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提升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2018-06-27杨西宁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生

杨西宁

摘要: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每个人都有面对的任务,但是个人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掌握获取知识的学习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新课程改革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也格外重视。在小学中,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真的具有超乎想象的巨大作用。不仅可以对大大提高学习的成效,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接触到的新事物越来越多,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教学方法 小学生 數学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程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变化。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 组合作交流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但是,如果学生不会学习,教师引导不够,就会导致合作学习具有盲目性、投机性、无序性。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其掌握学习策略可能比教授知识更有价值。

一、突出计划、反思过程,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知识实质就是个体有没有对元认知的存在有了解,主要体现对自己的认识,对当前数学学习任务的认识,是个体采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调整的基础。比如让学生及时总结自己学习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和心得. 提高元认知能力;获取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在遇到具体数学问题时能够反思一下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这样的方法使用条件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么?同时还要考虑一下,这道题我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呢?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可以体会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可以采用一定的策略,来使得学习更加有效的。随后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巩固、应用这些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拥有计划性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富有条理和逻辑。元认知计划是我们在进行认知活动之前,对认知活动的结果进行的预测。包括了设置学习目标、简要阅览学习衬料、明白待回答的问题等等。给学生的学习制定计划就好比排球教练在团队比赛前,针对竞争对手的特点与站位情况,提出本队的应对对策一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为了完成作业、考高分而学习,他们都具有自己的短期或希长期计划。他们说自己在做作业之前都会先预测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多长时间,一方面合理安排了时间,不仅缩短了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而且让自己养成了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品质。

二、充分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发展元认知监控水平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要审题,理解题意非常重要,确定问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复杂一些的问题,还要理解己知条件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由此可能转化出新信息、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三个问题来提示学生问题解决的步骤。例如在教授 “长度单位”单元的解决问题是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教师首先呈现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软尺、皮尺、卷尺、测量轮等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条件,即已有哪些测量工具。步骤一“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品示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判断旗杆高13 厘米还是13米。步骤二“怎么解答?”是分析解答环节,这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学生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作标准,如身高去比较、推测教材中图示1厘米的长度,“13厘米就这么高,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一点点, 旗杆应该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喝旗杆一样高”得出了初步的判断。步骤三“解答合理吗? ”是解决问题的验证阶段,“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肯定应该是13米”。学生熟悉了这样的分布解决问题,解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提升。

三、紧抓学习环节进行认知策略指导,在解题中加强巩固反思

首先是在预习中明确目标。顾名思义预习就是课前把教师要讲的数学内容先自学,对教师要讲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师上课时.就针对自己比较难懂的地方重点听。但是调查表明,在实际教学中,有一半以上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这样去做。上课之前心中无数,打着教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的被动心态进入课堂中,缺乏目标性,很容易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习指导,第一,带领学生列出预习提纲。采用概念地图的学习策略,明确概念之间关系。第二,预习练习题。更加有指向性的明确对于自 己来说,哪些是疑难知识点。第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预习之后,学生要针对 自己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听课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还要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好,重点听教师强调的内容。其次,要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检查学生的听课状态,并指出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听课目的更明确,从而达到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练习,还要引导学 生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习题.注重对解题方法的研究。此外,一定要引导学生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给予是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纠错意识。而作业中的错误往往是由于学生的理解不透彻造成的,发现纠正错误这样才能起到做练习应该起的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训练学生进行反思。比如问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是否最佳?能否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你采用的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 其他同学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通过这样的自我反思自问,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开发,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改善学习现状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逐步由外界的制约转向内在的自发行为。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来让他自己意识到这个学习的过程,并且体验到这样的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的鼓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成为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立忠.营造高校数学课堂的方法[J].新课程,2015,(09).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