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式下如何创建教育和谐
2018-06-27周杰
周杰
摘要:这篇论文就新形式下如何创建教育和谐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见解。笔着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任务是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為,转变应试教育的思想,把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要旨,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极差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重视。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教育细节,多与家长沟通,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有效教育学生,提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净化教师的灵魂,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教育才是和谐的,充满人文气息的。这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事实证明,教育工作者只要肯做,敢做,乐意做,基础教育一定会出现全新的局面。
关键词:教育 公平 和谐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必然发生一些转变。实际上,唯转变才能有所发展,唯转变才能趋向和谐。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乐业精神感染学生
教育需要敬业精神。教师要敬业,更要乐业。我们不但要认真对待我们的工作,还要把它弄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乐在其中,教师自己也乐在其中。梁启超曾谈到责任是人生最大乐事,我看还要在进一步:学生愉快的学习,学习好,能自主发展,才能算是做教师的最大快乐,即尽好责任,并感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可发展型人才。
教师的乐业精神很可贵,只有把教书育人当做生命中的大事,把自己融入到教育事业中,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心理,才能有令人激动的教育行为。有乐业精神,是产生辉煌成就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有人说:你乐业,命运跟着你走;你不乐业,命运拖着你走。虽然,乐与不乐,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以愉快开始的事情,其过程旺旺充满着开放性很创造性,教师的快乐最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们的个性,也最易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什么?是教育的主体。没有学生,就不存在教育。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教育就没有成果。因此,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作为教师,必须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关怀,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及表现的机会。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而不能把学生人为的分成三六九等,学习好的重点培养,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他们来进行;学习中等的适当关照,而对于学习差的干脆置之不理。这样不仅扼杀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引导,也是服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平等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
三、关注教育细节
我讲完课后,还像往常一样批阅着学生的日记。我打开了于杰同学的日记,一下子震惊了。她这样写道:今天语文老师的表现令我十分生气。我曾说过,自己不是一个出众的女孩,老师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也不重视我。我很信任地请教老师“左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老师看都没看,就说是“大约”的意思。可是,我又想了想,怎么也解释不通。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是老师说错了。老师您太让我失望了。我觉得您没有对同学们一视同仁,也可能您觉得我们是小孩子不把我们当作一回事。在我问您,您说是“大约”的意思之前我还跟您说了我的意见,您却毫不理睬,我太伤心了。老师,您太让我失望了。在日记的下方,还工整地写着“左右:士兵,大臣,手下的意思”几个大字。我感到震惊!我伤了一位学生的心!我想起上节课的情景。
上节课讲的是周国平的寓言《落难的王子》。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话,是在开头,“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到……”文中“左右”一词确实是“士兵,大臣,手下”的意思。我一下子想起了当时的情形。同学们正热烈地讨论着寓言的寓意。我正解答着一名同学的问题。于杰同学从位子上慢慢地站起来问我“左右”这个词的意思。我随口说出“大约”的意思,就又去解释前面那位同学的问题,对于于杰的“意见”根本没听到,甚至都没弄清“左右”一词在哪张文字中!
学生是敏感的,她会注意到我们的很多个“不经意”。如果我们对这些细节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于是,在于杰这页日记的后面,我夹了一封信给她,向他道歉,并肯定了“左右”一词的正确解释,鼓励她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对别人,对学习的信心,要敢于解决问题,用挫折鞭策自己把语文学好。
四、开发家长的大资源
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家长不应该只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在学校教育中也是个大资源。
首先明确一点,就是开发家长这个“资源”,常常被人误解为教师利用家长牟取私利。这是一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是个别现象,为法律所不容,为同道所不齿。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在某种领域是学校教育无法企及的。比如,孩子与人交流的习惯,性格的独特性,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等,教师都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和孩子共同完成一道探究型的作业等等,都会在孩子成长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勤家访,与家长沟通,既提高了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有效教育学生,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与各种家长交流,有利于净化教师的灵魂,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依法从教,促进学生愉快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努力方向。事实证明,只要肯做,敢做,乐意做,基础教育一定会出现全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宝山姜,德刚.教育公平问题之探索(上)[J].科教文汇,2007,(01).
[2]汤平.关于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公平问题的新思考[J].教育研究,2007,(01).
(作者单位:抚顺市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