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路径研究

2018-06-27艾群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开展路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我们将所谓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理念。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授课过程中,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并且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生活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恰当地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能够帮助数学课堂的有效展开,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与学习,从而使得自身的数学素养得以充分地提升。因此,笔者重点分析了我们如何将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开展路径

一、生活情境的有效应用

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数学与生活进行密切地联系,才能更好地使得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内涵,从生活应用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新课标充分指出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相关的定理学习,并且应该懂得联系已有的知识储备,更好地进行探索新知识。尤其是小学的数学学习,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基础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简单问题,这就是数学的生活生活情境,这也就是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生活情境在数学授课时,进行有效地开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学到数学,同样地,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由生活出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作细致化地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站在一个较为贴近实际的位置,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去指导实际的生活。生活情境法的有效应用是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思想理念,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效地可持續发展。生活情境法由生活出发,将数学与生活进行有效地联结,是锻炼学生动脑与动手好方法。

二、有效开展应用生活情境法进行数学教学的分析

(一)结合生活现象把握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生活处处有数学。各种数学思想也是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呈现,所以说,我们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抓住问题的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点。针对课堂中呈现的问题,要联系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贴近实际的数学思想解决措施。由生活实例出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才能有效使得生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例如,教师在讲授“平移”这一数学理念的时候,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身边的现象有:当我们在逛商场时,乘的手扶梯;当我们打开教室里的窗户的时候;当我们在升国旗,盯着垂直于旗杆的旗面缓缓上升的时候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教师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平行移动的物体,同学们还能找到哪些呢?请大家提出你想到的一个或两个例子。因此,教师由生活中的现象导入课堂,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类似于这样平移的物体,还能找到哪些?这样就是有效教学,使得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中问题的提出,对于材料的提出与分析更为透彻,由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对于“平移”的概念作深入地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获得较为成功的思想认知。再者,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一课时,教师在授课时,通过给学生播放类似的春夏秋冬不断更迭的视频,让学生先进行情境的观察,通过了解季节的不断变换,理解“循环 ”这一定义,进而引入“循环小数”这一数学定义,使得学生获得对于“循环”的定义的初步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散思维,对于类似“循环”的现象思考,有的同学指出,我们的每周都是从周一到周日,不断循环;也有的同学说,我们的太阳公公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等等。由生活的一些现象,引入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将循环小数引入课堂。并且在生活情境中,充分地对数学理念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二)重现生活画面感受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很多教材的编写都源于生活实际,特别是我们的小学数学,其编写是较为生动活泼的,但是有些生疏的定义与定理,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知道,我们对于教学的内容细致化,使其贴近生活,就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地进行掌握,使得学生学好数学的相关理念,结合生活画面来进行熟悉地认知。例如,教师在讲授“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一课时,可以引入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同学去思考,跟着父母逛超市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带着钱去买东西的时候,是怎样对钱数进行计算的。教师应该就花钱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来,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去探讨。可以提出这样的应用题——“小红去超市买水果,买了2斤,每斤5元,小红给超市20元,那么收银员应该找给小红多少钱?”在生活中,诸如此类的问题随处可见,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到来自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通过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画面,来进行理解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使得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三)进行生活实践解决问题情境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并且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着眼于知识上的问题,并且将其应用于实践,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了来感知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在实用性上,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进行思维的充分发挥与调动,从而领会到数学问题的实质。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同学的椅子松动了,请同学们进行思考,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数学知识,去解决椅子松动的问题。”之后,学生都开始思考。并且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工具,进行实践上的练习,从而能够进行深入了解这一定理“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这样,同学们通过学习相关理念,再进行实践上的练习去解决对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论认知,最终通过实际操作,就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实践上的解决,最终能够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建彬.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情境图的有效利用[J].小学数学教育,2017,(11).

[2]秦永贵.刍议小学数学课本中情境图的有效运用[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04).

[3]方国荣.小学数学教材中情境图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9).

[4]戴龙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情景图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4).

(作者简介:艾群,本科,吉林省大安市慧阳第一小学,二级教师,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开展路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家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展路径探讨
和谐社会背景下校园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解析
开展群众文化的路径研究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论“两学一做”的逻辑力量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