的习题,而是穿插一些课外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新知。

比如,布置24点、七巧板拼图等小游戏,让学生和父母、和其他同学积极互动,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五、结语

数学与游戏,有着类似的属性,小学数学的游戏化学习,迎合了小学生的特点,具备相当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遵循循序渐进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游戏穿插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11).

[2]李巧儿.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4,(08).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邹城市杏花村小学)

猜你喜欢

游戏化学习新课程小学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