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几点认识

2018-06-27刘雪芹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功利性表演传统文化

刘雪芹

摘要: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一行动过程中,如何使之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功利性 表演 历史文化遗产

“润物细无声”,说的是及时的春雨。如果将这句诗用于文化事业上,也是很妥切的。很多时候,人们以为只要加入投入,就可以获得文化上的大丰收、大繁荣,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通过规划手段,我们可以建成数量不菲的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等文化设施,却无法迅速催生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因为文化事业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来说,也要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笔者有这样几点认识。

一、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怯除功利性

曾经见到河北师范大学刘绍本教授前段时间在石家庄市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研讨会上的发言,感触颇深。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教授认为,要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智慧,构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其实,在大学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早已经被列入了选修课,相关教材也出版了好多种。对于传统文化课程进入中小学的情况,笔者还不是太清楚,相信也有相关的内容或课程。

大家知道,传统文化也要有自己的载体,比如书法课、修身课等等。近些年,基础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不断地呼吁要讲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确实也做到了。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如何使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修养内化为学生们的自觉意识,而不是作为单纯的、功利性的考试内容。

弘扬传统文化的大道理很多人都说得上来,可如果要让大家谈一谈如何使传统文化修养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恐怕就不好说得明白了。同样的道理也存在于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方面,倘若只是干巴巴地讲道理,又会有几个学生愿意学习并付诸于自身的生活实践呢?不是孩子们的个人修养不够,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传统文化的东西不是用来背诵和考试的,必须要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们的内心自觉,才能外化为自然的行动。

前两年,民国时期的小学国文课本很流行了一阵子,不就是课文的内容通俗易懂且便于操作么?今天,我们大力呼吁要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怯除功利性,让传统文化的养分融化在孩子们的血液中,这才是正途。凡是传统的优秀的东西,皆不需要凭藉功利性的手段加以灌输,而必须使之自然的流淌。

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做表演

2017年6月11日,封龙书院国学公益讲堂第一期在风景秀丽的元氏县封龙山开讲,主讲嘉宾是河北中和书院院长吴国斌老师,主讲题目是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看到这则消息,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想为这个活动点赞,以公益方式传播国学知识,提高青少年的国学素养,是值得大赞而特赞的。然而,看到这则消息配发的照片,笔者又感到有些疑惑,怎么前来听讲的人都身着汉服呢?

在许多弘扬传统文化的场合,我们经常看到身穿古代服装的表演景象,似乎不穿上稀奇古怪的服饰就不足以显示此类活动的庄重。可在笔者看来,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使其融入当代人的血脉,延续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基因,而不应该做样子给世人观赏。换一种表述方式,就是说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我们经常说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将传统文化要素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类活动才有实际价值。

或许有人会说,穿着古代服饰可以让仪式变得庄重威严,也容易让人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感。敬畏传统文化,进而使人们懂得珍惜前人的智慧,懂得传统文化之可贵,这都没有错。关键的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绝不可敬而远之。参加国学讲座时,满心敬畏;离开活动现场,就烟消云散,我行我素,这样的敬畏感又有何用!传统也要活在当下,也要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此才能够重新焕发出活力。

循着前面的思路,笔者大胆地提出,再有国学讲座或者是其他类似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不妨穿着我们平时常穿的服装,怀着日常生活的心态去学习、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平平淡淡才是真,弘扬传统文化本来就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不是奢华的追求,更不是做给围观者看的情景表演。

三、要努力盘活历史文化遗产存量

在某種意义上,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盘活历史文化遗产存量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手段之一。前几天,笔者看到南开大学的曹继丹女士去保定“光园”参观的消息,感觉收益颇多。曹继丹女士是民国大总统曹锟的嫡亲孙女,而保定“光园”曾经做过曹锟的住宅。现在的“光园”已经修缮完毕,对外开放了,而且还是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办公场所,可谓实现了一地多用的目的。

对于曹氏后人的来访,保定方志办主任孙进柱先生显得很兴奋,他不仅跑前跑后地介绍“光园”的结构与修缮情况,而且还热情地准备好纸和笔,让曹继丹女士惠赐墨宝。这是曹继丹女士第一次参观“光园”,她以前从未进入她祖父的这处宅院,也算是了结了多年的一个心愿。笔者曾欣赏过 “光园”修缮后的样子,还真是修得不错,说是原汁原味地复原了“光园”当不为过。虽然昔日“光园”的有些建筑已被拆掉,今天我们看到的“光园”比原先的面积小了很多,但仍然使人兴奋不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不少历史文化遗产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有效的开发,而是任其破败下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再者,就是虽然有些历史文化遗产已经列入了保护规划,却迟迟没有动静,牌子是挂上了,无人问津的状态似乎没有改变。本来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留存下来的还被当作存量,真的是不好理解。任何一座城市,都想深挖自己的历史文脉,借以彰显悠久的历史渊源与独特的城市品格。既然有这样的价值追求,盘活历史文化遗产存量就显得很有必要。

总而言之,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一行动过程中,如何使之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作者单位:保定市徐水区徐水小学)

猜你喜欢

功利性表演传统文化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