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构建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

2018-06-27夏天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十九大精神

摘要:高校是孕育社会人才的摇篮,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推动力量,而思政工作是提升高校学生素质的重要抓手,为更好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运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高校思政工作十分重要。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对构建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 高校思政 育人共同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力量,承担着振兴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因此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必须要开创新的局面,成为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的素质的重要抓手,从而在多方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下,确保高校学生素质能力迅速提升。

一、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涵义和基本特点

共同体一词原属于社会学范畴,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藤尼斯提出,意味不同的社会连接方式、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在1995年博叶将“共同体”概念引入到教育范畴,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育人共同体”就是指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政教育对象及环境所构成的宏观组织形态有机体,具体而言,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系统整体性,思政育人共同体旨在弥合不同要素的独立状态,从而实现要素之间的共扼效应,因此将学校、社会、家庭系统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在系统整体下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其次是主体多元性,在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中,教育者、被教育者及思政工作外围环境都是教育中的主体,其中高校对其他主体产生主导作用,其他主体在高校的引领下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这种多元互动关系,为高校思政工作效果提供了極大的保障。最后是客体主动性,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虽然高校学生是教育客体,但学生却不是被动消极的结束主体的影响,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内化、控制权利,从而接受自己想要的思政教育内容,并内化为相应的道德品质。

二、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构建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策略

(一)重构共同体教育模式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主义社会进入了新的时代”,在此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也应该开创新的局面,通过多方关系的联动,推动思政工作改革,从而构建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而在这个过程中,重构教育评价体系则显得至为重要。首先要实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统一,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强化多元主体,这样就形成了以高校为主的内部评价和非学校主体的外部评价,其中高校内部评价以思想领域评价为主,而非高校的外部评价则以行动领域评价为主,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两个评价机制的平衡通道,从而更好的对学生做出监督与激励。其次要实现知识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统一,传统思政教育是一种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单线教育,因此评价也是单一的知识评价方式,而在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构建中,实现了多维思政教育模式,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行为培养,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既要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和理论结构的考核,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实践行动考核,这样才能为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构建提供保障,从而弘扬十九大精神。

(二)构建家、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党的十九大的大会主题,而高校作为社会育人摇篮,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也应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从而在家、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图构建中,实现育人共同体。首先高校在育人共同体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学习的重要认知场所,因此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要紧紧把握十九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让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家庭对学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育人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高校 要强化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家校委员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从而在家庭风气和伦理道德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出保障。

(三)构筑课内外立体化教育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而对于高校而言,也应该在历史转折新时期,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思政工作方式,通过构筑课内外立体化教育,实现育人共同体。首先要实现课堂到课外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阵地,将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通过课外团体活动的开展,更好的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的养成思想道德,为振兴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发挥了多种要素之间的耦合作用,从而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命有机体,这无疑很好的契合了十九大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因此可以更好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瑾.基于资源配置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治理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3).

[2]徐瑾.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内涵、特征与模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3]阚言婷.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夏天,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十九大精神
凝心聚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