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护理学《小儿抚触》教学设计分析
2018-06-27刘佳
摘要:小儿抚触是中职儿科护理学中一项基础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技术,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能教会小儿父母操作。本文通过对中职儿科护理学《小儿抚触》进行教学设计,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把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希望能给各位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职生 儿科护理 小儿抚触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对小儿进行科学的护理是家长们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小儿抚触通过使用科学的手法对小儿进行全身的抚摸和按摩,是父母与小儿共同完成的一项亲子互动,它涵盖了儿童保健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本节课在儿科护理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儿抚触不仅是儿科护理人员必备技能,也是小儿父母所要了解的育儿知识,更是作为婴儿游泳、幼儿保健场所的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因此小儿抚触实用性十分高,需要各位学生给予重视。
一、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儿科护理学的要求,结合小儿抚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为:1.了解如何在关键时期对小儿进行抚触以及在为小儿进行抚触时的注意事项。2.了解对小儿进行抚触都有什么好处。3.对小儿抚触可以进行熟练操作,并能教会他人对小儿进行抚触。教师在对中职生进行讲解时,要把侧重点放在中职生技能的掌握上,把知识的讲解与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点紧密结合。
二、教学方法
小儿抚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任务贯穿整个课堂,并在课堂中运用分组练习学生创造情境,为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操作等方法辅助教学,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同学合作来完成教师在课堂中安排的各项任务,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医学工作者必备素质,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用小组评价和个别评价两种方法,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项教学资源,如教材、专业的抚触室、小儿的模型等还要利用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场景,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小儿图片、教学模型、影像资料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小儿进行抚触,小儿抚触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为学生引出新的内容,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简明扼要的引出课程,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二)播放视频
教师可以准备好几段影像资料,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所涉及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小儿抚触的流程以及小儿抚触时用到的专业抚触室,以及在抚触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工具,教师通过演示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让学生面对知识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小儿抚触的过程,并根据影像资料进行模仿,完成影像资料展示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熟悉抚触的手法。
(三)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等教学媒介,为学生进行详细步骤的演示,对具体动作进行分解教学,教师可以在示范过程中再依次为学生展示操作步骤的图片,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在发现问题的步骤上进行再次操作演示。针对在小儿抚触中要特别注意的关键步骤教师再加以强调,例如在进行小儿抚触时,对小儿的头部以及胸部如何进行抚触,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在模型上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再根据具体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演示。
(四)分组练习
在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对小儿抚触的操作手法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来为学生安排操作演练。具体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情境模拟来演示小儿抚触的动作,并可以对抚触进行讲解。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以六个人为单位的小组,每组配备两个小儿模型,可以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护理人员和“妈妈”,护理人员边对小儿进行抚触边为“妈妈”讲解抚触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扮演“妈妈”的学生可以向护理人员提出各种问题,用这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通过这种情境的模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要点,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进行检测
检验学生对小儿抚触课程掌握的程度最好且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测,教师可以采取两个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检测。教师通过课堂小组练习,对表现的好的小组给予“优秀小组”的称号,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表扬及课堂表现的分数奖励。教师在进行小组评分的同时,在课后也可以根据学生学号五个人一组进行当堂考核,让学生完成教师所要求的动作,针对完成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对在操作还存在问题的同学加以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对知识有个充分的了解。
(六)素质拓展
课堂教学工作的完成不代表学生学习的结束,教师要利用课堂作业等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把学习深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为生活中遇到的小儿进行全身抚触,并录制小视频来向教师展示成果来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后时间链接起来,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及认识。
四、教学反思
本次小儿抚触课程的设计,教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学生可以借助情景模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更快的进入状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采用教学评价以及课后作业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評价,针对问题教师再给予讲解,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补充,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下。但由于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真正的婴儿模拟,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严格把关,这还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张瑜.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23).
[2]王晓令.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小儿抚触》教学设计[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3]朱霜菊,张贵敏,廖品东.试述婴儿抚触与小儿推拿[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11).
[4]张叶辉.抚触对小儿健康状况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
(作者简介:刘佳,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