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城市社区博物馆研究
2018-06-27蒋茜
蒋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迁移,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化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随着城市化的进展、空间格局的不断改造、文化传承体系的日渐流失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疏离,使得各地一些优秀的社会文化不能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日渐出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象。
关键词:城市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博物馆
我国经过长期的努力,打开国门,面向世界,逐渐告别了传统的小农意识,传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发生转变,走向了工业化社会。城市的不断发展变革,人民的面貌、国家的财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化成为了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历史文化也抱有越来越多的期盼和好奇,这让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重视。
1 社区博物馆的由来及发展
“社区”二字是社会学上的一个概念,目前有很多种定义,但一般都认为它基本上是由居住在一定区域的居民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社会的缩影。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转变、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社区博物馆也越来越普遍化。社区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反映,它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如今的世界正朝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人类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现在又朝着信息社会转变。在历史的长河及经济迅猛发展中,人们对重要城市的博物馆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期待。在1972年举行的以“博物馆与当代社会”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者也曾提出博物馆应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传统博物馆应适当社会化,且服务于社会、社区发展,并提倡建立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新型博物馆。该理论不仅让人们转变了对博物馆学“非人性”的观念,还使博物馆成为了一种传承和见证。社区博物馆不仅仅是只关注历史和人文,更多时候社区博物馆可以直接正面地反映社会问题,关注人类当下的生活环境。社区博物馆更是直接服务于本社区的人们。博物馆不仅仅是“物”的收藏,这也为博物馆回归大众开辟了新的途径。这次会议被认为是新博物馆学诞生的标志。随着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社区文化的改革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而“新兴”的社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原则上有着一些不谋而合的共性,它是一种保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值得尝试的新途径。但由于社区博物馆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人们对于它的实质意义仍存在误解。探索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守护城市文化的根源和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995年,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于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乡成立。随后广西、云南等地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先后建立了生态博物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6年,国际建筑协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强调“文化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随着社区博物馆的不断推广,以“保存生活记忆,传承文化精神,服务社区民众”为主旨的社区博物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各地历史街区,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前景广阔[2]。
2 城市化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城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聚集在历史街区、社区。由于这些地区普遍不太发达,导致一些功能和结构没有办法顺应城市的发展速度,这就意味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被更新改造。在经历了城市大规模的拆迁重建后,我国很多古建筑都已经消失殆尽。而在西方国家政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却已越来越普遍,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古建筑的保护做法相较更为突出。如今,振兴古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地城市更新的共同模式。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张,城市面貌不断趋于相同,改变了以往的地区建筑差异性,瓦解了地区的传统文化。地区文化古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也被破坏。目前,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还不能及时、良好地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的不完善,促使城市内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社区文化反映城市的文化,以社区博物馆的形式,对城市内历史文化资源富足之地进行整体的、选择性的保护,对于延续城市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以及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极其有益。
3 社区博物馆的重要性
社区博物馆作为社区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传承空间,是建构共同社区文化、传承社区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它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不仅能唤醒人们对社区和城市的历史记忆,重新建立人们对社区和城市的归属感,更是增加人们和社区间内在联系的手段,还可以强化人们地方认同、身份认同的过程,对于增强社区和城市的凝聚力有极大帮助。同时,社区博物馆也是社区文化生活的延续,可以展示历史的记忆,兼顾现在的发展,是各社区地方文化、民俗交流的平台,是城市發展的导向,承载了各地区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反映了各地区的文化发展,成为地区性的文化地标,带动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3]。
4 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所追求的精神文化水平也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为了将历史传承下去,在展现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让现在的社会也得到交流,我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不断促进社区博物馆的建设。因此,各地区都应该开设社区博物馆,由社区博物馆承载各社区内的文化、民俗习惯,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中心[4]。
参考文献
[1]黄永林,孙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城市社区博物馆研究[J].文化遗产,2017(04):55-62.
[2]高新天.浅议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张家港抢救“河阳山歌”为例[J].长江文化论丛,2017(00).
[3]刘洋.浅谈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西江月,2013(21):188.
[4]闫淏铭.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关系[J].青春岁月,2013(24):440.